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美国信息无障碍事业发展概况:WCAG 1.0解读
作者:钱小龙 邹 霞
这条原则要求提供清晰并且一致的导航机制,包括引导信息、导航条、网站地图等,从而提高用户在网站中迅速而精确地找到特定信息的可能性。清晰并且统一的导航机制不仅对于具有认知障碍、视力障碍的人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所有人都是有利的。具体方法是在页面和网站中加入语义化信息,并提供网站结构规划方面的信息(如网站地图或者目录索引)。相关的链接文字无论是单独理解或者是放入上下文中都应该是意义清楚、简明扼要的,且内容开发者应该利用信息提示指明链接的目标。另外,网页开发者还有必要提供搜索功能,并设计不同的网页内容搜索方式,让不同经验与喜好者选择使用。
原则14:保证文档内容的清晰和简单。
这条原则要求提供清晰和简单的文档内容,以便于理解。统一的页面布局,便于辨别的图片(文本等价物)以及易于理解的文字对于所有用户,尤其是具有认知障碍和阅读障碍的人都是非常有益的。对于认知障碍和学习障碍人士来说,书面的文字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使用清晰简单的文字可以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使用清晰和简单的语言对于那些母语并非网页语言的访问者和主要使用手语的人同样也是有益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使用最清晰简单的文字表达网站的内容,并提供图片、音频表达的文字补充说明,从而增强页面内容的易理解性,另外,还需要统一页面之间的表现样式。
5WCAG 1.0的重要作用和发展前景
互联网协会的主席,同时也是互联网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曾经说过,“网页的威力在于其广泛性,每一个人,无论障碍与否皆能使用才是最关键的要素。”尽管目前的互联网充满了大量的视觉元素,制造了眼花缭乱的互动效果,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种感官刺激。有许多互联网用户在身体上是存在障碍的,他们或者因为全盲而依赖点字显示器或屏幕阅读软件来浏览网页,或者因为弱视而必须把网页文字调到非常大才能看清楚,或者因为色盲而无法分辨链接文字的色彩变化,或者因为肢体障碍而无法使用鼠标。对于这些用户来说,无论多么精彩的网页,都将变得难以阅读、难以操控、难以理解,甚至这些用户恐怕连网页到底是什么都无从得知[11]。WCAG 1.0所关注的正是这些特殊用户的诉求,它的相关标准确保了每一个用户在各种情况下都能顺利获得信息。WCAG 1.0的内容没有采用一些死板的符号规则来表示,而是采用十四条明晰且提供具体操作规范的指导原则来表示,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网页开发者敷衍了事。不少网页开发者并不看好无障碍网页,总以为无障碍网页必定是枯燥无趣且呆板丑陋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WCAG 1.0的指导原则并不是要限制网页艺术家想象力和艺术才能的发挥,而是希望在作品完工之前,能再多花点心思加以修补和解释不同媒体形式的资料,让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作品的美好。
除了制定WCAG 1.0之外,美国还采用了特定的法律规定来确保WCAG 1.0指导原则的顺利实施。根据法律规定,美国所有公众及政府资助的机构,都必须提供信息无障碍的设备。目前,美国大部分的州都设有州政府科技援助计划,为有需要的残疾人士提供所需的科技硬件和软件的资源[12]。而所有的软件在投入市场可被政府购买以前,要确保各类用户使用的无障碍性,软件开发商也要承担软件能够被残疾人士平等使用的责任,而政府则提供项目的立项和资源的资助。从美国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来看,信息无障碍已成为一种必然的、理所当然的权利,而电脑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商,也因市场和政府的要求,有强烈的动机来推出新科技以适应残疾人士的需要。WCAG 1.0从制定并实施到现在已经快8年了,WCAG 2.0的技术工作草案已经制定好,且正处于完善的过程中,与WCAG 1.0相比,WCAG 2.0所包含的所有网络技术,包括Java、PDS、Flash都将是完全技术性和中立的[13]。另外,互联网协会建立了一个无障碍标准的协调小组,将准备组建一个标准化的储存库,届时所有国家都可以参照这个储存库的标准制定自己国家的无障碍标准,推动本国信息无障碍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Gerber, E., Kirchner. CJVIB& News Feature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2001,96: 176-181
2Schmetzke, A.. Web accessibility at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library schools. Library Hi Tech, 2001,19:35-49
3Romano, C..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for the web-access challenged: inaccessibility of fortune 250 business web si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3,7(2): 81-117
4Watchfire Corporation. Watchfire? WebXACT Terms of Use. http://webxact.watchfire.com/themes/standard-en-us/termsofuse.htm, 2007-04-18/2007-4-20
5W3C Web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 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 1.0[S]. http://www.w3.org/TR/WCAG10/, 2007-04-8/2007-4-26
6Brewer, J.. About WAI,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EB/OL]. http://www.w3.org/WAI/about.html, 2007-04-8/2007-4-26
7Warschauer, M.. Comparing face-to-face an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CALICO Journal, 1996,13(2): 7-26
8Freiermuth, M.. Internet chat: Collaborating and learning via e-conversations. TESOL Journal, 2002,11(3): 36-40
9Lindblom-Ylanne, S., Pihlajamaki, H.. “Can a collaborative network environment enhance essay-writing processe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3, 34(1): 17-30
10Colleen Carmean, Jeremy Haefner. Next-Generation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s. EDUCAUSE Quarterly, 2003, 26 (1): 10-13
11Oliver, M.. Social work, disabled people and disabling environments (English ed.). London: Jessica Kingsley, 1991.76-78
12Preiser, W., Ostroff, E.. Universal design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1.32-33
13Wall, P. Sarver, L.. Disabled student access in an era of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3,6:277-284
(责任编校: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