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述情困难的情绪信息加工研究进展
作者:赵立利 蔡厚德
关键词 述情困难 控制加工 自动加工 前扣带回
分类号 B846
述情困难(alexithymia),最早由Sifneos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心理治疗和身心疾病》一书中提出,指人们不能识别、描述自身感受这样一种现象,其典型特征是缺乏幻想、无梦的生活以及外向性或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关于述情困难最早的解释来自对脑损伤者、裂脑人以及心身病人的研究,它基于大脑两半球加工特异化理论,提出述情困难的神经生理学模型,认为述情困难是右脑损伤障碍或信息从右半球向左半球传递障碍造成。从本质上讲,神经心理学模型是宏观的信息加工,它把右脑和左脑看成两个独立的加工器,二者在加工情绪信息中各自承担部分功能,右脑负责识别,左脑负责表征特定的言语意义,两半球的协作关系使得胼胝体的完好至关重要。
情绪信息加工理论是Frawley于2001年提出的,认为述情困难的情绪加工过程包含以下五个顺序的阶段和流程:刺激物,对刺激物的初步评价,再评价,反应准备和执行。也就是说,情绪信息加工首先要有诱发事件,包括情绪性线索或刺激、粗糙的感觉、原初的解释等等,之后对刺激物和目标以及情感表征间进行一致性评价,进一步评价它对自身和他人情绪重要性的关系,再做出执行情绪性反应的计划,最后执行恰当的情绪反应。这种基于情绪信息加工阶段的系统理论的提出给未来研究带来了理论支持。然而,其理论过于细致,目前为止还不能设计出精巧的实验来加以全面验证。结合以往情绪信息加工类型的观点,即情绪信息加工是意识水平的控制加工还是非意识水平的自动加工进行划分,设计实验验证述情困难情绪信息加工障碍是出现在无意识水平还是意识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述情困难机制的进一步探讨。
1 研究范式
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一项评估情绪信息早期注意分配的有效方法是情绪启动范式(affectivepriming paradigm)。其假设的理论基础已经得到很好的证明,即诱发一定情绪性的物体会吸引注意,因此情绪性词义可以在自动水平进行加工,而事先没有任何预期或目的。启动范式的基本原理是检验第一个评价性刺激——探测刺激的快速呈现是否影响对随后呈现的目标刺激的加工。实验典型的反应方式是让被试尽快判断目标刺激是正性还是负性。当探测刺激和目标刺激的效价相一致时,将观察到易化或一致性效应,即与中性探测相比,情绪性探测呈现时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更快。若探测呈现与目标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SOA短于300毫秒时,一般认为此时对探测的加工处于自动激活水平。控制加工一般指有意识的加工。
2 控制加工
Thomas Suslow等人采用情绪启动范式检验了高、低述情困难被试的易化和抑制效应。实验以情景句对和词、非词为材料,在保证被试充分理解句意之后按相应键,会出现500ms的空屏,然后进入目标字串的判断当中(判断它为词还是非词),每两个trials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s。结果表明,述情倾向与情绪情景启动呈负相关。述情困难被试表现出负启动效应,即相关情景句对与无关情景句对出现相比,被试在进行词汇判别时表现出明显的延迟,反而是无关情景句对出现时反应更快,这与正常被试恰恰相反。实验从情绪情景——情绪词的转换代表了情绪识别或者从先前的情景中标识情绪的过程,表明述情困难被试这一过程可能是有问题的。而在对照组那里,情绪情景和相应的情绪概念知识却能更紧密地结合。然而述情困难被试尽管不能很好地从情景中表征出情绪意义,并不意味着情绪信息对他们不起作用。Franz等人的研究支持这一说法,他们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被试观看厌恶性图片及中性图片时记录其脑电活动,图片分三类,中性目标图片(动物),中性非目标图片和厌恶性图片,每张图片呈现500ms,要求被试在观看系列呈现的图片过程中默数动物图片的数量,实验后报告给主试。结果发现被试观看情绪性图片过程中和正常被试一样表现出相应的中枢系统脑电活动(P2,P3a波幅),由此可见情绪性刺激在述情困难被试那里同样会起作用,同样消耗了注意资源。而另外实验发现述情困难被试P2,P3a的振幅高于正常被试,表明他们在识别情绪信息时可能花费了更多的努力和认知资源。但在实验完毕之后的外显报告中述情困难被试却报告不出实验材料的情绪特性,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尽管述情困难被试花费了高于正常被试的努力和资源去识别信息,可能还是不知道情绪信息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应对。
由此,从控制加工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述情困难被试不能有意识地从情绪情景中表征出情绪意义,表现出对情绪刺激的表征障碍。
3 自动加工
这种表征障碍在自动加工中是否也存在?Sus,low等人采用词语——词语启动任务,发现述情困难被试在效价一致的探测呈现后对目标的反应速度快于中性探测呈现后的反应,这种一致性效应甚至高于正常被试。这样看来,述情被试在词语信息自动加工中似乎没问题。然而,研究者使用图片——词语启动范式发现并非如此。
Nicolas Venneulen等人进行了一个启动效应三实验研究。以草绘人脸表情(高兴、愤怒、中性)为探测刺激,正、负性名词作为目标,人脸呈现时间为100ms,SOA100ms,要求被试尽快对目标刺激的效价做出判断。发现除预计的一致性效应(探测和目标效价一致时对目标的反应时快于不一致条件)出现外,被试述情困难量表得分的高低影响愤怒面孔——负性词语配对的一致性效应,即述情被试在愤怒面孔——负性词语条件下的启动效应减弱了,这说明对愤怒面孔的自动加工可能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影响了对目标的判断速度。从而表明述情困难被试对高唤醒的负性情绪信息(尤其是愤怒面孔)存在自动加工障碍。这种效应排除了抑郁和焦虑的干扰,并且仅对愤怒面孔有效,对悲伤面孔也无效,同时也不是由于跨编码障碍引起的。
以上研究促使我们对述情困难加工障碍阶段进行探讨。述情困难是信息加工中接收成分障碍还是输出成分障碍?以前的研究支持输出成分障碍,即无法向他人外显描述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研究表明在接收成分中也存在障碍。表现在信息摄入阶段,述情被试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对高唤醒的情绪刺激物进行反应。它与对环境线索意识较低和不能把事件正确评价为情绪信号有关。因此,最初信息加工的两个方面:对线索的觉察和评价可能是相互分离的。
同时,述情困难被试的进一步分离出现在探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