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6期

尤克利:乡村情感的真诚回望

作者:佚名

更多经典:应天故事汇——天天经典!




  像攒动的马蹄,暗中给马蹄表上弦
  给响铃续着响铃,我怀疑自己还是那只
  怀抱忧戚的秋虫,又在故技重演
  自己给自己制造潮湿空气
  
  白云在飘
  
  峰峦挨着峰峦。秋天的山上
  绿色的植被变黄
  红叶也在流行,秋天的山上白云在飘
  
  比苍鹰的羽翼还轻
  比初秋的晨霜还白
  在这个秋天,我看见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飘
  它们一朵是孤寂的哑巴
  两朵就能结成伴侣,还有更多的白云
  在高远的天空缓慢地游移而去
  
  白云在飘,这是不是时间之矢在行走
  连同熟透的山果,飘落的黄叶
  投向远处山峦的黑色鸦群
  叮咚流淌的溪水,在秋天,经过了
  就不再回来
  
  收秋
  
  被阳光抚摸的田野多么安详
  一块块成熟的庄稼地
  如同被染成不同颜色的布料
  穿在了地母身上
  收秋的人是寻找奶水的孩子,又一次熟悉地
  掀开了母亲的襟怀
  
  没有什么是不被应允的
  勤快的人懒散的人走过土地庙前的大路
  秋天仁慈地看着这些诚实的、贪心的孩子
  将玉米运回家
  将花生运回家
  将谷子、芝麻、绿豆,将红薯
  在阳光下翻晒,然后运回家
  
  然后让我们想想,还遗忘了什么
  在这秋天的大地上
  风掀摆着收秋人的素衣,又一茬人
  将在秋风里迅速老去
  
  丝瓜
  
  时光穿针引线,时光与丝瓜的瓜葛
  就是容许她开花,容许她快意地生长
  容许她以身体之轻慢慢风干
  
  容许泥土给她一架梯子,容许她
  站得高一点,看看风,看看远处的水车
  容许她羞于出口的思慕,容许她
  把女红穿在身体里面
  
  容许她独自把俗世的欲念一丝丝纠正
  容许她在秋果的坠落声中
  沉默不语,容许她乳袋下垂
  容许她轻轻,只把千丝万缕的时光保存
  
  感念
  
  我又怎能口述,这生活中点点滴滴的
  恩惠和仇怨,我看到的人心向善
  天理昭昭和天网恢恢
  我怎能准确地形容,我们
  都是大地上站立的灯头
  告诉你要用心护住自己的火苗,别熄了
  这人世间短暂的苦乐:这儿女情长
  这粮食:这乡间的山水和城市繁华的街道
  别熄了这仰望和跪拜的姿势
  土地之神,我怎能口述
  在你的掌心,有被你呵护的数以万计的房子
  有众生的命运在簸萁斗的掌纹上
  摇曳的火苗,颠颠簸簸总又常怀感念
  我怎能说出,我想复姓父母的姓氏
  把自己的亮光举过头顶
  那光是神灵赐给的,我怎能轻易将它熄灭
  
  似水
  
  流经村外的河流,带走了漂泊的木头
  和岸上的时光
  桃花逃之夭夭以后,秋草寸断
  青竹现身为七孔笛
  暗夜里有人吹出的伤心曲子
  越墙而过,月光似水
  
  轻柔纱幕下的村庄多么隐秘、潦草
  梦中嘀嗒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又由近而远,难道还有比苦行者双脚更
  快的
  流逝,直抵衰老的过程
  醒来时梦也不可回游,人生似水
  被河流带向一片苍茫
  
  结草衔环
  
  如果再年轻一些,我会比现在任性
  想听你说一千遍非我不娶
  非你不嫁。如果时间无限期地慢下来
  连同青梅竹马也算上
  我愿意爱你到地老天荒
  山东很大,我只默认葛家庄
  是我的爱巢
  所有的心路,寻常不过
  两只房檐下的鸟雀在孵卵、觅食、修造
  相互敞开胸怀,相互叮咛
  相约在简朴的乡下,结草衔环
  
  桃花心语
  
  听见小草在歌唱了吗
  听见小草上面的露珠将天空浣洗了
  一百遍了吗,这里是春天
  这里是时光快车的现在进行时
  你将再一次在这里慢下来,稍事停留
  体验我温柔故乡的早晨
  星星睡去,晨曦微露,小鸟穿衣起床
  做早操,发出悦耳的鸣叫
  溪水中的鱼儿,悄然回游到了源头
  
  流水一百遍,幸福的念头一百遍
  草根抱紧了温度计,意念在上升
  听见花蕾蓄红的声音了吗
  听见大山轻唤小山的声音了吗
  等到风的分贝再高一点,水再暖一些
  等到你的布鞋游移在似曾相识的石径
  我就开,开在今生来世的故乡
  开在恍惚的粉黛青山间
  
  尤克利创作年表
  
  1965年9月出生于山东沂南县葛家庄村,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姊妹中排行第五,最小。
  1981年。高中毕业于沂南县苏村第四中学,回家务农,适逢土地承包联产责任制,农事之余,父亲让投名师学木匠手艺,学会了制作木车架与当时时兴的各种嫁妆。
  1985年,与村人多股合伙承包了一座果园,在果园里度过了11年的时光,闲暇时开始读书,练习诗歌。
  1987年,第一首诗《山乡之春》在《沂河文艺》发表,《野草莓》在《临沂大众》发表。
  1988年,参加《沂河》诗社,与刘金德合著打印诗集《沂蒙恋歌》。参加临沂市首届文学讲习班。诗歌《献给山泉》等在《农村大众》和《沂河文艺》发表。
  1989年,《不能淡忘的土地》等诗在《农村大众》发表。
  1990年,部分诗歌在《沂蒙文艺》《农村大众》《临沂大众》《农民日报》发表,获《农民日报》首届全国农民文学社团征文优秀奖。8月26日,新华社供海外报纸专稿以《沂蒙山区的农民诗人》为题对此作详细报道,之后被香港《大公报》和菲律宾某家报纸转载。
  1991年,在《齐鲁晚报》《农村大众》《鸢都报》《沂蒙山》《乡土诗人》等报刊发表诗歌。有作品被收入诗选集《土地的花冠》。
  1992年,在《农村青年》《沂蒙文艺》《齐鲁晚报》《临沂大众》《农村大众》发表诗歌和小说。参加《飞天》诗歌函授,《飞天》第10期发表诗歌《麦子回家》。
  1993年,在《农村青年》第5期发表小说《喝糊涂》,在《阳都文学》《临沂市报》《农村大众》《齐鲁晚报》等报刊发表诗歌。
  1994年,在《农村青年》第11期发表小说《摊煎饼》,在《农村大众》等报刊发表诗歌。
  1995年,在《沂蒙文艺》《临沂日报》发表诗歌。夏天,由政府推荐去日本北海道富良野市进行农业研修,回村后种植塑料大棚,潜心种菜。
  2003年,和家兄一起去山东电建三公司徐州电厂扩建工地打工,学会使用电脑,闲暇又开始写诗,多以思乡题材为主。
  2004年。10月份在《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远秋》和《总有一天》。其中《远秋》被收入《2004中国年度诗歌》。
  2005年。去菏泽电厂扩建工地打工。陆续在《诗刊·下半月刊》第4期、7期、11期和《沂蒙作家》发表组诗。有诗被收入《2005中国年度诗歌》。《诗探索》作品卷转载《远秋》和刘士杰的点评。
  2006年,去邹县电厂扩建工地打工。在《诗刊》《文学港》《星星》《扬子江》《诗选刊》《沂蒙作家》《诗探索》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收入《新世纪五年诗选》《中国诗文优秀作品年选06卷》《第四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作品》《2006中国年度诗歌》《2005中国诗歌精选》等选本。
  2007年,在《诗刊》《时代文学》《山东文学》《绿风》《联合日报》《中国校园文学》《沂蒙作家》《文学港》发表诗歌,有作品被选人文摘杂志《青年博览》《格言》,部分作品收入《新世纪山东青年诗选》《中国星星50周年诗选》《第五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作品》《中国网络前沿诗歌精品赏析》《2007中国年度诗歌》。10月,参加诗刊社第23届青春诗会。
  2008年,1月,在《山东文学》《星星》《绿风》《诗选刊·下半月刊》、《飞天》发表诗歌。2月,《鲁南商报》临沂青年作家作品展专版刊出组诗《春天里飞行的鸽子》和相关评论。3月,去广东河源电厂工地打工。在《祁山》发表诗歌。有诗收入孙方杰、王夫刚选编的《到诗篇中朗诵》。短篇小说《道口》被收入《沂南文学作品选·小说卷》。4月,在《诗选刊》《打工世界》《诗刊·下半月刊》发表诗歌。诗集《远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5月,《思念的花朵》等入围诗刊社第六届华文青年诗人奖。6月,去河南平顶山鲁阳电厂工地,继续边打工边写诗。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