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神话是古代自然现象、远古先民与自然界抗争以及远古先民原始社会生活的艺术性概括反映,其中包含着许多相应时代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成份。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音乐的神话传说,就曲折地反映出先民部分具体音乐生活和音乐思想。
在中国历史文献所记最古老的开天辟地神话中,女娲、伏羲是人类之初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对夫妇。女娲不仅用泥土造出一批批下一代——人类群体,而且还为孩子们发明了音乐,使他们在音乐声中不再寂寞。女娲的第一个音乐成就,是发明一种称为“簧”的乐器(《世本·作篇》),这种乐器就是我国西北、西南地区许多民族至今还在音乐生活中使用的“口簧”、“口弦”。“簧”最早都用竹片制作,故字从“竹”,就是在一短截竹片上雕刻出一叶簧舌,以左手置于口中,用右手指头拨动竹片,使簧舌振动发声,然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曲调。如果联系现代“口簧”、“口弦”在各民族音乐生活中,大多数是女性收藏之物,是妇女常用的风习乐器,那么古代先民将它说成是女性祖神女娲的创造发明,就不觉奇怪了,这正是远古先民女性音乐生活的客观反映。后来她又命下属创造出吹奏乐器“都良管”和“斑管”(《世本·帝系篇》),管乐器从此又开始流传。
神话中的伏羲,也是一位音乐家,传说他首先发明了中国乐器中的弦乐器“琴”和“瑟”(《世本·作篇》)。据说伏羲做的“瑟”有七尺二寸长,上面装有27条弦(《广雅·释乐》),并同时创作出了称为《扶来》、《驾辩》的音乐(《世本·帝系篇》、《楚辞·大招》)。
女娲和伏羲,一位创造了簧管乐,一位创造了琴瑟乐,从此人间的音乐和音乐活动就逐渐丰富起来。
远古神话传说中的黄帝,也很有音乐天赋,在先民心目中也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大师。他在涿鹿与蚩尤大战时,在军队中创造出一种称为“角”的乐器,角吹出龙吟似的声音,使蚩尤率领的部队闻风丧胆;他又发明用夔〔kuí葵〕的皮作鼓来助战,擂一次就可声“震五百里”,连擂九次,蚩尤和他的军队丧魂落魄,后被黄帝擒杀于青邱(《天中记》引《黄帝内传》)。
图1 汉画像砖中雷神(夔)的形象
夔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雷神、音乐之神,同时也是传说中上古黄帝、尧舜时代掌管音乐的乐官。作为雷神、音乐之神,夔是远古鳄鱼之类爬行动物的化身(图1)。《山海经·海经新释卷九》说它是一种“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的神兽,因常用尾自鼓(击打)腹部而产生音乐,被先民奉为雷神和音乐之神。黄帝得夔后,便用他的皮制成鼓,因声音可传500里,天下从此太平。这种鼓在历史文献中称为“鼍鼓”。“鼍”与“夔”相通,两字发音相同。“鼍”在甲骨文中,写为爬行动物形,实际上就是鳄鱼。鼍鼓就是用鳄鱼皮蒙面的鼓。山西襄汾县陶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一具鼍鼓(图2),鼓腔内就见有散落的鳄鱼甲皮。上述夔的神话与鼍鼓实物的发现,正好相互印证,这表明鼓类打击乐器是我国远古先民最早使用的乐器之一,并为远古打击乐器首先是人体自身拍打(人化的夔用尾鼓其腹)节奏而诱发产生的这一打击乐器起源理论做了绝妙的注脚。除鼍鼓外,在远古神话传说中提到的乐器还有土鼓、磬、钟、铃、筲、埙、管、篪、簧、琴、瑟等。
图2 襄汾陶寺墓地鼍鼓(新石器时代晚期)
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领袖。传说禹因治水巡视南方而不能与恋人涂山氏女相会,涂山氏女为了抒发急切期待禹的感情,便深情地吟唱了一首恋歌:“候人兮猗〔yī衣〕!”(《吕氏春秋·音初篇》)(图3)这是一首迄今所知最早又最短的四言情歌。它的意思是“等待你啊!”除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兮猗”外,实词只有“候人”两字。这个故事及其极简洁的唱词,揭示和印证了古代音乐文献《乐记》关于远古歌唱起源过程的论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这是说:感情在内心激动起来,也就表现为声音;用歌唱代替语言,实际是说话声音的延伸扩展。有意思的是,我们今天还能在纳西族东巴教所用古代东巴象形文字“唱”的结构上,见到“歌唱是语言发展”这一古老音乐起源论的图像演释(图4)。东巴文用直线(—)表示说话声音;用波纹线(~~)表示说话声音转化为歌唱声音,歌唱声音上下的虚线(----)表示歌唱时输送出的气息。
图3 《吕氏春秋》中“候人兮猗”书影。
远古著名乐舞有《葛天氏之乐》、《云门》、《大咸》、《大韶》等。《葛天氏之乐》表现葛天氏部落先民亦农亦牧的劳动生活方式以及祭祀天、地、祖先,祈求草木谷物丰茂、人畜兴旺发达的礼乐程序。表演时,由三人手执牛尾,踏着音乐节奏,唱出《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等八段歌曲,这就与乐官夔所说“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场面相似(《尚书·益稷》)。《云门》是歌颂黄帝丰功伟绩的乐舞,黄帝在神话传说中为日神,他代表的氏族以朝日云霞为图腾,因而得此乐舞名。《大咸》又称《咸池》,表现祭奠先祖亡灵的内容,“咸池”在神话传说中是日落之地,是先祖亡灵归宿的地方。《大韶》简称《韶》,因用编管吹奏乐器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又称《箫韶》,传说是虞舜时代的祀典乐舞,它在夏代后又有《九招》、《九歌》之称,孔子在齐国听到的《韶》乐,就是这一远古乐舞的遗音。
图4 东巴文“说”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