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作者:余欣欣 郑 雪
关键词 小学生 离异家庭 心理压力 亚群体
分类号B849
1问题提出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群体。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父母离异儿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过程导致了一系列消极事件,让儿童感受到了紧张和压力。父母离异将导致不能得到父母的有效教养,与父母一方减少联系,而且家庭经济水平下降和其它的消极事件如搬家、转学、失去朋友的支持等[1],这些压力又反过来增加了儿童的消极情绪、行为、健康等适应性问题。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遇到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给离异家庭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近年,国内也有一些关于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证研究[2-3],但其中关于心理压力方面的实证研究不多见。本研究在自编心理压力问卷的基础上,以小学生为被试,目的在于了解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压力状况,比较不同亚群体的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差异,为缓解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增进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性支持。
2被试与方法
2.1被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广西桂林市有代表性的三所小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8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960份,有效率96%。其中男生494人,女生466人;一年级50人(男生28人,女生22人);二年级71人(男生37人,女生34人);三年级152人(男生80人,女生72人);四年级226人(男生114人,女生112人);五年级218人(男生115人,女生103人);六年级243人(男生120人,女生123人)。来自离异家庭的人数为165人,其中男生80人,女生85人,1-3年级共32人,4-6年级共133人。
2.2研究工具
运用自编的“小学生心理压力问卷”进行调查。根据压力理论的构想与小学生的特点,在参阅有关研究[4-5]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小学生的访谈,自编开放式问卷,对开放式问卷回收处理后,编制成小学生心理压力原始问卷,含70个题目,事件未发生记0分,如发生过,产生的影响采用5级评分制(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很严重,记分标准为1~5分),分越高表示影响越大,事件累计总分代表总体压力水平,分数越高,表示总体压力水平越大。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下的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对70个题目进行因素分析,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并结合碎石图,决定抽取8个因素。删除12个题目,保留58个题目。8个因素可以解释52.4%的变异量,每一题目的载荷度都在0.453以上。根据组成因素的内容,可以将8个因素命名为父母教养、同伴交往、教师、需要缺乏、丧失、社会、不良行为、学业。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942,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64—0.858之间,问卷Guttman 分半信度为0.897,间隔一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为0.836,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问卷中同时收集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文化程度、近三个月内快乐程度的判断。快乐程度使用五个题项来收集信息,快乐程度采用5级评分制(很不快乐、不太快乐、快乐、比较快乐、很快乐,记分标准为1~5分)。根据被试在五个题项上的总得分来评定其快乐程度。
2.3施测与处理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所需资料,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担任主试的是经过培训的心理系高年级本科生。数据统计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1.0进行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是t检验、多元方差分析(MANOVA)。
3结果与分析
3.1离异家庭小学生与完整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比较
为了对离异家庭小学生与完整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比较,我们从本次调查的来自完整家庭的小学生群体中随机抽取了与离异家庭学生等量的被试进行对照。从表1可见,离异家庭小学生与完整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总体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t=3.098,P<0.01),离异家庭小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压力水平。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父母教养、教师、丧失、学业、需要缺乏和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完整家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源八个维度按均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不良行为、社会、同伴交往、父母教养、学业、丧失、需要缺乏、教师。
3.2离异家庭小学生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心理压力的差异比较
以性别和年龄段为自变量,以压力事件的八个维度和总体压力水平为因变量进行2(性别)×2(年龄段)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结果表明,在压力事件的八个维度和总体压力水平上,性别与年龄段的交互效应不显著,性别主效应不显著。年龄段在丧失(F(1,161)=4.22,P<0.05)、社会(F(1,161)=7.83,P<0.01)两个维度主效应显著。高低两个年龄段在丧失、社会维度得分的平均数比较发现,高年级组学生受到来自丧失和社会两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低年级组学生受到的影响。
3.3离异家庭父亲高文化组与低文化组小学生心理压力差异比较
从表3可见,来自父亲不同文化程度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父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学生受到来自学业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高于父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学生受到的影响。来自其它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及总体压力水平在两个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
3.4离异家庭母亲高文化组与低文化组小学生心理压力差异比较
从表4可见,来自母亲不同文化程度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不良行为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学生受到来自学业、不良行为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高于母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学生受到的影响。来自其它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及总体压力水平在两个群体间没有显著差异。
3.5离异家庭小学生快乐组与不快乐组心理压力差异比较
根据从问卷中收集到的学生关于快乐程度体验的信息,将学生按在测试快乐程度的五个题项上的总分进行排序,迭取高、低两端各27%的被试作为快乐组和不快乐组,比较他们的心理压力水平。从表5可见,快乐组和不快乐组的总体心理压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快乐组的总体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快乐组(t=2.992,P<0.01)。不快乐组受到来自父母教养、需要缺乏、不良行为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高于快乐组受到的影响。来自其它方面压力事件对两组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2]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