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从“人本特教”看高等特殊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突破、新发展

作者:丁 勇



  摘要 “十七大”后,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的外部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迅速而可喜的变化。有关高等院校如何根据形势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果断作出应对,不仅对于高校自身发展,而且对于残疾人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人本特教”视角对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形势 人才需求 高等特殊教育 发展
  
  党的“十七大”后,我国高等特殊教育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形势发展之快之好已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作为承担高等特殊教育的高等院校应如何积极面对形势的迅速变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仅对于高等特殊教育院校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都将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从“人本特教”视角,对高等特殊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问题作一些思考和建议。
  
  1 “十七大”后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关心特殊教育”首次被写进党的政治报告,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而且还凸显了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事业建设和教育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十七大”后,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进行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今年3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并正式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此后不久,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问题;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订正式颁布实施。可以预计,随着“十七大”确立的路线、方针和新颁布的法律、政策的贯彻落实,残疾人事业及其相关的教育工作将日益成为各级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特殊教育事业将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和特殊教育事业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这种大好发展的新态势不仅将为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而且还会对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1 需要大批服务型的管理和社会工作人才
  党的“十七大”所进一步确立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各级党和政府在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和重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十七大”后在残疾人事业领域所发生的重大而积极的变化既是这种重大政策转型的体现和实践,又将进一步促进残疾人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随着残疾人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至少有四类为残疾人事业服务的管理和社会工作等职业的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一是残疾人社区工作和社会福利工作所需要的管理型人才。根据国务院残工委(残工委[2005]4号)中组部和中残联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至少每一个乡镇要配一个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现全国有2万多个乡镇,因此,仅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一个工作岗位就需要很多人才。二是各种类型残疾人康复事业所需要的人才。根据中残联残疾人“十一五”社区康复事业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末,全国70%的县和80%的市区要开展社区康复工作,街道居委会和村委会要配专职或兼职的社区康复员。如果再将各类残障儿童康复训练专门技术人员计算进来,康复技术人才的需求就相当大。三是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等辅助器具岗位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如助听器验配技师、假肢安装维护技师等)亦将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有所增长。四是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如残疾人艺术团和残疾人体育等)所需的各类文体人才。
  
  1.2 需要大量的特殊教育师资
  一是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将拉动九年义务阶段特殊教育教师需求的较大增长。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拟新建1500所特殊教育学校。若以现有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数(1618所)和教师数(3万多人)简单推算,未来年间,仅中西部就需教师4万人左右。如果再将东部和随班就读的教师需求考虑进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需求是非常大的。二是“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格局将使学前康复教育和高中特殊教育的师资需求较之“十五”期间有较大增加。三是2007年教育部颁布下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方面要求高等特殊教师教育院校要不断提高教师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加快轮训在职教师的新需求。
  
  1.3 需要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和提高高等特殊教育质量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确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要求,进一步通过建设创新性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乡统筹、环保节能、区域协调、拓展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措施,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对高等教育及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新型工业化等改革措施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集约发展提出了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提高残疾人从业素质和学历门槛的新要求(我国发达地区业已发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趋势说明接受高等教育已成为劳动者上岗的普遍素质要求)。中国有8千多万残疾人,能让更多的适龄残疾高等教育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既是经济、社会集约发展的需要,又是千千万万残疾人改变自身命运、追求幸福小康生活的强烈愿望。加快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不仅有利于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二是提高高等特殊教育质量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十一五的发展要着力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高等特殊教育院校要根据十七大报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自觉探索高等教育的一般性规律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办学特点,努力按照高等特殊教育规律的要求,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型社会”和国家终身教育体系要求高等特殊教育院校要加强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和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安置方式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办学体制,进而不断提高高校主动适应、自主办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近十年来,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在各级党和政府重视下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远未适应经济、社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规模比较小,残疾人高等教育入学率明显低于正常人的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