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高澄《與侯景書》




  蓋聞位為大寶,守之未易,責成任重。(《梁書》作仁誠重任。)終之實難。或殺身成名,或去食存信,比性命於鴻毛,方義節(《梁書》作等節義。)於熊掌。夫然者,舉不違德。(《梁書》作失德。)動無過事,進不見惡,退無謗言。

  先王與司徒契闊夷險,孤子相依,偏所眷屬,繾綣襟期。綢繆素分。(《梁書》作寤語。)義貫終始,情存歲寒。司徒自少及長,從微至著,其相成立,生非無恩。(《梁書》作共相成生,非無恩德。)既爵冠通侯,位標上等,門容駟馬,食(《梁書》作室。)饗萬鍾,財利潤於鄉党,榮華被於親戚。意氣相傾,人倫所重,感於知己,義在不忘。(《梁書》作義在忘軀。)眷為國士者,乃立漆身之節,饋以壺(《北齊書》作一。)飧者,便致扶輪之效。若然尚不能已,況其重於此乎。

  幸(《北齊書》作常。)以故舊之節,欲存(《梁書》作之義欲持,《北齊書》作之義欲將。)子孫相托,方為晉秦之匹,共成劉範之親。假使日往月來,時移世易,門無強蔭,家有幼孤,猶應加璧不遺,分宅相濟,無忘先德,以恤後人。況聞負杖行歌,便已狼顧反(《梁書》作犬。)噬,於名無所成,於義無所取,不蹈忠臣之跡,自陷叛人之地。力不足以自強,勢不足以自保,率烏合之眾,為累卵之危。西求救於黑秦。(《北齊書》作宇文。)南請援於蕭主。(《梁書》《北齊書》作氏。)以狐疑之心,為首鼠之事。入秦則秦人不容,歸吳則吳人不信。當今所觀。(《梁書》作相視。)未見其可,不知終久,持此安歸異相推本心,必不應爾。當時(《梁書》《北齊書》作是。)不逞之人,曲為異(《北齊書》作無。)端之說,遂懷狐鼠(《梁書》《北齊書》作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感。

  此來(《梁書》《北齊書》作比來。)舉止,事已可見,人相疑誤,想自覺知。合門大小,並在司寇。意謂李氏未滅,猶言少卿可反。孤子無狀招禍,丁天酷罰,不能死亡,苟存晷漏,追慕永遠,五內崩裂。但禮猶權奪,志在忘私,思效力命,卒成功業。前者(《梁書》作近者。)聊命偏師,前驅致討,南兗、揚州,應時克復。即欲乘機,長驅(《北齊書》作席捲。)懸瓠,屬以炎暑,欲為後圖,且命旋軍,(《北齊書》作還師。)待時更舉。今寒飆向折,白露將團,方憑國威。(《梁書》《北齊書》作靈。)龔行天罰。器械精新,士馬強盛,內外感恩,上下戮力,(《梁書》作內外感德,上下齊心。)三令五申,可蹈(《北齊書》作赴。)湯火。若使旗鼓相望,埃塵相接,勢如沃雪,事等注熒。(《梁書》作螢。)夫明者去危就安,智者轉禍為福,甯使人負我,不使我負人。(《梁書》作寧使我負人不使人負我。)當開從善之門,使有改迷。(《梁書》作決改先迷。)之路。今誠刷心蕩意,除嫌去惡,想猶致疑,未便見信。若能卷甲來朝,垂橐(《梁書》《北齊書》作垂囊。)還闕者,當相授豫州刺史。以終身世。(《梁書》作即使終君之世,《北齊書》作必使終君身世。)所部文武並(《梁書》《北齊書》作更。)不追攝,進得保其祿位,退則不喪功名。冀有知幾之心,當為可信之事。今王思政韋法寶等,(《北齊書》有皆字。)弧軍偏將,遠來深入,然其性命在君股掌,若(《北齊書》作脫。)欲刺之,想有餘力,若能擒翦,肆諸市朝,即加寵授,永保疆埸,君門眷屬,可以無恙。(《北齊書》作患。)寵妻愛子,亦相送還,仍為通家,共(《梁書》作卒。)成親好。所不食言,有如皎日。

  今遣行人,路程可度,此月十日應至彼間,足得還返。若能悔過,不忘本朝,宜遣腹心之使,自來向此,面取委曲,使相知信。如其遲疑,未便分決,使來賒緩,不赴期會,國有常刑,以明君法。今不(《梁書》作君既不。)能東封函穀,南面稱孤,受制於人,威名頓盡。得地不能自守,聚眾不以為強。空使身有背叛之名,家為惡逆之黨。(《北齊書》作家有惡逆之禍。)兄弟子侄,首足異處;(《梁書》作門。)垂發戴白,同就塗炭。聞者相為酸鼻,見者相為寒心。覆宗絕嗣,自貽伊戚,戴天履地之心,能無愧乎。(疑脫成敗二字。)禍福決之此使,善惡向背,相任所從,脫出自思,致延後悔,駟馬不追,噬臍何及。孤子今日不應乃(《梁書》作方。)遣此書,但見蔡遵道雲:司徒本無歸西之心,深有追悔(《北齊書》作悔過,《梁書》作悔禍。)之意,聞西兵將至,遣遵道向崤中參其多少,少則與其同力,多則更為之備。又雲房長史在彼之日,司徒嘗欲將(《梁書》作遣)書啟,將改過自新,求效邊畔。已差李龍仁等,垂欲發遣,聞房已還,遂複停廢。(《梁書》作聞房已遠,遂複停發。)未知遵道此言為實為虛;但既有所聞,不容不相盡告。吉凶之理,想自圖之。(《文苑英華》六百八十五,又見《梁書·侯景傳》,《北齊書·文襄紀》。)


  ◎關於高澄:

  帝諱澄,字子惠,神武長子,魏中興元年立為勃海王世子,武定五年嗣事,至七年八月為梁降人蘭京所殺,年二十九,文宣受禪,追諡曰文襄皇帝,廟號世宗。

  高澄是高歡的長子,為婁氏所生,自幼聰明過人,深得高歡喜愛。公元五三一年高歡攻下鄴城後,將他立為世子。公元五三二年高澄被加街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高澄十二歲娶孝靜帝妹妹馮翊公主為妻。天平元年(公元五三四年)東魏遷都鄴城後,十四歲的高澄成為尚書令、大行台、並州刺史。天平三年(公元五三六年),高澄要求到國都鄴城輔助皇帝處理朝中事務。起初高歡沒有答應,後來丞相主簿孫搴從中求情,高歡便同意了高澄的要求。高澄到鄴城後,孝靜帝任命他為尚書令兼領軍、京畿大都督。

  高澄到鄴城後執法嚴厲,處事果斷,人們為之震驚。當時在鄴城朝中的事務主要由孫騰、司日馬子如、高岳、高隆之等人管理,都城人稱他們是“四貴”,這些人自恃功高,在鄴城大都專橫放肆,驕蠻貪婪,不可一世。高澄到鄴城後對“四貴”採取了壓制的辦法。孫騰一次見高澄時,不願表現得恭恭敬敬,高澄便命令左右把他從床上拉下來,讓他立在門外,身邊圍上刀環,狠刹了孫騰的威風。

  東魏武定五年(公元五四七年)正月初八高歡逝世,高澄被孝靜帝元善見任命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大行台、承襲其父渤海王位。公元五四九年四月,又加封高澄為相國、齊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權勢至高無上。然而高澄並不滿足,他一直認為皇帝的寶座應該是他高家人,而不應該元氏坐。他的父親只不過是為了顧大局,才讓元善見坐上去的,因此根本不把孝靜帝放在眼裏。為了控制孝靜帝,高澄專門安置了自己的親信崔季舒做黃門侍郎,負責監視皇上的一舉一動,隨時向他報告。公元五四七年八月,高澄從晉陽寫信問崔季舒孝靜帝近來表現如何?崔季舒報告說,皇上近來脾氣挺大,經常發洩對你們兄弟的不滿。高澄一聽,馬上趕到鄴城,氣衝衝地找到孝靜帝。孝靜帝只好設宴招待他。高澄乘著酒興,端起滿滿一大杯酒,強迫孝靜帝喝下去。那樣子好像他們是平起平坐,決不是高歡在世時侍宴的樣子。孝靜帝對此憤恨不已,推開酒杯,大聲呵斥高澄說:“自古無不亡的國家,朕連飲酒都不能自主,還這樣活下去幹什麼?”高澄見這位昔日溫順的皇帝竟然譏諷他,於是惱羞成怒,一腳把桌子踢翻,大罵:“什麼朕!朕!狗腳朕!”喊來崔季舒連打孝靜帝三拳,然後站起來甩袖而去。崔季舒也跟著跑了出去,只剩下個滿臉通紅的皇帝在那裏獨自發呆。第二天高澄怒氣漸消,又讓崔季舒到宮裏慰問皇帝,孝靜帝只好對這種慰問表示感謝,還賞賜他一百匹絹。

  公元五四九年八月,高澄再次來到鄴城,邀請死黨崔季舒、陳元康、楊等人在北城東柏堂住所,密謀篡奪皇位的勾當。因高澄淫樂成性,不僅偷偷和他父親的寵妃鄭氏暗中往來,而且就連弟妹,高洋妃李氏也是百般調戲,人倫綱常全然不顧。再說東柏堂環境優雅、僻靜,正好約會他新寵倖的琅琊公主。為不受外人打攪,好讓琅琊公主往來無顧忌,高澄把自己的侍衛打發的遠遠的。那天高澄與心腹密議受禪之事,侍衛更是不能沾邊。蘭京抓住這個機會,伺機下手。蘭京捧著盤子進來。高澄見是蘭京,氣都不打一處出,吼道:“我不願讓你送吃的,怎麼來胡鬧?”蘭京也不搭話,上前呈上飯盒盤,迅速抽出藏在盤底的尖刀,迎面向高澄刺去,並厲聲說:“我要殺你!”話還沒說完,從門外跑來阿改等四五個人,手提尖刀,來助蘭京。高澄見寡不敵眾,慌忙鑽入床下,陳元康上前獨身阻擋,結果多處被刺,倒在地上。楊狼狽逃出密室,崔季舒跑進廁所躲藏起來。蘭京一夥一擁而上,抬起木床,揮刀亂砍,頓時把高澄剁成肉醬。
  岳聖竹林寺羅漢洞記《刻碑姓名錄》
  篛葉梵馨校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