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蕭繹駢文輯集 序




  ◎《內典碑銘集林序》

  夫法性空寂,心行處斷,感而遂通,隨方引接。故鵲園善誘,馬苑弘宣;白林將謝,青樹已列。是宣金牒,方寄銀身。自象教東流,化行南國。吳主至誠,曆七霄而光曜;晉王畫像,經五帝而彌新。次道、孝伯,嘉賓、玄度,斯數子者,亦一代名人。或修理止於伽藍,或歸心盡於談論。銘頌所稱,興公而已。夫披文相質,博約溫潤,吾聞斯語,未見其人。班固碩學,尚雲讚頌相似;陸機鉤深,猶聞碑賦如一。唯伯喈作銘,林宗無愧;德祖能誦,元常善書。一時之盛,莫得系踵。況般若玄淵,真如妙密,觸言成累,系境非真。金石何書,銘頌誰闡;然建塔紀功,招提立寺。或興造有由,或誓願所記。故鐫之立石,傳諸不配。亦有息心應供,是曰桑門。或謂智囊,或稱印手。高座擅名,預伊師之席;道林見重,陪飛龍之座。峨眉、廬阜之賢,鄴中、宛鄧之哲,昭哉史冊,可得而詳。故碑文之興,斯焉尚矣。夫世代亟改,論文之理非一;時事推移,屬詞之體或異。但繁則傷弱,率則恨省;存華則失體,從實則無味。或引事雖博,其意猶同;或新意雖奇,無所倚約。或首尾倫帖,事似牽課;或翻複博涉,體制不工。能使豔而不華,質而不野;博而不繁,省而不率。文而有質,約而能潤;事隨意轉,理逐言深。所謂菁華,無以間也。子幼好雕蟲,長而彌篤,遊心釋典,寓目詞林,頃常搜聚,有懷著述。譬諸法海,無讓波瀾;亦等須彌,同歸一色。故不擇高卑,唯能是與。倘未詳悉,隨而足之。名為《內典碑銘集林》,合三十卷。庶將來君子,或裨觀見焉。(《廣弘明集》二十)


  ◎《法寶聯璧序》

  竊以觀乎天文,日月所以貞麗;觀乎人文,藻火所以昭發。況複玉毫朗照,出天人之表;金牒空解,生文章之外。雖境智冥焉,言語斯絕;詠歌作出焉,可略談矣。粵乃《書稱湯誥》,篇陳夢說。昔則王畿居亳,今則帝業維揚功施天下,我之自出。豈與姚墟石紐,譙城溫縣,禦龍居夏,唐杜入周而已哉!皇帝垂衣負衣,辨方正位,車書之所會同。南暨交趾,風雲之所沾被;西漸流沙,武實止戈。秉宜生之劍,樂彰治定;減庖犧之瑟,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將稱四七;如貔如虎,甯俟容成。翠屋之游,廣成石室之會。故以宗心者忘相,歸憑者常樂。昔轉輪獲法,南宮有金龍之瑞;梵天請道,東朝開寶蓋之祥。盡善盡美,獨高皇代。古者所以出師入保,冬羽秋簽。實以周頌幼沖,用資端士;漢盈末學,取憑通議。《大傳之論孟侯》,《小戴》之談司業。山川珍異,俟郊迎而可知;帷幄後言,藉墾田而求驗。以今方昔,事則不然。我副君業邁宣尼,道高啟筮之作。聲超姬發,甯假卞蘭之頌。譬衡、華之峻極,如渤、澥之波瀾。顯忠立孝,行修言道;博施尚仁,動微成務。智察舞雞,爻分封蟻;爰初登仕,明試以功。德加三輔,威行九流。董師虎據,操鈹蟬冕。律鄉沈濟,物仰平分之恩;沂岱邛岷,民思後來之政。陳倉留反裘之化,淮海高墨幘之聲。威漸黃支,化行赤穀。南通舜玉,北平堯柳;朝鮮航海,夜郎款塞。然後體道方震,兩施雲行;漢用戊申,晉維庚午。增暉前曜,獨擅元貞;恩若春見,惠如冬日。履道為輿,策賢成駟;降意韋編,留神緗帙。許商算術,王圍射譜;南龜異說,東馳雜賦。任良奕基,羨門式法;箴興琴劍銘自盤盂。無不若指諸掌,尋涇辯渭。重以鳳豔風飛,鸞文飆豎。纖者入無經,大者含元氣,韻調律呂,藻震玄黃。豈俟取贊彥先,詢聞雅主。至於鹿苑深義,龍宮奧說;遠命學徒,親登講肆。詞為憲章,言成楷式;往復王粲,事軼魏儲。酬答蔡謨道高晉兩,似懸鐘之應響,猶衢尊之待酌,率邇者踵武,逖聽者風聲。是使金堅閉法,寶冥夕夢;無懷不滅,華胥夜感。自非建慧橋,明智劍,薰戒香,沐定水,何以空積忽微,塵賢劫而終現,黍累囬幹,蘊珠藏而方傳。加以大秦之籍,非符八體;康居之篆,有異六爻。二乘始辟,譬馬傳兔;一體同歸,棄犀崇象。潤業滋多,見思平積;本有凝邈,了正相因。雖談假績,不攝單影;即此後心,還蹤初焰。俱宗出倒,蓮華起乎淤泥;並會集藏,明珠曜於貧女。性相常空,般若無五時之說;不生煩惱,涅盤為萬德之宗。無不酌其菁華,撮其旨要,采彼玳鱗,拾茲翠羽,潤珠隨水,抵玉昆山。每至鶴關旦啟,黃綺之儔朝集;魚燈夕爛,陳吳之徒晚侍。皆仰稟神規,躬承睿旨。爰錫嘉名,謂之聯璧。聯含珠而可氦,璧與日而俱升。以今歲次攝提,星在監德百法明門,於茲總備,千金不刊,獨高斯典,合二百二十卷,號曰《法寶聯璧》。雖玉杯繁露,若傍蒹葭;金台鑿楹,似吞雲夢。繹自伏櫪西河,攝官南國,十囬鳳官,一奉龍光。筆削未勤,徒榮卜商之序;稽古盛則,文慚安國之制。謹抄纂爵位,陳諸左右:
  使持節、平西將軍、荊州刺史、湘東王繹,年二十七,字世誠。
  侍中、國子祭酒、南蘭陵蕭子顯,年四十八,字景暢。
  散騎常侍、禦史中丞彭城劉溉,年五十八,字茂灌。
  散騎常侍、步兵校尉、東宮侍南琅邪王修,年四十二,字彥遠。
  吳郡太守、前中庶子、南琅邪王規,年四十三,字威明。
  都官尚書、領右軍將軍彭城劉孺,年五十五,字孝穉。
  太府卿、步兵校尉河南褚球,年六十三,字仲寶。
  中軍長史、前中庶子陳郡謝橋,年四十五,字國美。
  中庶子彭城劉遵,年四十七,字教陵。
  中庶子南琅邪王穉,年四十五,字孺通。
  宣城王友、前僕東海徐喈,年四十二,字彥邕。
  前禦史中丞河南褚穉,年六十,字士洋。
  北中郎長史、南蘭陵太守陳郡袁君正,年四十六,字世忠。
  中散大夫、金華宮家令吳郡陸襄,年五十四,字師卿。
  中散大夫、琅邪王藉,年五十五,字文海。
  新安太守、前家令東海徐離,年六十四,字士繢。
  前尚書左丞沛國劉顯,年五十三,字嗣芳。
  中書侍郎南蘭陵蕭幾,年四十四,字德玄。
  €麾長史、尋陽太守、前僕京兆韋棱,年五十五,字威直。
  前國子博士范陽張綰,年四十三,字孝卿。
  輕車長史南蘭陵蕭子範,年四十九,字景則。
  庶子吳郡陸罩,年十八,字洞元。
  庶子南蘭陵蕭填,年四十,字文啟。
  秘書丞、前中舍人南琅邪王許,年二十五,字幼仁。
  宣城王文學南琅邪王訓,年二十五,字懷範。
  洗馬權兼太府卿彭城劉孝儀,年四十九,字孝儀。
  洗馬陳郡謝禧,年二十六,字休度。
  中軍錄前洗馬彭城劉蘊,年三十三,字懷芳。
  前洗馬吳郡張孝總,年四十二,字孝總。
  南徐州治中南蘭陵蕭子開,年四十四,字景發。
  平西中錄事參軍、典書通事舍人南郡庾肩吾,年四十八,字子慎。
  北中記室參軍穎川庾仲容,年五十七,字仲容。
  宣惠記室參軍南蘭陵蕭滂,年三十二,字希傳。
  舍人南蘭陵蕭清,年二十七,字元專。
  宣惠主簿前舍人陳郡謝嘏,年二十五,字茂範。
  尚書都官郎陳郡殷勸,年三十,字弘善。
  安北兵參軍彭城劉孝威,年三十九,字孝威。
  前尚書殿中郎南蘭陵蕭愷,年二十九,字元才。(《廣弘明集》二十)


  ◎《金樓子序》

  行生曰:餘於天下,為不賤焉。竊念臧文仲既歿,其言立於世。曹子桓雲:立德著書,可以不朽。杜元凱言,德者非所企及,立言或可庶幾。故戶牖懸刀筆,而有述作之志矣。常笑淮南之假手,每嗤不韋之托人。由是年在志學,躬自探纂,以為一家之言。粵以凡庸,早賜茅社;祚土瀟湘,搴帷陝服。早攝神州,晚居外相;文案盈前,書幌未輟。俾夜作晝,勤亦至矣。其間屢事玄言,亟登講肆。外陳玉鉉之文,內宏金疊之典。從乎華陰之市,廢乎昌言之說。其事一也。六戒多務,千乘糾紛,夕望湯池,觀仰月之勢,朝瞻美氣,眺非烟之色,替于笔削,其事二也,複有西園秋月,岸幘舉柸;左海春朝,連章離翰。雖有欣乎寸錦,而久棄於尺璧。其事三也。而體多羸病,心氣頻動。臥治終日,睢陽得善政之聲;足不跨鞍,聊城有卻兵之術。吾不解一也。常貴無為,每嗤有待。間齋寂莫,對林泉而握談柄;虛宇遼曠,玩魚鳥而拂叢著。愛靜之心,彰乎此矣。而侯騎交馳,仍麾白羽之扇;兵車未息,還控蒼兕之軍。此吾不解二也。有三廢學,二不解,而著書不息,何哉?若非隱淪之愚穀,是謂高陽之狂生者也。竊重管夷吾之雅談,諸葛孔明之宏論,足以言人世,足以陳政術,竊有慕焉。老生有言:知我者希。則我者貴矣。有是哉!有是哉!裴幾原、劉嗣芳、蕭光侯、張簡憲,余之知己也。伯牙之琴,嗟綠綺之長廢;巨卿之驥,驅白馬其安歸。昔為俎豆之人,今成介胄之士,智小謀大,功名其安在哉?蓋以《金樓子》為文也。氣不遂文,文常使氣;材不值運,必欲師心。霞閭得語,莫非撫臆;松石能言,必解其趣。風雲元感,儻獲見知。今纂開闢已來,至乎耳目所接,即以先生為號,名曰《金樓子》。蓋王安之玄晏,稚川之抱樸者焉。(《金樓子》,《永樂大典》本。)


  ◎《忠臣傳諫爭篇序》

  富貴寵榮,人所不能忘也;刑戮流放,人所不能甘也。而士有冒雷霆,犯顏色,吐一言,終知自投鼎鑊,取離刀鋸,而曾不避者,其故何也?蓋傷茫茫禹跡,毀於一朝;赫赫宗周,滅成禾黍。何者?百世之後,王化漸頹,欽若之信既盡,解網之仁已泯,徒以繼體所及,守器攸歸。出則清警傳路,處則憑玉負衣,事無暫舛,意有必從。所謂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憂,未嘗知懼。況惑裒人之巧笑,迷陽阿之妙舞,重之以刳散,用之以逋逃。亦有傾天滅地,泛宮、瀦社之罪;拔本塞源,裂冠、毀冕之畔。於是策名委質,守死不二之臣,以剛腸疾惡之心,確乎貞一之性。不忍見霜露麋鹿,棲於宮寢;麥穗黍離,被於宗廟。故瀝血抽誠,披胸見款,赴焦爛於危年,甘滅亡於昔日。冀桐宮有返道之明,望夷無不言之恨。而九重懸遠,百雉嚴絕;丹心莫亮,白刃先指。見之者掩目,聞之者傷心。然後鳴條有不收之魂,商郊致白旗之戮。(《藝文類聚》二十四)


  ◎《職貢圖序》

  竊聞職方氏掌天下之圖,四夷、八蠻,七閩、九貉,其所由來久矣。漢氏以來,南羌旅距,西域憑陵,創金城,開玉關,絕夜郎,討日逐,睹犀甲則建朱崖,聞蒲陶則通大宛,以德懷遠,異乎是哉!皇帝君臨天下之四十載,垂衣裳而賴兆民,坐岩廊而彰萬國,梯山航海,交臂屈膝,占雲望日,重譯至焉。自塞以西,萬八千里;路之峽者,尺有六寸。高山尋雲,深谷絕景,雪無冬夏,與白雲而共色;冰無早晚,與素石而俱貞。逾空桑而曆昆吾,度青邱而跨丹穴。炎風弱水,不革其心;身熱頭痛,不改其節。故以明珠、翠羽之珍,細而弗有;龍文、汗血之驥,卻而不乘。尼丘乃聖,猶有圖人之法;晉帝君臨,實聞樂賢之象。甘泉寫闕氏之形,後宮玩單于之圖。臣以不佞,推轂上游。夷歌成章,胡人遙集,款開蹶角,沿沂荊門,贍其容貌,訊其風俗。如有來朝京輦,不涉漢南,別加訪采,以廣聞見。名為《職貢圖》雲爾。(《藝文類聚》五十五)


  ◎關於蕭繹:
  蕭繹,公元五零八年至公元五五四年。中國南朝畫家。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東王,後任荊州刺史,都督荊雍九州諸軍事。太清三年(公元五四九年)侯景亂軍攻陷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梁武帝被逼死。承聖元年(公元五五二年)蕭繹命王僧辯等討平侯景,同年即位於江陵,史稱元帝。承聖三年西魏軍攻破江陵,蕭繹被殺,時年四十七歲。死前,他將宮廷所藏法書名畫及公私典籍二十四萬卷全部焚燬,西魏主將於謹等於灰燼中收其殘餘,尚得書畫四千軸。蕭繹自幼喜愛書畫,博涉群藝。他任荊州刺史時,曾修建孔子廟,畫宣尼像並作讚作書,時人譽為“三絕”。又曾畫《蕃客入朝圖》,甚為梁武帝讚賞。《職貢圖》(部分,北宋摹本)。蕭繹還畫過與梁通好的國家使臣形像的《職貢圖》,並自撰序言。現傳蕭繹繪《職貢圖》(中國歷史博物館)系北宋熙寧十年(一零七七)摹本,縱二十五釐米,橫一百九十八釐米,絹本設色。根據《石渠寶笈初編》著錄,此卷原繪有二十五國使臣像,現已殘損,僅存十二段,畫滑國、波斯國、百濟國、龜茲、倭國、狼牙修、鄧至國、周古柯國、呵跋檀國、胡密丹國、白題國、末國等使臣立像十二人。每人身後皆有簡短的文字題記,記敘該國情況及歷來交往史實。畫中人物造型準確,神態自然,傳寫出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使者的外貌和風度。《職貢圖》是瞭解南朝繪畫的珍貴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和中外關係歷史也有重要的價值。

  篛葉梵馨校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