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情绪智力研究及对当前教育的启示

作者:王旭飞 高 岩



  摘要 文章对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及国内外发展概况做以综 述,分析了情绪智力对学生成 长的影响及对心理健康的意义,论证了目前学生情绪智力水平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 行的培养办法。对发展学生的情绪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情绪智力 教育 现状
  分类号B848.5
  
  “情绪智力”一词,最初是在1960年由BarburaLeuner在其发表的论文《情 绪智力与解放》中首先提出来的。直到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Salovey)和梅耶(M ayer)描述了情绪智力包含的能力,情绪智力才在教育界引起重视。情绪智力作为一种新命 名的智力,它把传统意义上的智力结构由认知领域拓展到了情绪领域,把相互影响、相互渗 透、相互促进的情绪过程与认知过程的特点高度概括成为一种能力[1]。可见,情 绪智力对 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好的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本文将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理 论内涵、情绪智力对教育观念的影响、情绪智力教育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 应的对策建议。
  
  1 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内涵及教育现状
  
  1.1 情绪智力的概念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的最佳界定,当推沙洛维 (Peter Salovey) 教授 和梅耶(D.Mayer)教授的研究。最初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一部分,包括审视自 我和他人情绪和情绪的能力;辨别情绪并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 他们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修正——“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 思维的情绪的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可见,情绪和智力都是多元化的,那种把情绪和智力绝对分离开的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2]。情绪智力强调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识别和理解,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 和调节 行为,其具体过程包括四个部分——认知和控制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 相结合的心理动力,坚强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妥善处理人际关系[3]。
  
  1.2 有关情绪智力的理论
  目前情绪智力研究的代表是沙洛维和梅耶、戈尔曼、巴昂等人。他们不仅提出了情绪智力的 概念,而且阐述了情绪智力的理论。
  1.2.1 梅耶尔和沙洛维的情绪智力理论
  梅耶和沙洛维构建了情绪智力理论框架并编制情绪智力量表。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本质上是情 绪与理性协调的结果。他们认为情绪智力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情绪智力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情绪的识别、评价和表达能力,二是情绪促进思维过程的能力,三是对情绪的理解和感 悟能力,四是对情绪进行调控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1.2.2 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继梅耶和沙洛维之后,戈尔曼出版了《情绪智力》一书,他认为情绪智力包括自我控制、热 情、坚持性和自我激励能力,这种情绪智力原来被称为性格。后来,戈尔曼结合了理查德等 人的研究把情绪智力精炼成四个领域二十种能力,这四个领域是指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 会知觉和社交技巧。
  1.2.3 巴昂的情绪智力理论
  巴昂于1997年把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 *?王旭飞,中学高级教师。E-mail: wangxufei@sina.co m。情绪智力研究及对当前教育的启示/王旭飞 高 岩力的总和,把人格作为情绪智力中的重要因素; 2000年,他又将情绪智力定义 为影响 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知识和能力,但与社会智力有着本质的区 别——情 绪智力是个人管理能力,而社会智力是一种关系技能。巴昂认为,情绪智力是随着人的成长 而逐渐发展变化的,可以通过训练和矫正措施以及通过治疗干预得到改善和提高。
  1.2.4 许远理和李亦菲的情绪智力理论
  我国学者许远理和李亦菲的著作——《情绪智力魔方一一情绪智力的9要素理论》中,依据 吉尔福特的研究思路,从“操作”和“对象”两个维度,列出了9种情绪智力;并把情绪智 力概括为:个体认识和评价、表达和体验、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他人情绪和环境情绪的能 力。
  
  2 情绪智力理论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情绪智力理论明确地把与情绪情感的认识、调控相关的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对传 统智力概念做了革命性建构,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原有的教育观念。
  
  2.1 从教育目标上看,我们必须树立情智双全、德才兼备的人才观
  教育应当培养“情智双全”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情智双全”的课程。并且,情绪 智力的培养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全体学生。
  
  2.2 从教育方式上看,我们必须树立和谐融洽、以情促智的教学观
  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的 共同介人和相互作用。情绪智力理论启示我们——如果教师和学生均有较高的情绪智力,建 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智力水平才会提高。
  
  2.3 从教育内容上看,我们必须树立重视情育、情智互补的课程观
  情绪智力是通过课程的训练使人养成一种习惯,如果思考问题的习惯,控制情绪的习惯,表达 情感的习惯,与人沟通的习惯……专门的情绪智力训练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 ,善于寻找其它学科教学与情绪智力培养的生长点,学科渗透情绪智力教育,也应当能够取 得较好的效果。
  
  2.4 从教育评价上看,我们必须树立情智并重、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情绪智力理论启示我们在教育评价上必须重视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的结合,教师应该从多方 面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帮助学生扬长补短;还应该改变用单一 标准衡量学生的评价观,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3 情绪智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情绪智力作为人类对情绪信息加工的重要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6 ]。而情绪智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意义更加重大。
  
  3.1 情绪智力影响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情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现实条件去制定相应的人生目标,并逐步地 去实现它;他们还能够反省和自知,对自我形象、自我行为方式有正确的认识。
  
  3.2 情绪智力影响学生人际交往
  情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能恰当地觉察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态度,即对他人的情绪做出 准确地识别和评价;能够正常地进行换位思考,能够相互理解、和谐相处,能够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
  
  3.3 情绪智力影响学生正确调整自我
  人们在准确识别自我情绪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一些认知和行为策略有效地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当情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面对焦虑、忧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时,他们能够主动采取积极有 效的方式回避消极的心境,同时也能在觉察和理解别人情绪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认知活动或 行为策略,有效地调节和改变其他人的情绪反应。
  
  3.4 情绪智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情绪的波动可以调动人们的思维,促进个体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不同情绪状态对特定的问 题解决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例如快乐可以促进归纳推理和创造性。因此,通过对情绪的理 性控制,有助于思维发展,激励创造能力等,从而使具有较高情绪智力水平的个体更易在各 个领域达成目标,取得成功[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