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7期

漫谈“触景生情”

作者:钟家佐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是狂。亲见人间多格调,休拴门槛自彷徨。老来始觉海天阔,太息深山出夜郎。”我十分为我们历史的曲折、夜郎自大而叹息。
  
  八
  
  我们是中国人,即便到了外国,观赏异国风情、世界奇观,也不忘自己的肤色,自己是堂堂的中国人。爱国之情,是我们诗人的脊梁。1988年我出访非洲,路过巴黎时,在巴黎住了几夜。6月12日夜独自在巴黎驻所,夜深无人,品茗自酌,明天就要回国去了,心绪万端,自吟自写:“数日繁华撩眼花,夜来自品一杯茶。无边心绪遥思蜀,偏是娘贫儿爱家。”寥寥数语,不经意而成,却道出游子之心、家国之恋。看到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差距,真有感慨,真有“偏是娘贫儿爱家”,更增爱家之情。
  在加勒比海阿鲁巴岛乘潜水艇入海底观光,我见到另一世界。写了一阕《水调歌头》:“斯境是何处,梦幻或仙乡?琉璃琼玉世界,澄碧透波光。五彩游鳞无数,自在飘然来去,迎叩我舷窗。难得古稀伴,濯照下沧浪。大洋上,骇浪恶,怒涛狂。此间平静,不知天地有风霜。喜见奇峰荟萃,宛约桂林山水,对景忆吾邦,海底寻神话,不见老龙王。”异国他乡,更有中国人的自豪感。此行中只有我们几个是中国人。我见海底珊瑚礁如奇峰丛立,便联想到桂林风貌,遥想家乡。海底也找不到龙王,世上不许称霸,我们应该自强。
  
  九
  
  爱国之情,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当我们受到外族入侵时,中华儿女为挽救祖国危亡而舍生忘死,共赴国难,非常壮烈。我本人读小学到初中,正是八年抗战时期。我虽未能上前线抗日,也经历了当代全民抗战的气氛,受了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终生难忘。桂林七星岩,我游过好几次了。我每到一次,都觉心情沉重。因为1944年11月日寇攻打桂林,当时转入七星岩的守军上千人,日寇施放毒气入岩,我同胞除少数突围外,几乎全部葬身岩内。抗战胜利几年之后,从岩中清理出骸骨八百余具,惨不忍睹。我作了三首绝句。最后一首:“惨绝人寰恨敌魔,日军杀戮血成河。游人盛赞风光好,请为忠魂一浩歌。”
  2002年我到了南京,游览了莫愁湖。对这个六朝胜景,读小学时早有所闻。莫愁女的传说,秦淮河的繁华,商女后庭花的清唱,仿佛留在耳边。但我游湖时,感到更强烈的是日军南京大屠杀。湖波漂血的惨景,挥之不去。所以游此名胜,很难写出春风杨柳的诗篇,而是写:“六朝金粉早扬尘,古老河山百劫身。商妇琵琶随逝水,铁蹄弹洞尚留痕。生平际遇宜忘淡,国难深仇要记真。日寇屠城漂杵地,湖波溅血待招魂。”游览山川本来是愉快的。但此情此景,却觉得心头压抑,只能写出这样的诗篇。
  
  十
  
  浏览山川,往往见到许多古迹。这时,历史的苍茫,岁月的烟尘,许多联想便油然而生。
  我在1995年出差到新疆,到交河古城一行,只见黄土窑洞的痕迹,一片苍凉,无限沧桑。此时浮想起唐人诗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似看到当时“野营万里无城廓。胡雁哀鸣夜夜飞”的气氛,我写了一首《西江月》:“突兀残台故垒,追寻古代繁华,斫沟为路穴为家,崖下交河饮马。兵燹天灾接踵,几番血染荒沙。千秋陈迹亦堪夸,识得堂堂华夏。”
  看古迹如读史,极有千古沧桑、民生流离之感。2005年我到山西高平,这里正是公元前260年秦赵交战之长平古战场,秦将白起坑杀赵卒40万人之地,是处立有“骷髅王庙”,看后心灵震憾。叹历史长河,几多劫难,面对满坑骸骨,草成七律:“忍看长平古战场,荒原白骨诉凄怆。二千余载冤魂冷,四十万俘刀斧亡。血卷狂飚惊读史,民罹浩劫怎逃殃?可悲人鬼皆同病,化作骷髅也拜王!”
  每看一次古迹,觉得是上了历史一课,使人增长阅历。2004年我去欧洲旅游。领略古罗马风情,特别是看了斗兽场遗址,高墙仍在,场中包厢依稀可辨。看着看着,似见到当年人兽搏杀、刀光血影的情景,听到场中的惨叫和看台上狰狞的狂笑。接触到古往今来人间的残忍一面,觉得心灵负重,世途险恶。要揭开面纱,拨开阴霾,直面人生,认识世界。写了七律一首:“镇日狂欢夜未央,王公贵胄踞华堂。人狮搏斗为儿戏,血肉横飞当乐章。自古屠人如屠兽,而今疯子逞疯狂。可悲霸主频征战,跨海新开杀戮场。”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即情语也。触景生情这个题目,世世代代都写不尽、说不完的。我的肤浅体会,零零碎碎,言未达意,只是即兴聊聊天罢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