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研究

作者:孙崇勇



  摘要目的:了解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及内 部差异,为开展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随机抽取东北地区三所高 校700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现状调查。结果: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44.71%,其中35.43 %的大学生困扰程度一般,9.28%的大学生困扰较为严重;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人 际关系行为困扰在量表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行 为困扰,并在性别、专业、年 级等方面差异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关系行为困扰
  分类号B844.3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心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体现了人 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状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1, 2], 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3]。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的人际关 系展开了 一系列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中人际认知、交往动机、交往需要、人际价值观以及 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等层面,直接研究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问题的还不太多。在大 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人际关系行为困扰问题一直居高不下[4],实际上,人际 关系问题 已经成为困扰当今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为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现状 及其内部差异,以便
  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从2006年1月开始,笔者 开始了此项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等3所高校72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 查对象,获得有效样本700份,有效回收率97.22%。其中男生242人,占34.57%;女生458人 ,占64.53%。年龄17~26岁,平均20.83±1.20岁。有异性朋友的267人,占38.14%;无异性 朋友的433人,占61.86%。一年级142人,占20.29%;二年级202人,占28.85%;三年级226人 ,占32.29%;四年级130人,占18.57%。中文190人,占27.14%;数学195人,占27.86%;教 育142人,占20.29%;心理117人,占16.71%;管理56人,占8.00%。
  1.2 工具
  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5]测量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该量表共28 道题,分 为与人交谈、交际交往、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4个维度,每个维度7道题。被试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认为符合的题记1分,不符合的题记0分。量表总分在0-8之间(各维度在0-2分之间 ),表明与人相处困扰较少;总分在9-14之间(各维度在3-5分之间),表明与人相处存在 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在15-28之间(各维度在6-7分之间),表明与人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 重。
  1.3 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施测时间大约20分钟。由主试阅读问卷指导语后,学生进行不 记名填答,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最后,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F检验 等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孙崇勇,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E-mail:sunch ongyong1971@yahoo.com.cn。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研究/孙崇勇 的平均分为8.6分,这高出郑雅之等[4]对大、 中专学生的调查结果1.4分。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总体状况及在四个维度的状况见表1。
  
  表1显示,从总体得分来看,有35.43%的大学生与他人相处存在一般程度的行为困扰,有9.2 8%的大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行为困扰,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44.71%。从各个维度来看 ,在待人接物与跟异性交往方面,大学生与人相处的困扰较少,而在与人交谈、交际交友方 面,大学生与人相处的困扰相对较多。这说明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上述四个维度上的 倾向有所不同。
  2.2 男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差异
  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量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t=2.54,p<0.05),男生的总分高于女生。就各维度而言,在与人交谈与待人接物维 度上存在显 著差异 (t=3.10,p<0.01;t=3.23,p<0.01),其中,男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 于女 生;在交际交友与异性交往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32,p>0.05;t=1.76,p>0.05)( 见表2)。这一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的行为困扰程度要高,特别表 现在与人交谈与待人接物方面。
  
  2.3 有无异性朋友的大学生行为困扰程度的差异
  t检验结果表明,有异性朋友与无异性朋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总分上存在极显著 差异(t=4.12,p<0.001),无异性朋友的大学生的总分高于有异性朋友的大学生。在四 大维度上,有异性朋友与无异性朋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 交际与交友、跟异性交往两大维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t=3.93,p<0.001;t=8.42,p <0 .001)(见表3)。从量表总分来看,无异性朋友的大学生的行为困扰程度明显高于有异性朋 友的大学生,特别表现在交际与交友、跟异性交往等方面。
  
  2.4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行为困扰程度的差异
  F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与人交谈(F=2.48,p<0.05)、交 际交友(F=3.49,p<0.01)、待人接物(F=4.17,p<0.01)、异性交往(F=2.74,p<0.0 5)四大维度及量表总分(F=5.32,p<0.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在与人交谈的维度上,中文专业与数学、教育专业 之间差异显著( t=2.57,p<0.05;t =2.41,p<0.05);在交际交友的维度上,中文专业与数学、心理、 管理专业之间差异显著(t=2.83,p<0.01;t=2.59,p<0.01;t=2.08,p<0.05);在 待人接物的维度上,中文专业与数学、心理、教育专业之间差异显著(t=3.12,p<0.01; t=2.94,p<0.01;t=2.32,p<0.05);在异性交往的维度上,中文专业与数学、 教育 、管理专业之间差异显著(t=2.06,p<0.05;t=2.61,p<0.01;t=2.23,p<0.05 ); 在量表总分上,中文专业与数学、教育、心理、管理专业差异均显著(t=3.74,p<0.001; t=2.93,p<0.01;t=2.68,p<0.01;t=2.39,p<0.05),而其他专业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从量表的总分来看,各专业大学生得分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心理、教育 、数学、管理、中文(见表4)。这表明,中文专业的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最深,心 理专业的学生最低,教育、数学、管理专业的学生居于中间。
  
  2.5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行为困扰程度的差异
  F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在待人接物的维度及量表总分上存在 显著差异(F=4.92,p<0.01;F=3.44,p<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