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运用积极行为支持改善随班就读儿童行为问题
作者:杜玉虎 刘春玲
关键词 随班就读 问题行为 积极行为支持
分类号 G760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所采取的一种主体形式,这种形式也顺应了国际上融合教育的潮流。有研究者认为我国的随班就读在形式上与国外的回归主流有相似之处,而在出发点,安置措施上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从广义的全纳教育角度出发,所有将特殊儿童的部分或全部学习时间置于普通学校的做法都可以称之为全纳教育[2]。因此我国的随班就读应该属于全纳教育范畴[3]。
10多年来,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突出反映在随班就读的质量不高,低质量的教育造成辍学率的增高。根据韦小满等[4],刘春玲等[5]对普小教师关于随班就读态度调查,钱丽霞等[6]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华国栋[7]对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教育理念的落后,随班就读的师资质量没有保证,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不完善,随班就读学生的行为问题等等。我国的研究者研究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的问题行为发生率居高不下,某些问题行为甚至占到了被调查学生的一半[8]。因此随班就读学生的行为问题一直是困扰随班就读教师和妨碍我国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参考国外全纳教育的发展现状,积极行为支持在全纳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积极行为支持自从出现之日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以至于在1997年它与功能评估一起被列入残疾人教育法的重要修订内容[8])。我们可以借他山之石,以积极行为支持为切入点,切实帮助随班就读教师提高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能力,同时帮助随班就读儿童改善自身的问题行为,从而提高我国随班就读的教学质量,加快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发展。
1 积极行为支持
积极行为支持出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强调以积极的、指导性的方法来代替对特殊儿童严重行为问题的惩罚,它非常适合于帮助特殊儿童来调节他们的行为以适应正常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和智力得以成长。积极行为支持使用教育的方法扩展个体的行为技能和采用系统改变的方法重建个体的生活环境。其首要目的在于帮助个体改变他的生活方式,以及给予所有与个体相关的人(如教师、父母、朋友和他们自己)以享受高质量生活的机会。还有同样重要的目的是帮助个体以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积极行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使问题行为(又称挑战性行为:指伤害了他人、本人,干扰了他人或本人的学习和社会关系的行为。)失效,以这样的方式来部分或完全的减少问题行为[10]。积极行为支持包括所有能够增加个体在学习、工作、社会、娱乐、社区与家庭环境中成功的可能性和满意度的技能,如使用教育的方法去教授、加强与扩大积极行为,也包括使用系统改变的方法去增加积极行为出现的几率。积极行为支持与功能评估密不可分,该理论认为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功能。大体上有三类:正强化(通过行为得到了个体想要的事物);负强化(通过行为避免了个体厌恶的事务);感觉刺激与调整(通过行为提高或降低感觉刺激,使感觉输入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或者产生感觉输入)[11]。积极行为与问题行为都可以实现上述三种功能,干预者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评估、干预来使个体以积极行为代替问题行为实现相同的功能。功能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影响行为的因素,明确环境因素与行为后果的关系,从而减少问题行为,增加积极行为。
2 积极行为支持的实施过程
2.1 明确干预要达成的目标
积极行为支持是一种为有行为问题的学生提供支持的方法,因此干预过程的第一步就是明确需要干预的问题行为是什么,还应该明确的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这其中会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所处系统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干预的目标中应该还有对其所处系统的改变。
2.2 确定合作者
积极行为支持由一个团队来领导,该团队由所有与目标学生所处环境、干预计划或学校制度有关的,或对评估过程由重要影响的个体组成。在教育领域,这个团队通常包括学生、教师、父母、管理人员和有关的支持人员(例如:特殊教育教师,咨询师及评估方面的专家)、以及其他的与目标学生和干预计划必不可少的人。团队成员应该了解目标学生和行为发生的环境,应有控制和支配所需资源的权力。积极行为支持团队应该能够诚恳地、开放地进行交流,团结一致地解决问题,在协商的基础之上做出决定,并且应能够坚持不懈地处理问题和对干预计划进行支持。
2.3 明确与行为有关的因素
积极行为支持认为有效的行为支持是建立在对所有与学生有关的因素理解的基础之上,这种理解常常会通过行为功能评估的一系列过程获得。这就是说要想有效地进行干预,我们必须准确地确认什么是变量、环境、引发学生行为的前奏事件,确定这些因素可以使干预者在了解学生行为功能和内容的基础之上选择干预措施,这样的干预措施才有可能产生好的效果。积极行为支持采用一系列的信息收集方法:环境因素(问题行为发生时的所处环境和问题行为不发生时有关的环境),事件因素(包括刚刚发生的前奏事件和稍远的环境事件),行为的后果(通过行为的三种功能得到的后果,也应包括意外的后果)。积极行为支持团队可以使用现有的记录获得这些信息,但是重点信息是与行为有关的信息。最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对教师、父母或其余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或访谈;观察学生一天之中的活动。数据应该通过多方面、多种途径去收集,以保障信息的客观和准确。而且信息的收集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反馈,不断修正的过程。
2.4 选择和实施积极行为支持策略
积极行为支持策略是以功能评估的ABC评估过程为基础的。A代表前奏事件(指与问题行为的发生直接相关的事件),B代表学生的行为(与前奏事件有关的行为),C代表行为的后果(是正强化、负强化还是感觉刺激与调整)。积极性为支持认为建立在对前奏事件、行为和行为结果关系评估基础之上的ABC策略是最有可能产生有效的结果的策略[12]。干预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包括多方面的策略:改变导致问题行为的环境因素,以阻止问题行为的再发生或者增强诱因以刺激积极行为产生;传授以积极行为代替问题行为的技巧;对积极行为进行奖励,对问题行为进行惩罚,或者以其他形式的措施阻止问题行为的发生。
积极行为支持策略通常还包括更广泛的系统改变以增进学生、教育者和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系统的改变包括全面的积极行为支持计划(对家庭成员、教师、同伴、学校领导进行支持性的培训,对课堂、学校的物理环境的必要改变)。为了实施一个积极行为支持计划,团队成员需要制定行动计划,确定主要内容,明确培训需求;或者必要时重新分配成员、时间和所需要的资源,还有考虑其他的方法重建系统以增进学生积极行为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