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妙趣横生 诗意盎然

作者:齐慧源




  再如,顾悦与简文帝同年,但是头发先白了。简文帝问他:“卿何以先白?”顾以诗相答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言语》57P53)顾氏的“白发吟”对后代影响很大,成了“叹老嗟卑”的一大门类,李白“白发三千丈”,杜甫“白头搔更短”,以及后来的“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等等。顾恺之从会稽回来,别人问他当地的风光如何。顾恺之也以诗相对:“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出言即诗。
  当时的人不仅爱作诗,还善于作诗。作诗的范围很广,如夏侯湛作《周诗》、潘岳作《家风诗》、刘伶《酒德颂》等等,都充分显示了他们的诗才和诗情。
  
  三、品赏诗文 展示才学——别有雅趣
  
  魏晋时期的人们不仅善于引诗、写诗,而且时常对古诗和今作进行鉴赏和品评。如: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文学》52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未答。孝伯咏“‘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最佳”。
  ——《文学》101
  
  这是评论古人古诗。还有评论时人的诗歌和评论自己或朋友的诗歌的。如: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其诗曰:“时迈不停,日月电流。神爽登遐,忽已一周。礼制有叙,告除灵丘,临祠感痛,中心若抽。”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文学》72
  
  这可以说是最佳悼亡诗的鼻祖,元稹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遣悲怀》),正是由此而来。又如:
  
  庚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文学》75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文学》76
  孙兴公云:“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文学》84
  简文帝称许询云:“玄度五言诗,可谓绝妙时人。”
  ——《文学》85
  
  《世说》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充分显示出当时人对诗的喜爱程度和研究水平,诗已经成为人们尤其士族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为宋以后的诗话专集开了个好头。
  
  恒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妖而浮。”——《言语》104
  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排调》61
  
  像这样以诗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也体现了作者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
  综观全书,文中所引的诗句、诗话,也多成为后人再创作的诗料。例子不胜枚举,譬如曹植的《七步诗》就不知被称引了多少次,直到当代已故周恩来总理就曾用“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来谈“皖南事变”。后代的咏雪也多用羊孚诗意,有时还转化为对人的咏叹,如“冰雪心肠”、“雪肌花貌”等等,除此而外,《世说》中记载许多故事,其中有些本身就是当时文人经常吟咏的题材,还有很多则是在刘义庆笔下才获得生命的新诗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给后代的影响十分大。许多诗话至今仍被人们吟咏不辍。如满奋畏风,虽坐在玻璃屏风后,仍十分不安,晋武帝笑他,他便说:“臣犹吴牛,见月而喘”(《言语》20)。其他如“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言语》55)、“新亭之泣”(《言语》33)、“粗头乱服皆好”(《容止》12)。后人评李后主的词就是“粗头乱服,不掩国色”。谢道蕴的“咏絮才”和“林下之风”、张玄妹的“清心玉映”等等早已被人们广泛运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特别是《贤媛》中班婕妤、王昭君的故事更不知给后人提供了多少诗料,仅唐宋时代就有成百上千的诗作,如杜甫的“图画省识春风面,独留青冢向黄昏”;王安石的“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直到今天这两个题材仍为诗家词人百唱不厌。
  《世说》为人们提供的诗料是大量的、新鲜的、生动的。同时,或鉴赏诗作,或评析佳句,或品评诗人,或议论诗风,往往一语中的,发人深省,在简括的语句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真是异彩纷呈,俯拾即是,对诗文创作和批评(如后世的诗品、赏鉴)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古卫红)
  
  2007年度江苏徐州工程学院科研项目,课题名称《世说新语与魏晋文化》,项目批准号: xky2007210
  作者简介:齐慧源,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古代小说和戏曲的教学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义庆:《世说新语》,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9月版。
  [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3] 刘向:《说苑》中华书局,1956年版。
  [4] 刘毓英:《世说新语新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5] 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6] 张仲谋:《词的体式与分类》,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11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