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研究
作者:孙崇勇
3 讨论
3.1 男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量表总分及与人交谈、待人接物维度上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 从平均得分来看,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的行为困扰程度要高,尤其表现在与人交谈与待人接 物方面。学者一般认为,男女在一般智力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特殊能力上不同程度地存 在性别差异,如在语言能力等方面女性略占优势[6]。女孩一般具有语言的天赋, 在语言的 流利性、流畅性等方面优于男孩,这可能使她们在与人交谈时具有较低的困扰程度。另外, 男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差异还可能和当前一些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男女学 生比例失衡有关。据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统计,该校在校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致为3:7。这 就从客观上造成了男生的交际面较女生狭窄,因为一般来说,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 之间交往更多一些。交际面狭窄这一客观因素也有可能导致男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高于女生 。师范类高校男女生比例失调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3.2 有无异性朋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有无异性朋友在量表总分及四大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从平均得分来 看,无异性朋友的大学生的行为困扰程度明显高于有异性朋友的大学生,特别表现在交际与 交友、跟异性交往等方面。大学生一旦有了异性朋友,则可能与同性朋友的交往明显减少, 而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与异性朋友的长相厮守上,疏远了周围的同学。的确,有异性 朋友的大学生交际面可能变得相对狭窄一些,但这并不意味他(她)们就一定会产生人际关 系困扰。本研究中所说的人际关系困扰更多的是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个人 修养相联系的。如果说有了异性朋友的大学生因为恋爱而出现交际面狭窄的现象,这可能更 多地是出于大学生自身的选择,而非客观因素造成的。事实上,在大学里,能够找到异性朋 友的,往往就是那些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心理素质与修养比较好的大学生。另外,有了异性 朋友之后,大学生能够和异性进行思想、情感的深入交流,能够更多地从各个侧面了解异性 ,能够满足对异性的好奇、依恋感,甚至性欲的需求,从而消除对异性的偏见。从这个角度 而言,大学生谈恋爱,交异性朋友有利于减轻其人际关系行为的困扰程度。
3.3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差异分析
一些学者已经发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学科的差异性,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如彭 豪祥等[7]用SCL-90自评量表测试了71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文科类 包括文学 、管理学的大学生阳性检出率要高于理、工、医类学科的大学生。而喻永红[8]对 大学生人 际价值观的研究表明,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的人际交往自主性较差,在主观因素方面可能 受到更多的困扰。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专业、调查时间或调查的样本量不同等因素有关。本 研究发现,中文专业的学生困扰程度最深,心理专业的学生困扰程度最低,而教育、数学、 管理专业的学生居中间。其原因可能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一般情感较为丰富,多愁善感,在人 际摩擦和冲突中,更倾向于感情用事。这很容易伤害他人感情,也常给自己带来烦闷、苦恼 ,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给自己带来心理困扰。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具有心理方面的专业知 识,能够利用有关的理论和技术对自己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困扰进行一定的自 我干预和调节;遇到突发事件或不良的情绪,倾向于用理智的方式思考和处理。这还可能和 专业的学习特点有关。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大都是理科考上来的,他(她)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更多地具有严密性,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理智的思考;而中文专业的学习内容具有伸缩性 、人文性,需要更多的情感色彩,容易受环境和现实的影响,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弱。
3.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发现,大三的学生困扰程度最深,大四的学生困扰程度最低,大一、大二居中间。这 与以往的研究[9,10]基本一致。大一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从家乡来到一个陌生 的环境里, 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与焦虑感,有着强烈的与人交往与沟通的情感需求;另外,大一学生与交 往对象之间相处的时间还不太长,交往不深,对彼此的缺点和不足还很没有深入的了解,彼 此之间的利益竞争和冲突还不是很多。目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低年级 而较为忽视高年级大学生的现象。因此,大一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不深。随着时间的 推移,大学生交往对象越来越广泛,彼此之间交往更深,关系更为复杂,到大三的时候,人 际关系困扰表现最深。大三是大学四年中最关键的一个年级,因为这个阶段大学生要面临着 自己的人生抉择,是考研还是找工作。大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或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大 三学生必须要在这两者之中做出取舍,从而体验着双趋式心理冲突,心理压力大。这可能会 对他(她)们的人际关系行为带来不利的影响。到了大四,特别是下学期,大部分学生的去 向可能已基本定型,或者已经找好了工作,或者考研成功;考研如果没有成功,也可能有了 下一步的打算。再加上,即将毕业,大四学生感觉分手在即,心中会涌起一些惆怅和忧伤, 这会使他(她)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时光,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降低。从 这个结果来看,大三学生应是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
4 结论
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及其在性别、有无异性朋友、年级与专业等 方面的差异,从总体上说,大学生与他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困扰,同时,在四个维度 上的表现倾向有所不同:1)性别在量表总分及与人交谈、待人接物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 ,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的行为困扰程度要高。2)有无异性朋友在量表总分及四大维度上均 呈现显著性差异,无异性朋友的大学生的行为困扰程度明显高于有异性朋友的大学生。3) 年级在量表总分及待人接物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年级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从低到高 的顺序是:大四、大一、大二、大三。4)专业在量表总分及四大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各专业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是:心理、教育、数学、管理、中文。
参考文献
1 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 究,2004,2(1):364-367
2 田可新,唐茂芹,吴昊,等.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 科学.2005,14(7):657-659
3 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1
4 郑雅之,林永姬,杨静文.大、中专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比较研究.卫生职业教育,2 005,23(23):31-32
5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339-341
6 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24-525
7 彭豪祥等.710名在校大学生SCL-90测评结果分析,三峡大学学报,2005,27(6):99-1 00
8 喻永红.当代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的特点及教育对策.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5(3):106-110
9 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5,15(4):7-9
10 赵崇莲,郑涌,李宏瀚等.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 ,2006,29(6):1431-143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