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7期
语文新课导入法浅论
作者:张文波
1、开门见山导入法。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敬梓的《范进中举》,重点探讨文中的“个性语言描写”及“对比手法”的运用,下面先请一个同学谈谈自己所掌握的有关吴敬梓的情况……
2、承上启下导入法。例:上节课大家学习了《散步》这篇文章,通过“散步”过程中的几个细节,体会了长辈对子孙无私的爱。的确,父母对子女的这种爱是无时不在的,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毫不起眼的琐事当中。父母的只言片语、神情语气、动作体态,都可能蕴藏着无限的爱意,这些子女们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能体会到。这其中有的细节,甚至令人终生难忘,比如朱自清,他父亲在火车站给他送行时的“背影”,就让他感动得泪如泉涌……(《背影》)
3、温故知新导入法。例:我们在初一时学过一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大家一起回忆:文中写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了增加百草园的神秘色彩)这个故事是讲谁的?(长妈妈)这个长妈妈是谁?她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还有什么更神奇的故事?让我们通过鲁迅《朝花夕拾》的另一篇《阿长与<山海经>》来了解她……
4、身边事例导入法。例:昨天,咱们班上有两位同学发生矛盾,以致出现打架行为,当老师对他们提出批评时,其中一位诚恳地承认了错误,另一位却拒不认错,他说,男子汉要活得有骨气!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后一位同学到底有没有错?他这样做是否真的就是有骨气?真正的骨气是什么?这个答案,历史学家吴晗会告诉我们……(《谈骨气》)
5、设置悬念导入法。例:美国有个女孩子叫海伦·凯勒,她刚出生十九个月就失去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可就是这样一个见不到光明听不见声音也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世界的残疾人,居然奇迹般成了一个作家,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是谁在帮助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到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中寻找答案……
6、生活经验导入法。例:同学们还记得入学时进行的军训吗?大家顶着烈日操练,后来又被一场暴雨浇得湿透,能说说其中的感受吗?(辛苦,难受)是的,烈日和暴雨带给我们的滋味确实不好,你们仅仅是在操练,就觉得难以忍受了,可那些为了生计而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奔跑、痛苦挣扎的人,他们心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下面我们把自己的感受和“骆驼祥子”的感受作一个比较……(《在烈日和暴雨下》)
7、笑话引路导入法。例:有一位当年支援中国建设的苏联专家,当时学了一点汉语。最近重游中国,他在街上逛了一圈后,对陪同人员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总有一个爱吹牛的通病。你看这满街都写着‘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是很不错,但也没有必要满街写吧!”。陪同人员顺着其指示方向望去,原来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个“很”和“银”字的确很容易混淆,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了解了字的结构和部首的含义,就绝不会错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构造方法。
8、欲扬先抑导入法。例:小小的火柴,在过去的生活中天天用到,再平凡不过了,几分钱就可以买到一盒。七根火柴,更不足挂齿,唾手可得。然而,你们可能想不到,在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七根火柴是多么的珍贵,散发了多少能量,具有何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紧紧扣住这七根火柴,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壮丽诗篇!(《七根火柴》)
9、点面结合导入法。例:在上课前,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课文的标题是一语双关的?(学生回忆:《驿路梨花》《一面》《哨子》……)对,双关的修辞用在标题中,能很好更含蓄地表达主题,也能使主题得到升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类似的文章《变色龙》
10、直观形象导入法。例:(投影图1:两个亲密无间的少年,右边一个紫红圆脸,戴小毡帽、银项圈,活泼机灵。讲解:这是少年时的迅哥儿和闰土。)(投影图2:两个距离颇远的成年人,左边一个身穿着长衫,右边一个灰黄圆脸,戴破毡帽,着薄棉衣,衰老无神。讲解:这是中年的“我”与闰土)。为什么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在肉体和精神上有如此惊人的变化?是什么拉开了他和“我”的距离?下面让我们到鲁迅的《故乡》去寻找其原因……
11、抒情朗诵导入法。例:(深情地朗诵诗歌《再别康桥》)同学们从我刚才的朗诵中听出了什么?我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要抒发一种什么感情?哪些地方是轻声?哪里是重读?哪里是急哪里是缓?哪里是感情的高潮?……朗诵是对诗歌的再创作,这一切都是很有学问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朗颂的技巧……
12、音乐渲染导入法。例:(播放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请同学们仔细品味,再说说从中听出了一种什么思绪?(对故乡的思恋),对在文学艺术当中,对故乡的思恋有很多表现方法,有的用图画,有的用音乐,有的用散文,有的用诗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首表现同一主题的诗:《乡愁》,作者是余光中和席慕容。
13、练习思考导入法。例:请大家先看“思考和练习题”:“文章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我们一起想想,路瓦栽夫人为了体面,去参加宴会,丢了一挂从朋友那里借来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项链,结果这只项链是假的,给夫人带来了十年苦难的生活,这“假”安排在哪里最能揭示资产阶级虚荣心的严重危害呢?放在借时?放在还时?或安排在另外什么地方?这可是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奥妙,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掌握的主要内容……(《项链》)
14、启迪心灵导入法。例:同学们,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悲壮的一幕,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军在中国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六周的屠杀,30万个冤魂,这是血写的历史,千夫所指,神人共愤!但是,在日本,右翼分子仍在篡改历史,掩盖罪行,并污蔑中国编造谎言。对此,我们一定要用血写的事实驳斥到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里面的批驳方法……
15、名言名句导入法。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十分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革命导师的剖析入木三分,尖锐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金钱至上的罪恶。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资本主义罪恶本质的生动写照……
16、引用故事导入法。例:下面我给同学们讲一个《画皮》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然后去害人……类似狐、鬼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过不少,但真有这样的事吗?(不是!)读狐说鬼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是在说人、说社会现象。比如刚才的故事听起来很荒诞,想一想却很有道理,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也是先把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另一篇《狼》,看看它说的又是一个什么道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