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民间的声音

作者:贾丽君 汤治政




  因此,通过小说文本的隐形结构,赵树理写出了农村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小腿疼”、“吃不饱”为代表的农民的生活现状,农村村干部的横行霸道等等。赵树理清楚地认识到了农民在政治意识形态面前所处的弱势地位,也亲眼目睹了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诉求都得不到合理的宣泄,他们所代表的民间社会被主流所排斥压制。但是,民间文化形态毕竟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它不会因为主流的排斥而销声匿迹。在这篇小说中,它便以破碎的形式,以自我否定形态,存在于“小腿疼”、“吃不饱”等人的身上。这些人物也因为承载了民间的道义、趣味而更加真实,纯朴,自由自在,活泼生动,并散发着弥久的艺术魅力。这就是民间的力量,民间永恒的美。正如陈思和先生在《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中所提到的,“这是一篇赵树理晚年的绝唱,他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明眼人都能看出,他揭露的仍然是农村基层干部中的“坏人”,那些为了强化集体劳动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基层干部,不但作风粗暴专横,无视法律与人权,而且为了整人不惜诱民入罪,把普通的农村妇女当作劳改犯来对待,……像‘小腿疼’、‘吃不饱’这些可怜的农村妇女形象,即使用丑化的白粉涂在她们脸上,仍然挡不住读者对她们真实遭遇的同情。这篇小说从表面文本上看,等于是把西门庆写成英雄,把武大郎写成自私者,但从文本潜在的话语里,真实地流露了民间艺人赵树理悲愤的心理。”⑧正是通过文本中这一层潜在话语的表述,赵树理的小说代表了农民的心声,宣泄了他们的欲望和诉求,进而发出了被政治意识所禁锢的民间的声音。赵树理怀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与“民众”站在同一立场,因此,他笔下的这个民间世界不仅有真实的生命存在,更有表达自己声音的权利。这声音或许没有郭沫若诗歌那样激昂振奋的雄风,也没有徐志摩那般温柔缠绵的忧伤,也不同于冰心“爱”的福音,但是,这却是底层人民内心最为真真切切的心灵呼唤。
  《“锻炼锻炼”》这部作品问世已经有40多年了,虽然自问世以来,它受到了很多不合理的批判和质疑。但是,它从历史的深处闪耀出来的民间的光芒,将会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感悟到,时间终究会给予它正确的评判。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贾丽君、汤治政,均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200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①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5页。
  ② 转引自陈荒煤的《向赵树理方向迈进》,收《赵树理研究资料》,第200页。
  ③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④ 赵树理:《赵树理代表作》,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16页。
  ⑤ 赵树理:《赵树理代表作》,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16页。
  ⑥ 赵树理:《赵树理代表作》,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325页。
  ⑦ 蓝爱国:《解构十七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
  ⑧ 陈思和:《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见《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269页。
  
  参考文献:
  [1] 赵树理.赵树理代表作.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
  [2] 赵树理.赵树理精选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3] 高有鹏.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