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障碍特征的调查研究

作者:王 辉



  摘 要 随着我国脑瘫儿童入学率的不断增加,关于脑瘫学生的教育、康复问题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10所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脑瘫学生智力水平高低不平衡,都伴有语言障碍,且障碍类型复杂、程度重;脑瘫学生并非都伴有视、听障碍问题,不同类型差异较大;脑瘫学生都伴有姿势与运动障碍问题,且不同类型之间的症状表现不一;脑瘫学生都伴有心理问题,个别学生还有其他身心问题。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脑瘫学生 障碍特征 调查研究
  分类号 G764
  
  1 研究目的
  
  脑瘫是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的简称,是指从出生前至新生儿期间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语言障碍、听力低下、视觉异常、行为异常等多种症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学龄脑瘫儿童的入学率不断增加,有关脑瘫学生的教育、康复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国培智学校及其他特殊教育学校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以期为相关学校的设施建设、课程设置、教育康复计划的制定及执行等提供决策依据。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1 调查对象
  采用有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全国特殊教育界影响较大的、且招收学龄脑瘫儿童人数较多的特殊教育(康复)学校进行调查,其中培智学校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特殊儿童康复学校1所。被调查学校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区级以上的城市,其中北京、广东各2所,上海、南京、深圳、杭州、扬州及芜湖各1所。
  
  2.2 调查方法
  根据相关研究及访谈结果,自行编制了调查问卷——特殊学校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基本情况、脑瘫学生障碍特征表现、教育训练中的问题与建议。问卷经过试测、修订后邮寄发放,由相关老师填写。问卷发给10所学校,全部回收,回收率100%。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开放性问题兼用质性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北京的两所学校以代码B1、B2表示,广东的两所学校以代码C1、C2表示,上海、南京、深圳、杭州、扬州及芜湖的学校各以代码P、N、S、H、Y及W表示。
  根据对回收问卷的统计,被调查的学校主要对痉挛型、共济失调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及无法分类者等七个类型的学龄脑瘫学生障碍特征进行了描述,而震颤型脑瘫学生障碍特征却未有提及,这与笔者进行的另一份(在校学龄脑瘫儿童类型)调查结果相吻合。
  
  3.1 痉挛型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
  笔者进行的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痉挛型脑瘫学生在校人数最多,占调查总数的46.5%。综合10所学校对该型儿童障碍特征的描述,主要反映在语言、智力、听觉、视觉、姿势与运动、心理及其他等七个方面,姿势与运动、语言及心理障碍特征尤为突出,部分儿童智力障碍程度较重,听觉、视觉障碍特征也较典型。整体上看,该型儿童伴随性障碍较多,程度也偏重。见表1。
  
  3.2 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
  调查数据表明,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与痉挛型学生的障碍差异较大,语言、姿势与运动、视觉及心理障碍特征明显,智力障碍程度较低,听觉都正常,部分儿童有触觉障碍。见表2。
  
  3.3 手足徐动型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手足徐动型脑瘫学生在语言、 智力、听觉、视觉、姿势与运动、心理及其他等七个 方面中,姿势与运动、语言及心理障碍特征较为明 显,智力障碍程度较低,其余障碍特征并不突出。 见表3。
  
  3.4 强直型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
  该型学生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语言、姿势与运动 及心理方面,听觉、视觉正常,智力障碍程度较轻。 见表4。
  
  3.5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
  调查反映,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学生在校人数不多,该型学生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姿势与运动、语言、视觉及心理方面,听觉正常,智力障碍程度较轻。见表5。
  
  3.6 混合型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
  调查显示,混合型脑瘫学生在校人数也相对较少,他们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语言、姿势与运动、心理及视觉方面,听觉正常,智力障碍程度也较轻。见表6。
  
  3.7 在校无法分类脑瘫学生的障碍特征
  该型学生在语言、智力、听觉、视觉、姿势与运动、心理等方面都有障碍,且障碍特征较显著,部分学生还伴有癫痫。见表7。
  
  4 结论与分析
  
  4.1 脑瘫学生都伴有语言障碍,且障碍类型复杂、程度重
  由调查结果可知,各种类型脑瘫学生都存在语言障碍,只是不同类型脑瘫学生语言障碍的具体类型和障碍程度有所不同。有学者研究认为脑瘫学生由于围产期广泛性脑损伤,一方面直接损害语言脑区;另一方面常合并视觉、听觉等感觉系统异常、智能异常、口腔运动异常及行为异常等。这些出生时已存在的神经心理学问题使语言的输入、输出和中枢处理过程受损,限制了正常模式的语言发育,而家庭和社会对患儿的失望及不适当的补偿更促成语言障碍的发生。脑瘫学生常常伴随有语言障碍,主要包括语言发育迟缓和运动性构音障碍等。侯梅等报道,不同类型的脑瘫学生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不相同。痉挛型四肢瘫儿童的发生率最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迟缓分别达70%和90%;痉挛型双瘫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率为45.95%;徐动型脑瘫学生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为64.7%;80%的共济失调型脑瘫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落后。此外,痉挛型四肢瘫、徐动型和共济失调型儿童构音障碍的发生率几乎为100%,且脑瘫程度越重,构音障碍越重。这些数据说明学龄脑瘫学生的语言障碍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康复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研究,医教结合,开设对应课程,找出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育、康复训练方法。
  
  4.2 脑瘫学生并非都伴有智力障碍问题,智力水平高低不平衡
  由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在培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脑瘫学生并非都伴随有智力问题。同时,即使伴有智力障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学龄脑瘫学生智力障碍的程度也不一致。这一点已得到已有研究的证实。有学者对6岁以上脑瘫学生的智力进行研究,结论认为脑瘫学生平均智力水平较正常儿童偏低,智力缺损比例高达55.6%;同时,轻度脑瘫学生的智力优于中、重度脑瘫学生,且轻度脑瘫学生空间因素及序列因素得分值均高于重度脑瘫学生。脑瘫学生的智力障碍在注意力、记忆力及空间思维方面的表现尤为显著,运动功能障碍也是阻碍脑瘫学生智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对脑瘫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应加强其空间认知能力的训练,如开展各种音乐治疗、引导式教育,让脑瘫学生在音乐、娱乐中进行训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