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特殊教育服务的领域需要拓展
作者:杨广学
关键词 特殊儿童 教育服务 生态学
世纪之交,以“社会融合”理念为指引,发达国家目前关于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已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视野,延伸到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的人类服务(human services)的更广阔范围,特殊教育服务的性质和意义需要从保障基本人权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各国的立法不仅保证特殊儿童接受合适的公立学校教育,而且享受卫生保健、康复训练、心理健康服务、运动娱乐、职能发展、就业培训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政府职能部门和专业机构要依法提供适合特殊儿童及其家庭需要的专业化教育和相关服务。正是在这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大特殊教育新理念(人本特教)应运而生。
特殊儿童和青少年实际接受的特殊教育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学科团队和专业服务资源的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特殊儿童教育以及相关服务的跨学科交叉和合作,已经提上日程。通过多学科联合,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范围,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当前特殊儿童服务事业的重要任务。对广义特殊教育服务的法律、政策、制度、管理等课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下面从“人本特教”视角作些深入探讨。
1 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的领域需要拓展
以服务为导向的广义特殊教育,是指针对特殊儿童和青少年的特殊教育教学以及相关服务。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应涵盖更多的特殊儿童,为他们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广义特殊教育,不仅体现在服务对象的人数,还体现在服务的类型、质量和服务传递(fierviee delivery)的模式等方面。把注意力从个人内部特征的鉴别,转向着重提升特殊儿童服务领域的服务质量,转向服务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决策系统的建设,转向教育、训练、干预过程中个人、家庭、社区、机构间互动的作用,转向特殊儿童潜能开发的动态发展进程监控和干预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这样就可以避开对儿童进行标签的两难处境,灵活地提供适合个人和家庭需要的相关服务。
特殊儿童综合服务的领域,可分成两类:
(1)发展性和预防性的服务,包括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特殊班、特殊学校、家庭、社区组织、医疗和康复机构中提供的个别化教育教学、发展性功能训练。目前,在家庭和社区对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辅导和帮助,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急需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
(2)弥补式的服务,包括特殊儿童问题鉴别、诊断、就学和住院指导、家庭和社区生活援助计划、转介和职业发展咨询等。国外在实践中常见的服务种类有: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如针对儿童个人及其家庭实施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服务;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调整的专业化培训;各种类型的康复训练;预防和康复医学的有关服务;家庭生活辅导和家长干预技术培训等。这类服务对于专门机构和专门技术的要求较高,对我国目前比较稀缺的服务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治疗、矫正式的服务,例如康复和临床医学、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干预、精神疾患的预防和矫治等。临产医学和婴幼儿早期检测的介入,是残疾预防的重要手段。先进的医学手段挽救了大量特殊儿童的生命,进一步的后续服务需要康复和发展性的综合干预项目的跟进。未来的高水平特殊教育,需要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支撑。
近年来,国外有关特殊儿童服务事业的改革实践,有两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各国对“特殊儿童”、“残疾儿童”、“障碍儿童”等提法,比较谨慎。现在流行的提法是“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西方按照分类标签来进行教育安置的做法,一直存在争议。如果儿童的特殊需要是提供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主要标准,那么明确的标签和固定的分类,就不一定是必要的条件;而且,鉴别和干预也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从预防的角度看,有效干预可以避免有害的诊断、标签,从而避免社会烙印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帮助儿童和家庭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第二,要拓展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的领域范围,就要加强服务传递系统的建设和严格的领导监督和质量监控。这些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建设,需要稳定的制度保障。必须加强服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形成跨学科、跨机构的服务链,才能保障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这也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有关专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营造政府推动、公众支持、民间组织活跃、专业与非专业人员合作、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机制和氛围。学校系统与校外教育、训练的公共服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是目前我们国家需要大力加强的一项创新性工作。
2 多学科专业团队的合作机制
发达国家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机构或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地方教育局官员和专家,例如行政机构的心理学家和专门管理人员;社会服务部门或服务机构人员,例如社会工作者;卫生部门或健康服务机构的健康专家、儿科医生、心理医生、言语语言训练师、物理理疗师、职业治疗师和护士;沟通性支持人员(例如手语翻译)、送教上门教师、特殊教育协调员、志愿者服务机构的人员等。根据台湾的经验,医学康复人员和心理治疗师、物理治疗师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在团队中,特殊教育教师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应该成为未来团队建设中的关键人物,即综合服务的协调者或个案管理者。
关于医学界和教育界的合作,英国有些做法值得参考。卫生局对学校教育提供医学技术支持和专业性的儿童评估和建议,向家长提供当地志愿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的名单和相关信息。相应的基金会向卫生局雇佣医学官员,配合地方教育局开展特殊儿童的评估,提供医学建议的协议书,提供医学服务的相关资源,协同参与评估以及确认书的制定,协助卫生局为儿童提供医学康复服务。
澳大利亚等国近年来试验各种机构间的协调、合作模式,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同机构间实行人员交流、提供相互的支持、分享经验和信息、合作开展研究和实务项目,甚至融合成为更具包容性的服务机构,实现资源的整合_和优化配置。提高了效益和服务质量。突破各种机构的传统架构,是许多国家面临的挑战。教育机构实质性的改变,需要法律政策的宏观调控,也需要机构通过内部变革实现自身更新。
家庭成员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也是对儿童干预必不可少的重要参与者。在平等关系建设、有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