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107名中学聋生家庭教养方式的调查

作者:刘国雄



  摘要 采用根据父母是否提要求、是否关心儿童两个维度编制的《家庭教养方式调查表》考察了107名中学聋生报告的母亲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显示,由24道题组成的调查表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在控制了年龄因素后,聋生的期中语文、期末数学成绩与母亲的关心程度相关显著,而要求程度则与各因素都几乎无关;部分专制型、溺爱型及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应引起家长和教育者重视。
  关键词 中学聋生教养方式权威型
  分类号 G762
  
  1 问题提出
  
  根据胡诞宁(1988)对上海市闸北区近50万人的调查,先天性聋哑的患病率接近0.6%,到目前聋童已受到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考察了聋童的语言康复、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心理健康、以及遗传特点等。诸多研究中。却鲜有考察聋生家庭教养方式的——尤其是中学阶段的聋生正处于青春期,需要父母亲给予不同于以往的关注,对其进行教育时也应采取适宜的手段。那么,中学聋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究竟如何呢?
  由于听觉感觉通道的丧失,聋生心理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正常儿童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而这很可能与其家庭教养方式有关。例如,国内一项对城市319名10~17岁耳聋学生进行的智商测查显示,与正常听力儿童相比,聋生智商平均低约20分,智龄平均低约3.1岁。而国外的近期研究则显示,教养方式与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学业成就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改善儿童的发展性障碍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我们试图通过父母教养方式调查表探讨中学聋生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可能的关系,从而为诊断聋生的亲子关系、促进聋生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随机选取江苏徐州市某聋校中学生(初二到高三)107名。
  其中独生子女23人,占20.5%,单亲家庭28人,占26.2%,父母文化程度多数在初中或初中以下,高中文化水平的不到1/3,其中父亲文化程度显著高于母亲的,P<0.02。被试年龄在13.2~23.7岁之间,平均18.24±2.12岁。
  
  2.2 材料
  根据方富熹等(2003),可以根据两个维度来确定家庭教养方式即:父母对儿童是否提要求是否关心儿童。因此,研究者首先根据两个维度、同时结合中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事件,编制了一份由45道题构成的《父母教养方式调查表》,并用其对大二学生进行了试测,初步筛选出其中32道题。随后对初二到高二中学生进行的测试显示,这32道题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经与聋校老师商榷,考虑到聋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再次从32题中精选出易于聋生理解作答的24道题。这24道题中,两个维度各12题,每个维度又从4个子类(每类3题)进行了精心设计。例如是否提要求维度的4个子类为:
  ①日常要求,指对生活常规如穿衣、写作业等的要求,见第2、3、21题;②内在要求,指孩子能将父母的要求作为一种内在标准来执行,如不用父母吩咐就主动帮助家务等,见第7、12、14题;③过度要求,指绝对化的、或是苛刻的过分要求,如打骂孩子等,见第5、9、20题;④不提要求,如对孩子平时的言行举止毫不在意,此类题目反向计分,一方面可预防被试形成习惯性作答,同时也从反面反映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程度,见第6、8、25题。
  是否关心儿童的维度也进行了类似的处理。
  
  2.3 程序与计分
  调查于开学初集体实施,将所有被试集中在食堂按年级纵列坐好,研究者和四位班主任老师到场进行指挥和讲解。问卷分发后首先由四位班主任用手语翻译指导语,并解释“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等基本信息的意思。然后再翻译第一题题干,并且用手语说明:“如果你认为‘从不如此’就在①上打勾,‘偶尔如此’就在②上打勾,‘总是如此’就在③上打勾”(这里采用三点量表,一方面易于手语表达,同时聋生也能对这三者做出很好的区分)。学生明白之后,剩余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有不清楚的题目,可随时举手提问,老师则随时进行解答、并检查其基本信息填写情况。
  实际计分时,将“从不如此”计为0分、“有时如此”计1分、“经常如此”计2分。两维度得分的理论取值范围均在0~24分之间。
  考虑到母亲对于教养聋生的重要性以及聋生自身的身心状态(聋生平时上课的阅读量都很少,尤其成绩不好的学生阅读存在较大困难),本次调查只测试母亲的教养方式,用时约10~20分钟,统一收卷、并将结果录入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
  
  3 结果
  
  3.1 聋生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信度检验的结果表明,由24道题组成的教养方式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克伦巴赫n系数:0.645。
  此外,相关分析显示本问卷所采用的两个维度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聋生母亲提要求的程度与其关心程度的相关整体上不显著,r(107)=0.022,p>0.50。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各子类与其所属的维度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但与其不属的维度则多无明显相关。
  
  3.2母亲对聋生的要求程度
  聋生母亲对其提要求的程度是比较轻的,其得分不到总分(24分)的一半。对四种子类要求的方差分析显示,子类效应显著,F=55.18,p<0.001。多重比较(contrast)显示,母亲对聋生的内在要求较高,F=50.71,p<0.001。例如73.8%的聋生回答自己“经常”不用母亲吩咐就主动帮助做家务,各有近半数的聋生回答考试后自已“经常”、或“有时”不用母亲提醒就决心下次要考得更好,而不按母亲期望的去做则会感到不踏实的聋生则要明显少一些,51.4%的聋生回答“从不如此”。
  同时母亲对其不提要求的情形也较明显,F14.05,p<0.001。如各有近半数的聋生回答母亲“经常”、或“有时”不会批评自己没做好的事情,以及不干涉自己带同学或朋友到家里玩等。
  母亲对聋生的日常要求则要低得多,更是很少有过度要求。例如回答母亲“经常”打或骂自己的聋生只有10.3%,19.6%的聋生回答即便很小的过失母亲也“经常”教训自己。尽管这一比例相对较小,但作为“过度要求”,这一数字仍当引起聋生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视。
  
  3.3 母亲对聋生的关心程度
  母亲的关心程度显著高于其要求程度,方差分析显示,对四种子类要求的方差分析显示。子类效应显著,F=22.04,p<0.001。多重比较(contrast)显示,母亲对聋生的日常关心、内在关心、乃至过度关心都要显著地高一些,F=110.46,p<0.002;F=42.24,p<0.001,F=12.56,p<0.002。例如,各有约半数的聋生回答每取得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