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作者:魏寿洪 许家成



  摘要 采用示范、提示一示范、时间延宕、随机教学等干预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主动口语沟通行为进行干预;旨在探讨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干预效果及启示。结果表明:干预显著增加了被试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发生次数,同时沟通内容及沟通功能也有所扩展。最后,作者建议通过激发儿童兴趣和动机、注意环境的设置和安排等措施来促进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发展。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沟通功能
  分类号 B846
  
  1 引言
  
  主动沟通行为是指个人想让他人知道其心中期望之事所表现出的行为。例如:想得到某种物品而表现出的行为。而主动口语沟通行为是指:被试主动使用口语来与人沟通(不包含自言自语)的行为。在自闭症儿童中,约有50%的自闭症儿童终生缺乏口语沟通行为。即使发展出口语,但常常是鹦鹉学舌或自言自语,没有主动口语沟通行为。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缺乏已严重影响了其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在国外关于自闭症儿童主动口语沟通行为干预的文献较多,但在我国的自闭症儿童干预研究中,大多数都集中在诊断、认知方面,而对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虽有几篇文章谈到了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训练,但都是理论层次,实践层次的研究并不多见。而本文通过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干预,来探讨其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自闭症儿童的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训练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一名6岁的自闭症儿童,经重庆市儿童医院诊断为自闭症,现就读于重庆某自闭症康复中心。该儿童能访说句子,但缺乏主动沟通的语言,有一定的沟通动机;在沟通功能上:表达要求时,偶尔会说:“要”。在表示拒绝时,使用推开的方式。在引人注意上,使用拉人的手,能用口语回答简单的问题。如:“你要吃吗?”整体来看,缺乏主动沟通的语言。增强物调查显示,该个案喜欢吃锅巴、喝牛奶,在学校环境里,每次上个别训练课时,特别喜欢看挂在墙上的字,并要求开电扇,同时很喜欢办公室的电脑。
  
  2.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一受试实验设计中的A—B—A实验设计。单一受试法所涉及的被试通常只采用单一个体,在A—B—A实验设计中有基线期、介入期、维持期。基线期记录未介入的目标行为,介入期记录训练时的目标行为,维持期记录撤去训练后的目标行为,并以c统计进行研究结果与分析“’。根据作者的观察,被试在学校环境里有很好的沟通意图。因此,本研究选取在学校环境中的上课时间及休闲时间进行干预,并记录干预的效果和基线期进行比较。
  
  2.3 干预方法
  2.3.1 示范
  
  示范策略通常用于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由教学者示范欲教导的技能以提供学习者学习。对被试而言,主要是教导新行为。其主要目标在于:建立基本的语句和训练类化的模仿技能。其基本步骤有:(1)注意孩子的兴趣;(2)掌握孩子的注意特点;(3)示范孩子未说过的字词、句子。(4)等待孩子的反应;(5)当孩子的反应正确时,即给予鼓励;(6)当孩子的反应不正确时,再示范一次;(7)当孩子由不正确的反应进步到较正确的反应时,即给予鼓励。
  2.3.2 提示一示范
  提示一示范策略是在自然情境下,应用教学者开始的活动,以提供学习者模仿的机会。教学者由学习者是否有兴趣、需要或注意的事物开始沟通,然后根据学习者的反应给予增强或进一步的提示。提示一示范策略主要的目标是在于建立共同的注意力、训练学习者在口语及教学提示下提供讯息和学习适当的反应。其基本步骤为:(1)注意孩子的兴趣;(2)掌握孩子的注意特点;(3)针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提问;(4)等待孩子的反应;(5)当孩子的反应正确时,即给予鼓励;(6)当孩子的反应不正确时,再提问或示范一次;(7)当孩子对提问或示范的反应正确时,即给予鼓励;(8)当孩子的反应不正确时,再继续示范的步骤。
  2.3.3 时间延宕
  
  时间延宕策略是指学习者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或教学者给予刺激后,延缓给予提示的时间,等待学习者自发性的互动行为。其主要步骤为:(1)注意孩子的兴趣;(2)建立共同的注意;(3)等待一段时间;(4)当孩子主动开口说话时,立即给予奖励;(5)当孩子未作出适当反应时,再继续提问示范或示范的步骤。
  2.3.4 随机教学
  随机教学主要在增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适当的互动和学习将沟通技能应用于自然情境中。通过设计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来鼓励自闭儿童说话与交流。在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时,教育训练人员需要对孩子周围的环境、生活规律和喜欢物品都有比较好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安排。其基本步骤为:(1)注意孩子的需要以及感兴趣的话题;(2)掌握孩子的注意特点;(3)反应不适当时,给予其他的选择;(4)反应适当,则给予奖励或继续利用示范、提示一示范、时间延宕、随机教学的步骤。
  
  2.4 干预过程
  2.4.1 基线期阶段
  在实施干预前,对被试进行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观察。在此阶段不做任何形式的干预,只记录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次数。由研究者对被试进行为期2周的前测观察记录,具体方法如下:在学校环境中对被试的个别训练课和集体课进行7次观察,隔天观察一次,每次观察1小时,看个案在这1小时当中主动沟通行为的次数,做连续观察记录。
  2.4.2 介入期阶段
  干预的目标是在个别训练课上,训练儿童的主动表达要求的口语沟通行为。在上课期间,笔者对环境进行了布置,将儿童喜欢的物品和玩具放在被试能看到的地方,并引导被试注意,引起主动表达的意图,利用前面所述的四种干预方法来激发其主动口语。此阶段训练内容依次为:训练儿童主动表达需求、请求帮助、拒绝或抗议、主动打招呼、引起注意、表达意见、寻求信息的口语沟通行为。如:训练需求请求协助的主动口语沟通行为在上课刚开始时,老师故意不开门,让儿童有语言请求协助,并在上课开始时,主动跟老师问好。上课时,制造各种机会,让儿童请求帮助。训练拒绝或抗议沟通行为时:即当给被试不喜欢的食物或活动时,被试能主动地使用口语拒绝或抗议。如:“不吃了”,“不要”。“我不做了”。
  2.4.3 维持期阶段
  取消干预,对被试进行了一个星期观察。看其习得的主动口语沟通行为是否能维持。
  
  3 结果分析
  
  3.1 个案主动口语沟通行为的次数增加
  3.1.1 基线期
  由图1与表1可看出,个案在7次基线期的评量中,主动口语沟通行为出现的次数介于O到1次之间,平均次数为O.14次,趋向呈现稳定的状态。由c统计结果(c=-0.75,z=-0.05,p>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