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地震灾区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初探
作者:曾宁波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学校心理援助 机制 分类号 B849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学校是受灾最重的地方之一,学生蒙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有关心理创伤研究表明,灾后有5~59%不等的人会在灾后产生重大创伤后压力疾患,这种心理创伤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将会严重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日本的儿童精神医疗团队在阪神地震后,马上积极、系统地全面投入儿童的精神医疗照护,然而五年之后,他们仍然面对着范围极广且极严重的创伤后疾患。过去世界各地所有的流行病学报告都指出,学童的灾后创伤将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同时,也会有不少学童,在灾难发生的数个月后才开出始出现症状。因此,地震灾区学校建立心理援助机制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本文就地震灾区学校如何建立心理援助机制,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有力有序、持续系统的心理重建作粗浅探讨,供地震灾区学校参考。
1 学校心理援助机制
“机制”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其原始含义是指机械装置、机械构造、机关等。但“机制”一词被广泛应用后,其内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常人们所说的“机制”,其含义主要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本文所及“机制”属于系统的范畴,它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系统内各要素间彼此制约的能力和互动调节的功能,对于复杂系统,系统机制是各系统单元机制的集合。
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就是根据地震灾后心理援助的任务及阶段特点,构建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社会动员参与机制、评估或辅导反馈系统等构成的机制体系,以便在灾难发生后的最短时间里,科学有效、有力有序、持续系统地为灾区全体学生提供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心理方面的援助,帮助学生减轻由灾难性事件所产生的直接心理压力,尽快形成应对心理压力机制和心理能力,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中;同时鉴别因灾害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学生,并转介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总之,学校心理援助要给人以温暖、安全、激情、希望的感受,让灾区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就这次四川大地震学校心理援助的实际情况看,在如何应对危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创伤方面,学校心理危机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缺乏统一有力的学校心理援助联动指挥调度平台,协调能力不强,多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经过地震后,我们看到民间社会力量的多元流动与聚合,在心理援助方面补充了政府救援体系的不足或空白点。但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援助人员尚缺乏统一指挥调度技术平台,出现应急处置反应速度慢、应变能力差、信息失真和必要的联合行动难以开展的现象,致使力量没有得到更好的整合优化。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让灾后学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机制。
2 建立学校心理援助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2.1 系统规划原则
对灾区学生进行心理援助是一项系统工作,因此,要建立一个灵活有效的心理援助应急机制,必须考虑各项制度、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套与关联,政策不配套,相互不关联,机制就不能建立,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在制定学校心理援助制度及政策时,一定要进行系统规划和全面考虑,使之配套并建立关联互动关系。
2.2 客观实际原则
构建学校心理援助机制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灾后学校的内外环境状况来具体决定,而不能主观臆断。如果构建的心理援助制度系统、操作流程脱离实际,这样的机制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或者事与愿违。
2.3 有效防控原则
机制具有自主调节功能,这是机制的价值所在。我们希望借助心理援助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使心理援助工作始终符合心理援助的预期目标。但是,机制的调节功能也不是万能的,一旦机制失效或失控,应及时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对心理援助系统要素进行全面诊断,并按照心理援助发展目标及新的形势要求完善乃至更新系统要素,使机制不断进化,以保持心理援助机制的持续有效。
3 学校心理援助机制的基本内容
3.1 心理援助组织体系
研究表明,学校行政人员主动积极的态度提升灾后心理复健的成效,因此,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领导牵头,健全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政教处(德育处)、教务处以及相关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制定心理援助应对预案规划、明确部门及教师职责,规范辅导行为和方法等工作。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于政教处(德育处)下设办公室,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和实施工作。
此外,学校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辅导小组、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开展工作,做好对震后创伤高危学生群体的预防和干预,化解心理创伤,消除灾害留下的心理阴影;为来访者开展积极心理重建,形成更加积极的心理结构和功能;为教师、家长提供心理援助信息,指导他们改善心理援助的方法和策略。
3.2 心理援助执行系统
3.2.1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掌握学生情况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辅导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在灾后应对学生家庭及本人在突发事件中的受损(伤)情况进行普遍性的调查,建立学生档案,并归类、分析,初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作好保密工作。班主任应与心理辅导老师积极沟通,及时掌握相关情况。
(2)对于有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建立特别档案,重点关注,定期与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沟通和交换意见。
(3)各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的处理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并对这类学生进行密切关注。
3.2.2 坚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多渠道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援助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灾后,学校应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指导,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咨询辅导、班主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