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作者:吴 铃



  根据语言学的研究一个人在学习母语之后的生活中可以改变母语。一个人能够将另一门语言学得相当好,以至于达到母语的水平。但这需要时间,有研究表明掌握第二语言需要9——13年的时间,母语的转换将需要更长的时间[5]。尽管有相当的聋人可以很好地掌握书面语,但是这种母语的转换的过程是长期的、困难的。
  
  3.2 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的困难
  “第二语言”是一种双语现象,在掌握的时间上次于第一语言,熟悉程度一般不如第一语言,习得方式一般是学校教育或通过自学。第二语言与移民有关。移民儿童在家里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母语,在学校他们通过教学和自然两个途径、两种方式相结合学习第二语言[5]
  “外语”是指学习者能够在教学中接触到而在日常生活中(事实上)接触不到的一种语言。原则上讲,教师能够控制学习者接触到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因为学习者在他周围很少能接触到它[6]。这种情况与中国学校中听人学习英语教学相同。
  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它们分别给聋人学习书面语带来了不同的困难。
  3.2.1 语言环境的困难
  语言环境是一个可以让学习者完全沉浸在大量语料的地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一般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语言环境,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使用者,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外语学习者没有一个真实的自然的语言环境,不能与该语言的使用者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交流[6]
  聋人因为听力的障碍,丧失了和听人自然交流的语言环境,他们对于环境中的大量语料无法做“可理解的输入”。聋人用笔谈交流速度、时间、空间都受到限制,直接影响书面语使用的频率和程度。所以听力的障碍给聋人书面语学习带来比学习第二语言更大的困难。
  手语是聋人的母语,本国语是聋人必须要掌握的另一种语言。在用“第二语言”描述聋人学习本国语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区别。在“语言环境”上,聋人的处境更接近“外语”,甚至还不如“外语”。著名聋人梅芙生对聋人学习说话的环境和条件有一段论述:从聋校而言,听人教师除了上课之外,很难与学生在一起闲聊。所以聋人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无声的世界里。从课堂而言,随着年级的提高手语的使用率不断上升。因为口语教学聋人接受很困难。从社会角度看,听人和听人交往、聋人和聋人交往、大人和大人交往、小孩和小孩交往,这是人之常情。从家庭看,只有父母、兄弟会手语的情况下,才有随时闲聊的机会,否则彼此说不上几句话[7]
  可见,无论主观条件还是客观机会,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环境,聋人都缺少使用汉语书面语的条件和机会。这些是聋人学习汉语书面语和听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区别,同时也是聋人学习书面语的困难。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吴 铃3.2.2 语言输入的困难
  “语言输入”指习得者接触到的语言信息,它有四个条件:可理解的、密切相关的、不以语法为纲的、大量的[8]。第二语言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语言,教师的语言程度、同学的语言程度都给他们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能够理解的学习信息。外语教学在教师程度和同学程度上都与第二语言存在着质量和数量上的差异。
  聋人书面语学习的输入主要决定于听人教师和聋人教师掌握的手语能力和用手语对书面语解释的能力,决定于周围同学的书面语水平,同时还决定于语言的转换水平。第二语言也好,外语也好,学习者到一定的程度上都会从使用两种语言过渡到使用一种语言,这就使信息变得单纯和易于理解,大大地减少语言的混乱现象。而聋人的书面语学习却始终存在着两种语言交叉的现象,不管是聋人教师也好,听人教师也好都无法避免在两种语言里转换。因为在教学中书面语目前还不能作为教学的语言。
  所以聋人学习书面语时语言的输入、信息的转换都出现了比第二语言和外语更复杂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和难度。这是聋人书面语学习与听人学习第二语言、外语都不一样的地方。
  3.2.3 迁移的困难
  母语、第二语言、外语都是声音语言,都具有声音和书写密切相关的特点,迁移的困难区域相对小一些。而手语是视觉语言,书面语是声音语言,两者之间的转换的困难区域相对要大一些。这就增加了聋人学习书面语的难度。聋人学习书面语中的出现的偏误率,可以说明这种困难。
  3.2.4 掌握的困难
  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大不一样。第二语言学习者往往可以达到“像本国语”的程度,特别是口语表达方面,而外语学习者就很难达到相同的程度[9]
  手语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它的抽象程度与书面语相比有距离。因此造成一部分聋人对书面语中抽象词语的掌握的困难。另外,书面语中的虚词手语是靠动作、表情、停顿和呼吸表示的,在语言转换时有很多的不确定的因素,这也造成聋人掌握书面语虚词的困难。所以影响聋人书面语熟练程度主要取决于抽象词语和虚词的掌握情况。根据目前聋人学生在大学的情况分析,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聋人在毕业时书面语到达熟练的程度,有三分之二聋人的书面语还处于过渡期。聋人书面语熟练程度,就总体而言无法和作为听人的第二语言相比。
  所以,无论从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还是从熟练程度方面都证明聋人的书面语学习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解释了聋人书面语学习上为什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4 过渡语、洋泾浜、克里奥尔语的积极意义
  
  前面研究的是聋人书面语学习中的困难,下面结合对过渡语、洋泾浜、克里奥尔语三个方面研究,说明这三者对于聋人学习书面语现象的积极意义。
  
  4.1 向着目的语迈进的“过渡语”
  过渡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赛林科提出的,他指出过渡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自己建立的一种语言系统,其部分源于第一语言系统,但又与之有所不同,同时也区别于所学的目的语。它具有过渡性和可变性两个主要特征[10]
  过渡性。过渡语代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过渡能力,即一种语言过渡。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在不停地变化和更正自己的语言规则,有时增加,有时删减,有时甚至改变整个语言规则系统,过渡语这一连续统一体便由此而产生。过渡语的过渡性在任何语言学习过程中都能体现出来。
  可变性。第二语言和外语语言学习者所建立起的这种过渡语语言系统具有可变性,即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进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形成与其目的语相对抗的、不断变化的一些语言规则。虽然这些规则可能在特定时期会影响他们的进步,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他们在语言学习上的进步,这些规则中的大部分会渐渐地与他们所学目的语的正规语言规则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过渡语形成的过程。
  根据过渡语的理论,对聋人的书面语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聋人书面语学习中的偏误现象是学习者在手语和书面语之间建立的一种语言系统,是介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过渡语。它具有过渡性和可变性。它是一个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向着目的语接近的语言系统。其次,聋人书面语学习中的偏误现象产生主要是聋人的书面语能力还没有达到汉语的水平。最后,这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现象,是一种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临时的替代的现象,是一种可以改变的事物。数量不少的聋人书面语的成功过渡是最好的证明。
  
  4.2 传递信息的“洋泾浜”
  洋泾浜是一种混合语。一般说,它的词汇是一种语言,而它的语音和语法取自另一种语言。它产生于两种环境中,一种是贸易环境,即欧洲海外殖民对外通商;一种是行政管理,即殖民地统治。这两种环境双方在交际中简化了语法结构和词汇的方法被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洋泾浜语言。洋泾浜语是一种极端的语言借用现象,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简化。即词汇简化、语音简化和语法简化。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