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安娜·克里斯蒂》中的悲剧情结

作者:赵亚珉




  关键词:安娜·克里斯蒂 大海 陆地 冲突 悲剧情结
  摘 要: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被誉为“美国悲剧之父”。早期的航海经历,现实生活的磨难,古希腊悲剧知识的积累,使奥尼尔形成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并将这种悲剧情结渗透到他的一系列悲剧作品中,体现了现代悲剧的本质,《安娜·克里斯蒂》即是其早期代表性悲剧作品。本文分析《安娜·克里斯蒂》的悲剧性特征,结合尤金·奥尼尔悲剧思想的形成,探讨剧作家如何在剧中以大海、陆地的意象,人的合理愿望与命运的冲突,来揭示现代人生活的悲剧性本质,展示其浓郁的悲剧情结。
  
  有“美国现代悲剧的创造者”之称的尤金·奥尼尔(1888-1953),先后四次获美国普利策奖,1936年更由于其剧作中“所表现的完全符合悲剧原始概念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纵观奥尼尔的一生和创作,悲剧情结紧紧伴随着剧作家的一生,其创作亦以悲剧为主,他的戏剧给人最深刻印象的是其深刻的悲剧精神。本文重点探讨奥尼尔悲剧情结的形成原因以及在其早期海洋剧代表作《安娜·克里斯蒂》中的体现。
  
  一、奥尼尔悲剧情结的形成
  
  “情结”(complex)一词,按照《朗曼当代英语词典》解释,指的是“影响人行为举止的下意识的复杂的意愿、恐惧、感情等”,如自卑情结、优越情结等。丰硕的悲剧创作与剧作家的人生观、悲剧观必然有着直接的联系。奥尼尔的悲剧情结正是在家庭悲剧、人生阅历、宗教信仰、古希腊悲剧观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1. 家庭的影响:作为严肃的现实主义文学家,奥尼尔密切关注着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生存处境。多舛的个人命运决定了奥尼尔浓郁的悲剧人生观。奥尼尔生长在一个演员之家,父亲是扮演《基督山伯爵》中主人公的著名演员,长年累月地忙于到处巡回演出,母亲感情寂寞,无以寄托,吸毒成瘾,一家人颠簸困顿,经常互相指责埋怨。家庭的不幸(在其后期的剧作《进入黑夜的慢慢旅程》(1939)中有生动的再现),包括其颠沛的童年、坎坷的青少年时代、母亲的悲剧一生等使奥尼尔直觉地认定生活只不过是一场悲剧。他的许多作品都是这种悲剧认识的深刻揭示。
  2. 人生阅历:1906年,长期养成的叛逆的生活方式和酗酒结束了奥尼尔向往已久的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贝克教授的戏剧学习,使其被迫过起了几年“飘荡”的生活,其中包括在杰克·伦敦和康拉德作品的影响下,奥尼尔当了几年的海员。由于职业的关系,他到过许多国家,接触到许多人,特别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因此“他对世态炎凉能看得深,看得透,看得远”①。航海的经历和感受为奥尼尔后来的戏剧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家庭的不幸,尤其是作为水手的遭遇,使得奥尼尔得以以独特视角切入生活,把他对生活的悲剧看法渗透到他创作的一系列海洋剧中(play of the sea)。《安娜·克里斯蒂》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3. 信仰的迷失:奥尼尔生长在一个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家庭,家庭的熏陶、宗教的教育使他从小就形成了浓厚的宗教意识。然而,现实生活的折磨,家庭的苦难,尤其是他深爱的母亲遭受疾病和毒瘾的折磨,使他15岁始即对上帝产生了怀疑。在他看来,像母亲这样虔诚的天主教徒,倘若上帝不能拯救她,宗教信仰的意义何存?由于精神缺乏寄托而内心苦闷空虚,奥尼尔出现了信仰危机。奥尼尔曾经说过:“多数的现代悲剧所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我对此丝毫不感兴趣。我所关心的只有人与上帝的关系。”②他相信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说法,即上帝死了,死于对人的同情之中。他对人生感到迷惘,希望找出驾驭世界的神秘力量。
  4. 古希腊悲剧的宿命论影响:奥尼尔曾经承认,影响其最大的是古希腊悲剧的故事。在古希腊悲剧中,更多的是探索人与命运的神话故事,最震撼心灵的莫过于俄狄浦斯的故事。命运是如此捉弄人,把人变成一种不能掌握自己的莫名其妙的东西。神话中的命运女神,象征着某种外在的神秘力量,在远古时代是初民们尚无法控制的自然和社会。在这种神秘力量的支配下,人的一切努力都会注定以失败而告终。在奥尼尔看来,人的悲剧就在于人的合理愿望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人所希望看到的总是比他实际达到的远得多。
  大海,作为生命的源泉,同时又具有摧毁生命的力量,以它的浩瀚深邃、汹涌澎湃和神秘莫测曾激发了无数作家的灵感和想象。《安娜·克里斯蒂》即是奥尼尔以海洋生活为题材,探索人生的境遇,揭示戏剧家对生活严肃思考的悲剧代表作。在该剧中,奥尼尔对大海进行了象征性处理,通过对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来揭示隐藏在生活背后的那种不可思议的驱使力量,以揭示人生的痛苦和家庭的悲剧,和其背后隐含的社会悲剧,也是奥尼尔悲剧情结的具体体现。
  
  二、《安娜·克里斯蒂》剧中的悲剧情结解析
  
  与奥尼尔其他海洋剧一样,1922年获普利策奖的《安娜·克里斯蒂》贯穿着忧郁悲伤的调子,渗透着剧作家浓郁的悲剧情结,人与自然的冲突外化为剧中人与大海的冲突。大海从一开始就决定着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也直接反映了奥尼尔悲剧的人生观。剧本从始到终似乎向我们表明,抗拒命运的安排是徒劳无益的。大海和海上的雾作为一种神秘莫测的象征和悲剧气氛的体现,笼罩在《安娜·克里斯蒂》全剧中。
  在剧中,麦特讥笑克里斯对待海的态度是懦夫的态度,但奥尼尔却同情这个饱经风霜的老水手。克里斯憎恨大海,认为大海造成了他一家人的不幸。他想方设法防止安娜接近大海,以免她和海员结婚,重蹈先辈的覆辙,想不到恰恰是自己的努力反而使她遭受苦难,而在身心都遭摧残之后,她还是来到海上,并和水手麦特结下不解之缘。现实生活和个人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老克里斯不愿看到并一直在千方百计避免的事情还是无情地发生了。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演绎的人与命运故事,这是人类试图摆脱支配自己的异己力量而走向自由王国的最初的努力。俄狄浦斯的悲剧结局又向人们揭示了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是一个艰险多难的历程。
  作为现代悲剧之父,奥尼尔的悲剧不仅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延续,更包含了剧作家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担忧。正如黑格尔所说,个人悲剧后面不涉及人类悲剧将是毫无意义的。在社会困境、精神困境、人本体困境中挣扎的现代个人,正是在痛苦的挣扎中显示出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显示出人的个体生存的真实性,并延续人类本体意义上的共同的自由生存。
  在《安娜·克里斯蒂》一剧中,奥尼尔通过大海与陆地的对照揭示老克里斯和安娜父女两代人对大海的不同看法,反映剧中人物艰难的生存处境,从而深化其悲剧主题,增强该剧的悲剧意识。在大海上漂泊了一辈子的老克里斯终生是大海的奴隶,饱尝了海上生活的艰辛,吃尽了大海的苦头,自己也因此变成“呆瓜似的”。他有生唯一的愿望就是让女儿远离大海,让她永远“不知道有这个讨厌的海”,长大后“和一个在岸上有正当事做的人结婚,自己年老时死在床上,死在岸上”。但这个愿望是注定实现不了的。他一味相信陆地是安全的象征,在他看来,“田地对于小孩子们是最好的地方”,他自欺欺人地以为经过15年陆上生活的安娜一定出落成了一个“美丽、善良、强健的女孩子”。但事与愿违,当安娜在第一幕中第一次出现在“牧师约翰”酒店时,所有人(老克里斯除外)都看得出安娜并不像她父亲想象的那样健康,反而“显然地显示出一切属于世纪最古老的职业的外形表记”,她的服装具有“俗气的华丽”,她年轻的面貌,在化妆下变得“坚硬粗糙”,她的笑声“粗俗”,神情“疲倦”不堪。她像男人一样喝烈性酒,吸劣质烟。命运向老克里斯开的更大的玩笑是安娜不仅来到海上,热爱大海,而且爱上同样以大海为生的麦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