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超常儿童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策略

作者:朱晓斌



  
  5 问题解决中的策略运用
  
  当面临一个新的问题状态时,超常儿童看起来比常态儿童更有能力选择和运用正确的策略。因此,策略运行的差异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主题。研究显示,超常儿童能更好地创造和运用策略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另外,超常儿童运用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比常态学生更精细、更复杂和更恰当。与传统定义不同的是,这里所指的策略比“策略”的操作性定义更注重计划性和目的性,狭义的定义强调选择性,而广义的定义则包括实质上所有的任务加工。超常儿童在低龄段就显现出比同龄人更好的问题解决策略,超常儿童问题解决的特点包括早熟原因的能力,更好的理解力而更快地完成问题[15]。具体为:
  第一,策略知识方面,超常儿童经常展示出更多的问题解决策略知识。
  第二,策略技能方面,超常儿童可以支配他们敏锐的能力来获得新的策略以拓宽策略技能。
  第三,策略选择方面,超常儿童策略选择具有更多的协调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第四,策略运用方面,在问题解决中的灵活思维象征着高智力。
  虽然,在策略知识、策略获得、使用策略的适应性与恰当性等方面超常儿童都是高手,但是偶尔他们也会显出与同龄人相似的策略能力。知识基础和元认知等因素都与超常相联系并影响他们的策略运用。
  
  6 超常儿童的教育策略与展望
  
  随着超常儿童研究的进步,研究者常运用认知发展领域中的模型和方法。策略发展的研究运用Siegler的重叠波模型(overlapping waves model)和微遗传方法(microgenetic methods),这意味着超常儿童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研究显示,超常儿童符合Siegler模型的策略发展,但是与他们同龄人在策略选择模式上有明显不同。运用微遗传方法的研究可以得到更多关于“为什么超常儿童在加工速度、知识获得和元认知等方面擅长”的信息。Miller 和Coyle认为,微遗传研究应更多地关注特殊人群,如超常儿童[16]。未来的研究必须检查超常儿童认知操作的情境、动力和认知复杂性。超常儿童复杂的认知基础也可以被更好地运用,有更个性化的评估程序。以合成理论为基础的评估可以更好地适合个体儿童的要求。最后,关于超常发展的知识可以被运用到训练智力行为方面。
  超常儿童的智能和特殊能力优异发展,除了他们可能具有的较好的素质条件外,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们后天的条件和个人的主观努力。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二十几个超常儿童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几乎都有这么一些个性特点:好学爱问,富于自信,意志坚强,干一件事总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完成。这是超常儿童的极为重要的主观因素。同时也发现,他们几乎都享有优越的早期教育的条件。他们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精心培养,使他们的智能或特殊能力能够在早期就表现出超常的水平。适当的早期教育,是使这些儿童实际上成为超常儿童的关键条件。
  现在,超常教育领域也有许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需要教育界通力合作。这些问题包括:发展超常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超常儿童的社会意识、发展超常儿童的利他思想和同情心、培养超常儿童认识世界的多样性、以及人际间理解与沟通等。研究者发现,一些超常儿童在学校往往表现出不合群、不合格,并视学校为“地狱”。例如,老师让孩子们背诵课文,而那些超常儿童的潜意识中却认为,这类背诵他人句子的学习没有创造性,因此拒绝背诵,在心理上产生抵制情绪。结果可想而知,超常儿童与老师和学校的关系一塌糊涂,慢慢就上了黑名单。因此,专家们建议,对于超常孩子一定要采取敏感性的教育方法。如果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在一个班级中,其各项表现比其他孩子都好,周围的孩子就会嫉妒他,“神童”的天赋可能就会被这种嫉妒抹杀。“聪明”儿童如果得到了很差的分数,也会招来大家带有嫉妒心理的奚落。所以说,超常儿童往往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压力。
  为使每个超常孩子各得其所的发展,社会各界应尽所能司所职,形成多元优势组合,合力打造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体教育策略为:
  第一,家长要将孩子的实情告诉老师,说明孩子最近做了些什么,避免老师和同学一起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他的特长是什么,如何弥补自己的短处。专家们还认为,当孩子遇到此类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下一次自然会好的”来让他找到自尊就完事了,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并帮助他克服障碍。
  第二,学校对超常儿童从智力、性格和行为方面进行帮助。智力上鼓励,性格上欣赏,行为上鞭策。以聊天等方式使其认识不足,并提出期望和要求。与家庭加强联系,定期组织家长会等活动,帮助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校应建议智力超常儿童的家长努力建立学习型家庭。把民主的教育方式作为培养孩子能力和性格的关键。既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更要有合理规范和适当的挑战。积极与学校配合,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客观公正地评判孩子,与学校形成教育共识。
  第三,相关的法规、政策是教育策略有效贯彻的保障。在超常儿童的研究与培养中,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等国走在了前面,它们都有专门的机构,以及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与规章。就拿以色列来说,以色列儿童7岁以后会经常定期测定智商,学校根据不同的智商和孩子的特点来进行定向的培养。韩国在1999年通过了关于超常教育的法案,有法律保障后,很多学校开始挑选超常儿童,对国家人才战略发展很有好处。法国目前也已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全法国现有几百个为超常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机构。有专家认为,超常儿童教育是国家正规教育的补充,理想状态是让所有超常儿童都能享受这样的教育。
  最后,很多学者研究了智商IQ与创造能力的关系。有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智商水平在120以下时,其创造能力与智商有相关性,但是对于智商在120以上的人,其创造能力与智商没有明显相关性。最新研究认为,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他的创造个性有部分相关性。但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个性是有区别的。教师在设计超常教育课程时,如果能注意创造性思维与创造个性的相关及区别,则可使课程更加有效地发展超常儿童的创造能力。
  当今世界,技术已经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当然也会深刻地影响到超常儿童的教育。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数码相机、扫描仪、录像机、智能板等许多现代化技术手段都广泛应用于超常儿童教育。计算机已经在社会和学校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很多学校为超常学生提供学习信息通信技术的机会。但是,从发展前景看,仅仅拥有计算机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应用计算机和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在这点上,人们议论最多的是超常儿童的学习环境,是如何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潜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宽松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89. 58
  2 中科院心理所创造力发展与促进课题组.超常概念的演化.http://www.apfgifted.org/gifted/supernormal/knowledge/general.htm,2004-03-10/2004-12-13
  3 4 施建农.我国超常儿童研究的进展及其问题.心理学报.1998,30(3):298-305
  5 邱发文.理科超常儿童的鉴别和选拔.http://blog.online-edu.org/qiusir/001440.html,2003-9-19/2004-12-13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