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陶淵明《祭從弟敬遠文》




  歲在辛亥,月惟仲秋,旬有九日,從弟敬遠,蔔辰雲窆,永寧右土。感平生之遊處,悲一往之不返,情惻惻以摧心,淚湣湣而盈眼。乃以園果時醪,祖其將行,嗚呼哀哉!於鑠吾弟,有操有概。孝發幼齡,友自天愛。少思寡欲,靡執靡介。後己先人,臨財思惠。心遺得失,情不依世。其色能溫,其言則厲。樂勝朋交,好是文藝。遙遙帝鄉,爰感奇心。絕粒委務,考盤山陰。淙淙懸溜,曖曖荒林。晨采上藥,夕閑素琴。曰仁者壽,竊獨信之。如何斯言,徒能見欺。年甫過立,奄與世辭。長歸蒿裏,邈無還期。惟我與爾,匪但親友。父則同生,母則從母。相及齠齒,並罹偏咎。斯情實深,斯愛實厚。念彼昔日,同房之歡。冬無縕褐,夏渴瓢簞。相將以道,相開以顏。豈不多乏,忽忘饑寒。餘嘗學仕,纏綿人事。流浪無成,懼負素志。斂策歸來,爾知我意。常願攜手,置彼眾意。每憶有秋,我將其刈。與汝偕行,舫舟同濟。三宿水濱,樂飲川界。靜月澄高,溫風始逝。撫杯而言,物久人脆。柰何吾弟,先我離世。事不可尋,思亦何極。日徂月流,寒暑代息。死生異方,存亡有域。候晨永歸,指塗載陟。呱呱遺稚,未能正言。哀哀嫠人,禮儀孔閑。庭樹如故,齋宇廓然。孰雲敬遠。何時複還,餘惟人斯,昧茲近情。蓍龜有吉,制我祖行。望旐翩翩,執筆涕盈,神其有知,昭餘中誠。嗚呼哀哉!(本集,又略見《藝文類聚》三十五。)


  ◎作者簡註:

  陶淵明,公元三六五年至公元四二七年,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諡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淵明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陶淵明的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一生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三九二年)陶淵明二十八歲以前。由於父親早死,他從少年時代就處於生活貧困之中。第二時期,學仕時期,從太元十八年他二十九歲到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四零五年)四十一歲。第三時期,歸田時期,從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四零六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四二七年)病故。歸田後二十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今存詩歌共一百二十五首,計四言詩九首,五言詩一百一十六首。他的四言詩並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詩可大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繼承漢魏以來抒情言志傳統而加以發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幾乎很少先例的田園詩。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陶淵明死後壹佰多年,蕭統搜集他的遺文,區分編目,編定了《陶淵明集》八卷,並親自寫序,作傳。

  後來,北齊陽休之又在蕭本基礎上,增加了別本的《五孝傳》和《四八目》,合序目為十卷本《陶潛集》。陽本隋末失其序目,為九卷本。此後,別本紛出,爭欲湊成十卷,北宋時宋庠又重新刊定十卷本《陶潛集》,為陶詩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沒有傳下來。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幾種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詩文兩冊本,南宋紹熙三年刊,有清光緒影刻本;汲古閣藏十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八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漢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五卷亦即焦□翻宋本。此外,還有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本和元刊蘇寫大字本等。最早為陶詩作注的是南宋湯漢。元以後注本、評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十卷:常見有四部叢刊影印本。清代陶澍注《靖節先生集》十卷,有家刊本及文學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節詩箋》,有“隅樓叢書”本,“層冰堂五種”本,後者稱為《陶靖節詩箋定本》。

  落落校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