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女大学生人格状况比较研究

作者:刘淳松



  4.3 独生女与非独生女、农村女生与城镇女生、文科女生与理工科女生UPI分数比 较非独生女UPI分数高于独生女,虽然差异不显著,但已非常接近显著性水平 ( t=5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如下结论:大学女生人格问题比男生严重;女生人格症状较为严重的问 题表征依次是:在乎别人的视线、缺乏自信心、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父母期望过高、情绪 起伏过大;农村生源的大学女生人格问题比城镇生源的女生严重,文科类女生人格问题比理 工科女生严重。
  根据研究结论,结合女大学生心理实际,本文提出以下教育建议:一是加强对女生人格健康 教育对策研究。本研究者曾经提出“开展心理测查,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课程,加强 课堂引导;设立咨询机构,开展当面咨询;开通心理热线,进行隐秘咨询;有效利用互联网 ,进行网络心育是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五条有效途径”[6]。同时这五条途径也 是当 前加强女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对策。二是加强女生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理想前途教育,同 时帮助女大学生降低源自父母过高期望的心理压力。针对女学生突出心理问题表征诸如父母 期望过高,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等,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有必要帮助学生取得父母的理 解与支持,帮助学生降低父母过度期望带来的心理负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 在校期间引导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培养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加大对农村生源女生 和文科类女生的人格教育和引导的力度。相对城市生源女生以及理工类女生而言,农村生源 女生以及理工院校的文科女生成了较为弱势的群体。学校有必要加大对农村生源女生以及理 工院校的文科女生人格引导的力度,帮助她们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人格品质,引导她们 释放心理压力,健全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钟玉明.“性别比容忍”也有极限?7:3卡住女大学生.http://news3.xinhuanet .com/society/2006-05/19/content4569791.htm,2006-10-1
  2 姚新良.女大学生心理探析.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46-53
  3 周丽琴.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版),2006, 27 (2):45-46
  4 卢晓红. 大学生人格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性别比较. 云梦学刊, 2002,23(4):78-80
  5 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86-89
  6 刘淳松.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途径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11):206-2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