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作者:余欣欣 郑 雪
4讨论
4.1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小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来自父母教养、教师、丧失、学业、需要缺乏和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完整家庭小学生的影响。这一结论得到国外一些相关研究的支持。Reifman等人发表了一项关于35个研究的元分析,比较了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儿童的幸福感,研究发现离异家庭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心理调节、自我概念和社会适应、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儿童[6]。父母离异对儿童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导致他们在父母离异后的适应上遇到许多问题[7]。因此,离异家庭儿童比完整家庭儿童更容易遭遇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由于适应能力较低,导致他们应对这些负性生活事件的能力水平也相对较低,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在离异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往往呈现出一种走极端的态势。随着父母一方的离去,另一方或是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和情感倾注在子女身上,从而对子女过分溺爱、加以纵容;或是把子女作为宣泄怨恨与不满的对象,甚至粗暴地加以打骂。因此,来自父母教养方面的压力事件成为离异家庭儿童主要的心理压力源。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情况、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性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整体综合表现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明显较差[8],离异家庭子女比较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性格缺陷,同伴关系差,不易被同学接纳。因此,教师的教育态度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诸如教师偏心、教师冤枉学生、教师态度不好等来自教师方面的压力事件会给离异家庭儿童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家庭结构解体,亲子沟通时间减少,离异后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关注不够,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各方面的生活得不到很好地照顾,极易受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引诱、利用,家庭经济水平下降和其他诸如搬家、转学和朋友失去联系等,众多的不利因素使得离异家庭的小学生遇到了更多的来自丧失、学业、需要缺乏、不良行为等方面的压力事件,这些压力事件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健康。
4.2离异家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小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
研究发现,离异家庭不同性别小学生的心理压力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已有的关于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应激没有性别差异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9],我们认为对年纪小的儿童或青少年来说,父母离异、家庭结构解体对该年龄段的孩子都造成了高水平的应激,这种影响并不因为性别不同而变化。但高年级组学生受到来自丧失和社会两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低年级组学生受到的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更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但是父母离异后的搬家、转学、同伴交往减少使得他们与昔日好友分离。同时,父母离异后的消极影响使得他们获得各种荣誉的机会减少。因此,父母离异带来的家庭亲密关系、友谊关系和荣誉的丧失给高年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家庭的情感交流能够使孩子体验到父母亲的关爱,从而发展出爱人之心。家庭不完整容易导致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出现失调,许多正常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得不到发展,容易产生反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10]。离异家庭的内部人际关系一般处于失调状态,夫妻关系或亲子关系比较紧张,家庭缺乏凝聚力,离异家庭子女,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儿童在感到情感饥渴的情况下,转而在社会上寻找情感寄托,而不良的社会治安、社会上不良分子的诱惑或利用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家庭和学校应更多关注离异家庭中高年级的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以免他们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的唆使或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
4.3离异家庭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小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
本研究表明,父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学生受到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高于父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学生受到的影响,母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学生受到来自学业、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高于母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学生受到的影响。由此看出,离异家庭中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发展。文化水平高的父母通常在离异后仍会对子女采取良好的教养方式,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业,这种家庭的孩子受到来自学业方面压力事件影响相对小一些。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其子女受到来自不良行为方面压力事件影响较小。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在离异家庭中通常由母亲抚养孩子,这些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或很少得到父亲的关爱和教养,产生父亲缺失现象[11]。文化程度较高的单身母亲通常会采取比较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教养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同伴交往,注重亲子交流,因此,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受到外界同伴不良行为的影响较小。Cynthia等对少年犯的研究发现,在父亲缺失家庭中儿童面临高犯罪的风险[12]。因此,学校应更关心那些由低文化程度母亲抚养的离异家庭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避免他们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
4.4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对快乐感的影响
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受到来自需要缺乏、父母教养、不良行为方面压力事件影响越大的个体越不快乐。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使得他们对同伴的友谊更为珍惜,但是孤独和冷漠的心理导致他们人际交往不良发展,使他们在学校里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同时,由于家庭解体后的家庭经济水平下降,抚养孩子的单亲无暇顾及孩子的课余生活,父母离异后家庭沉闷、压抑的气氛使孩子无心学习。因此,渴望友谊、娱乐、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使离异家庭儿童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引起了较多的消极情绪。在离异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会产生某些消极的变化,如担心孩子受人欺负而限制孩子的交往和活动范围,或抚养方由于无暇顾及孩子而放任不管,家庭经济状况的下降也使父母限制了孩子的零用钱开支,父母经常不在家导致亲子沟通时间减少,这些负性的生活事件给离异家庭儿童带来了很多的消极情绪。而同伴的不良行为和自身的不良个性(如自卑、孤僻、任性、胆小、脾气暴躁等)也给孩子带来许多情绪、情感上的困惑。童年本应是人生的幸福时光,但父母离异使得这些花季少年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更多地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快乐地成长。
5结论
5.1离异家庭小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来自父母教养、教师、丧失、学业、需要缺乏和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完整家庭小学生的影响;
5.2高年龄段学生受到来自丧失和社会两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低年龄段学生受到的影响;
5.3父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母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不良行为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母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
5.4来自需要缺乏、父母教养、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快乐感有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Booth A,Amato P R. Parental predivorce relations and offspring postdivorce well-being.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2001,63(1):197-212
2梅爱琴.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学校对策.教育科研论坛,2003,2(4):51-54
3李文权,夏容梅,陈昌明等.乐山市离异家庭小学生同伴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50-351
4Connor M J.Pupil stress and standard assessment tasks (SATs):an update.Emotional & Behavioural Difficulties,2003,8(2):101-107
5Rennie E. Quantifying stress in children.Pastoral Care in Education, 1998,16(2):32-35
6Reifman A,Villa L C, Amans J A, et al. Children of divorce in the 1990s: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Divorce and Remarriage,2001,36(1-2):27-36
7王永丽,俞国良.离异家庭儿童的适应性问题.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76-282
8姚本先,方双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研究报告.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6):660-662
9王惠萍,张积家,曲世琏等.父母离异儿童应激的比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45-49,60
10Clark R D,Shields G.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delinquency. Adolescence,1997,32(1):81-92
11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60-266
12Cynthia C H, Sara S M. Father absence and youth incarcer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2004,14(3):369-397
(责任编校:刘玉娟)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