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多主体评价小学生优点的调查研究

作者:单志艳



评分均差异显著(分别为F=106.43,p<.001;F=17.56,p<.001),中、高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2.4 学习习惯方差分析
  由表8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年级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中年级学生分数显著高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分数(均为p<.05);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中年级三方评价者评分差异显著(F=56.71,p<.001),中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3 身体健康方差分析
  由表9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年级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低年级的分数显著低于中年级(p<.05);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中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差异显著(F=43.28,p<.001),中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评分(均为p<.05)。
  3.3.1 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的习惯与方法方差分析
  由表10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年级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中年级分数显著高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均为p<.05);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中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差异显著(F=46.04,p<.001),中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3.2 身体素质方差分析
  由表1l可见,年级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低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分数显著低于高年级学生(p<.05)。
  3.4 心理健康方差分析
  由表12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的评分,均为p<.05;年级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低年级分数显著低于中年级(p<.05);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中、高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均差异显著(分别为F=86.11,p<.001;F=12.60,p<.001),中、高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4.1 自尊、自信、自律等等方差分析
  由表13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的评分,均为p<.05;年级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中年级分数显著高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均为p<.05);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中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差异显著(F=46.57,p<.001),中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4.2 性格方差分析
  由表14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的评分,均为p<.05;年级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低年级的分数显著低于中、高年级(均为p<.05);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低、中、高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均差异显著(分别为F=24.22,p<.001;F=85.05,p<.001;F=102.16,p<.001),三个年级学生自评分数均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4.3 意志方差分析
  由表15可见,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中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差异显著(F=10.25,p<.001),中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的评分,均为p<.05;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中年级男女生得分差异显著(F=4.87,p<.05),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4.4 生活态度方差分析
  由表16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己、教师、家长的评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3.4.5 人际关系方差分析
  由表17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4.6 适应能力方差分析
  由表18可见,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低、中、高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均差异显著(分别为F=9.83,p<.001;F=21.55,p<.001;F=11.33,p<.001),低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高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中、高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5 特长方差分析
  由表19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高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低、中、高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均差异显著(分别为F=8.31,p<.001;F=3.88,p<.05;F=31.03,p<.001),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高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6 创造性方差分析
  由表20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的评分,均为p<.05;年级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中年级分数显著高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均为p<.05);性别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均为p<.05;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中、高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均差异显著(分别为F=149.99,p<.001;F=15.27,p<.001),中、高年级学生自评分数均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评价者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男生、女生的三方评价评分差异显著(分别为F=70.63,p<.001;F=36.55,p<.001),男、女生自评分数均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
  3.7 听话方差分析
  由表21可见,评价者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师和家长对该学生的评分,均为p<.05;年级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中年级分数显著高于高年级,p<.05;评价者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对中年级学生,三方评价者评分差异显著(F=47.45,p<.001),中年级学生自评分数显著低于教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