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春天,去看一个人

作者:邹 骏




  海子生于1964年2月15日,名字是算命先生取的,因为属龙,又缺水,所以取名海生。
  海子天资聪明,与他的母亲一脉相承。海子母亲说:“我出生于大地主家庭,一直在读书,读了十六年私塾。但我现在写字已经很困难了,早已忘得差不多了。”老人说。海子在北大时,她还亲自与儿子通信。后来,海子说:“妈妈,你就不要动手了,写信的事叫弟弟去做。”
  1979年,海子考入北大。父亲查振全送他到合肥火车站,在填写包裹单时,许多人围过来看稀奇,都不敢相信这个小孩子能考进北大。
  父亲只把海子送上火车,海子在车上显得十分兴奋,又蹦又跳的。他太想走出农村了,他坚持不要父亲送他到北京。查振全说,海子当年表现出执著,与众不同的执著。他要独立,他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毕业工作后,海子回家,留一脸胡子,和一头的长发。海子母亲说,海子当时在中国政法大学教书,留胡子是想让自己看上去成熟一些,镇得住学生,学生都很喜欢他。
  海子母亲一点一滴地向我们讲述着海子,讲述着他的儿子。我们一边聆听,一边翻阅着保留下来的海子的照片、信件。这是一间七八平方米的房间,整洁干净,崭新的书桌里,存放着海子生前的大量的中外书籍,还有收入他诗歌的课本。另一只柜里有放着海子生前的遗物:上了锈的宝剑、水壶及书袋。仅有的一张陈旧的长条桌上,摆放着海子的遗像。一台黑白电视机,一盆养着金鱼的小鱼缸。房间门口的顶上是一块横匾,上书:海子书屋。客厅的后墙上,是当地政府做的一个有关海子的前言,右边墙壁上挂着海子生前的一些照片,左边墙壁上是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堂厅正门外是当地一个文人题写的匾额:海子故居。
  这是海子父母的家,也是海子的遗物展览馆。
   记不清有多少人来过这里。查振全说,十几年来,海子的许多宝贵信件及照片也流失了不少。他们来看,父母又不好意思拒绝。但有人看后就随手拿走了。这其中有海子与他女友之间的信件,海子的手稿,以及一些书籍。
  难怪西川说,如果不及时抢救,海子就会被历史湮没。然而,在抢救与修补中,应当包括对海子生前遗物的保护。海子母亲说,有一些照片有人借了,说好了还的,却久久不见还。而有些人把照片用了,说好了将稿费寄给她,至今没有动静。这令她很痛心,所以现在所有照片不外借。
  “儿子走了,照片少一张就是一张啊!”老人说。
  我们不得不提前结束访问,我们不忍再这样去打扰一个母亲,虽然他们没有如何厌烦的意思。
  
  (选自《散文》2006年第4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