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妙趣横生 诗意盎然

作者:齐慧源




  关键词:《世说新语》 诗 诗话
  摘 要:南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虽然是一部笔记体小说,却充满了诗情和诗趣,留下了许多诗作、诗评和诗话。这些丰富的诗料,充分展示了当时名士爱好引诗、说诗、评诗的风气,体现了晋人追求语言上的美趣风尚,不仅为后世文人写诗、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对开启唐宋以来的诗话著述,乃至中国诗话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题材的小说,是晋宋间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所编撰,梁孝标注。内容记述后汉至东晋间人物的轶事琐语,分三十六门,分门别类地记载了魏晋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情趣。书中不仅有诗作、诗话,还蕴藏着丰富的诗料,许多内容到今天还为人们广泛运用。书中保存诗话资料较多的是《言语》、《文学》、《赏誉》、《豪爽》、《任诞》、《排调》、《轻诋》诸门类,其余好多篇,也都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保存了一些诗话资料。所涉及的内容不下百余则,如记述诗歌本事、赏评诗作或士人借诗言志等。如此丰富的诗话资料,是值得我们去发掘、整理与研究的。从中亦可进而探讨《世说新语》在中国诗话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书中诗话资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引诗言志 赋诗助谈——多有风趣
  
  赋诗言志,是春秋时期就有的一种风气。贵族参加政治、外交活动,常常引《诗经》中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到了魏晋时期,这种风气在当时的政治、学术领域乃至生活中都相当普遍。《世说新语》中就有不少例子。如:
  
  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言语》56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是《诗经·卫风·伯兮》中的一句,原诗意为丈夫在外行役,执着长殳做王的前驱。桓温引此诗表示走在前边做王的前锋,表自谦。而简文言“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是引《诗经·鲁颂·泮水》中的句子,原意为不论大小尊卑,都随鲁公行进。简文引用此句,表示谦让,实际是慑于桓温的威势。又如: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着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文学》3 P89
  
  这里“胡为乎泥中?”语出《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是说黎侯避狄失国,流寓在卫,其臣劝其归去的诗作。婢女引用此语意为“你为什么会在泥中?”表示她的学识与关爱。而另一婢女的答话“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语出《诗经·邶风·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居。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是说兄弟间不可依靠。这里用来表示“我有话要申诉,正逢主人发怒,故而受责”。这是活用《诗经》的绝妙佳话,此则故事也显示出郑玄家婢的博学与应对机敏。再如:
  
  习凿齿、孙兴公未相识,同在桓公坐。桓语孙:“可与习参军共语。”孙云:“蠢尔荆蛮,敢与大邦为仇!”习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
  ——《排调》41
  
  这也是引用《诗经》的例子。这里,引诗的目的已不是为了表明政治观点或阐述学术见解,而是即兴偶发,以为助谈。引诗的态度,已不是严肃郑重,凝重呆板,而是幽默风趣,生动活泼。魏晋时期人们引诗的方法,显得更加信手拈来,不拘原义。这反映出引诗之风,较六朝有许多方面已起了实质性的变化。更值得注意的是,《世说新语》中引诗的范围,已不限于《诗经》,而是扩大到《楚辞》、《汉乐府》、魏晋诗乃至民谣。如:
  
  王司州在谢公坐,咏“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豪爽》12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豪爽》4
  桓玄西下,入石头,外白司马梁王奔叛。玄时事形已济,在平乘上笳鼓并作,直高咏云:“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豪爽》13
  
  以上几则短文所引用的句子分别为《楚辞》、曹操的《步出夏门行》、《汉乐府》。这些资料表明,赋诗言志的传统虽然保留下来了,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与风气的转换,人们不只引《诗经》,还引用《诗经》以外的许多诗作,《楚辞》、《汉乐府》、魏晋人的诗乃至民谣,引诗的范围较前代更广泛。这种变化,对推动诗歌的发展和诗话的创新,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即兴赋诗 凸显诗才——饶有情趣
  
  《世说新语》中就许多记述诗歌本事之作,是诗话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类诗话资料除了《言语》篇以外,其它许多篇章中都有,为数甚多,如《文学》、《赏誉》、《夙惠》、《捷悟》等篇中就有许多则。内容丰富而精彩。为“本事诗”这类著述开了先河。如可以称之为千古绝唱的《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文学》66
  
  有些诗作或述官僚豪强之间的争斗,或叙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如《惑溺》第一篇中讲孙秀作中书令时,同时杀了石崇和潘岳以泄私愤。当时石崇先被送到刑场,后见到潘岳,问:“你也落得如此吗?”潘岳说:“这可算是‘白头同所归’了。”潘岳的《金谷集》诗中说:“投分寄石友,白头同所归”,这句诗竟成了谶语。
  也有的叙述诗坛韵事,如顾恺之不仅以善画闻名于世,其诗才之敏也非他人可及,他还曾因诗才敏捷出众而获得桓温赏赐的两个婢女,被人传为佳话: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言语》85
  
  《世说》中记载的诗篇,有的不完整,刘义庆选择的却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而且非常短小精练,且饶有情趣,如: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饮酒进肉,隗然已醉矣。——《任诞》3
  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排调》5
  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扇。
  ——《文学》100
  
  应该指出,笔者这里所称的诗是广义的诗,如上述引文有的好像并不是诗,如“《雪赞》”就是一种四字句为主的散文体裁,但又何尝不可说是诗呢!《诗经》不也多为四言吗?至于有的只一两句,也未尝不可说是诗。书中记载的诗话则更多,最著名的是谢安在下雪天出题考儿女的故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言语》71
  
  谢安的这个侄女就是谢道蕴,她聪明过人,善于吟诗作赋,号称一代才女。谢安侄子胡儿“撒盐空中”比拟大雪,形似,但缺乏神韵,谢道蕴用柳絮随风飞舞来比喻严冬的大雪,神妙无比。这个“似”是“神似”,切合晋人“以形征神”的审美旨趣。这也是谢安“大笑乐”的原因。这则故事固然是对谢道蕴这个女子的文学想象力的赞赏,其实也形象地说明了晋人的审美旨趣。《言语》篇中此类诗话还有不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