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3期

信息16则

作者:郑 焱等




  新闻纵横
  
  ●陈村呼吁让史铁生成为专业作家
  上海作家陈村在BBS上贴出文章,替身患重疾的著名作家史铁生呼吁,希望支持纯文学创作的“专业作家”制度能够吸纳史铁生,帮助他解除后顾之忧,使之能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陈村在文中说道:“史铁生是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他在今年的作代会上赢得出席会员唯一的满票即是证明。但是,史铁生的身体非常不好。在这社会转型期,他坚持的纯文学创作的经济效益也非常不好。他体质太差,常常要看病住院。这样一位病了几十年的人,身体很差,尚有肾透析之外的医疗问题。而我们国家还有‘专业作家’制度,支持纯文学创作,应该首先吸纳史铁生先生,帮助他解决后顾之忧……”陈村认为,吸纳史铁生为“专业作家”其实并不是一种“照顾”。“他在写作上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作品也相当好,创作能力绝对符合相关条件。与其每次在他病重的时候施以‘救济’,还不如给他稳定切实的保障。”(郑焱摘编)
  
  ●当代文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
  2006年11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成都召开第14届学术年会。在年会期间举行的选举中,张炯连任会长,白烨、吴思敬、杨匡汉、雷达、包明德、陈思和、於可训、程光炜、孟繁华为副会长。陈福民、陈晓明、范咏戈、贺绍俊、张健等专家学者任常务理事。年会期间还颁发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0届优秀成果表彰奖”。河南大学出版社的“文艺风云”丛书(11种)、山东文艺出版社的“E批评”丛书(20种),以及李扬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彭放的《浪漫的思潮——20年文学观念之嬗变》、沈红芳的《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刘思谦的《女性的生命潮汐》、崔志远的《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郭宝亮的《王蒙小说文体研究》、罗振亚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唐小林的《看不见的签名》、张学军的《中国当代小说的现代主义》,毕光明的《虚构的力量》、於可训的《小说家档案》、段崇轩的《土色土香的农村画卷》、徐其超等的《聚焦茅盾文学奖》等13种个人论著受表彰。(凤兰摘编)
  
  ●《南方文坛》2006年度优秀论文奖在广西颁奖
  2006年11月底,《南方文坛》2006年度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在广西北海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郜元宝的《又一种破坏文化的逻辑——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并论近年“崇胡贬鲁”》,邵燕君的《“宏大叙事”解体后如何进行“宏大叙事”——近年长篇创作的“史诗化”追求及其困境》,李静的《“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木心散论》,陈晓明的《鬼影底下的历史虚空——对抗战文学及其历史态度的反思》,张柱林的《差异:<马桥词典>的诗学和政治学》,孟繁华的《历史主义与“史传传统”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现象研究之一》等六篇论文获年度奖。《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从2001年始,每年由编辑部初选21篇,提交评委独立审读终评,以邮寄投票方式评出6篇获奖论文,并以得票多少排序。此评奖方式至今已持续六年,先后有谢冕、洪子诚、陈思和、钱理群、雷达、白烨、曹文轩、夏中义、李敬泽、李建军、谢有顺等担任评委,2006年度评委会由洪子诚、陈思和、曹文轩、李敬泽、张燕玲组成。(洪鸣摘编)
  
  ●著名作家鲁彦周病逝
   2006年11月28日,著名作家、《天云山传奇》作者鲁彦周因肺心病在合肥去世,享年78岁。据鲁彦周的夫人张嘉女士介绍,从去年5月起,鲁老断断续续一直在住院,近期身体状况还不错,前天下午是被一口痰堵住,经抢救无效于晚上10时左右去世。鲁彦周的儿子鲁书潮说,鲁彦周虽患肺气肿多年,即便在家也常常使用氧气瓶,但还是在去年完成并出版了长篇小说《梨花似雪》。鲁彦周还有一个心愿未来得及完成,就是写部回忆录,“但这回忆录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中国文坛的那些老朋友们,希望把他们的小故事记录下来”。鲁彦周1928年10月3日出生于安徽巢湖,1954年开始发表小说,创作了400多万字的小说、影视、戏剧、散文作品。《天云山传奇》曾获全国中篇小说一等奖,拍成电影后获得金鸡奖和百花奖;话剧剧本《归来》曾获1956年全国话剧汇演剧本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凤凰之歌》曾获1958年文化部电影剧本征文奖。他曾任安徽省文联、中国作协安徽分会副主席,中国影协安徽分会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主席,《清明》主编,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等职。(洪鸣摘)
  
  ●北京成立同心小说馆
  为了给小说的生长开辟一个空间,“同心小说馆”2006年11月在同心出版社挂牌。据悉,这个小说馆的宗旨是专门推荐出版非名家的小说作品,为更多的来自尚不为人知的作家的好作品找到出路。同心小说馆首批推出的5本小说是《香香饭店》《鸡窝》《一任乡官》《恋爱不等式》和《社区丽人》,前两部作品现已上市,其余3部作品也会在年底前问世。同心小说馆还将聘请知名作家和学者,成立百人顾问团,首批受聘的张守仁、雷达、李敬泽、孟繁华、贺绍俊、陈福民、张颐武、陈晓明等已经接受了聘书。(凤兰摘编)
  
  作家作品
  
  ●巴金名作《憩园》将被重拍电影
   40多年前,一部根据巴金小说《憩园》改编、夏衍亲自编剧、夏梦和鲍方主演的电影《故园春梦》推出后获得广泛好评。2006年11月26日是巴金诞辰103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巴老,根据《憩园》改编的《故园春梦》也被成都一家著名的文化企业重拍,该片投资上千万人民币,张婉婷和黄健中成为最有希望执导该剧的人,而拍摄地点全程选在巴老的家乡成都。《憩园》是巴金创作的一部著名作品,也被认为是巴老最好的小说之一。上世纪60年代,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影片上映时名为《故园春梦》。电影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先生亲自改编,香港著名导演朱石麟执导,主演有夏梦、平凡、鲍方等,影片推出后获得广泛好评,被认为是香港著名演员鲍方的首席代表作。如今,包括巴金、夏衍、鲍方等这部作品当中的主创人员几乎都已经离开人世。为了表达对他们的缅怀,成都一家文化企业购买了《故园春梦》的重拍版权,准备将其重新搬上大银幕。巴老的《憩园》写战时回到故乡成都的一个作家,寓居友人的新置官邸“憩园”写作。在那里他发现憩园主人夫妇有内忧,新婚的女主人受前妻留下独生子小虎的困扰,前妻娘家是巨富,他们有意无意利用小虎折磨续弦的后母。随后他又发现憩园旧主人的悲剧:因一桩婚外爱情,被长子和爱妻逐出家庭流落破庙中,可是爱他的小儿子则与他保持神秘的往来,并且常到憩园摘花安慰他的父亲。目前,电影尚在筹备阶段,剧本由原野进行改编。据透露,与40年前的那个版本相比,这次的剧本“有改动,更尊重原著”。(洪鸣摘编)
  
  ●季羡林新作《病榻杂记》即将在港出版
  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新作《病榻杂记》即将在香港出版。本书是95岁高龄的季羡林的最新作品,收录了他自2002年生病住院至今在病榻上撰写的90多篇文章,共24万字。书中有他学生时代的经历,也有去德国留学的人生回忆;有回忆父母、老师和亲友的文章,也有为朋友出书撰写的序和跋。季羡林平时十分关注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公德、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等问题,书中收录了多篇有关这些内容的文章。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季羡林2002年发病的经过和治疗情况。书中不仅赞美了医生和护士的高尚医德,还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作者在新时代、新生活中老当益壮的豪迈之情。据了解,季羡林对此书十分重视,即使在病榻之上也始终坚持打腹稿,笔耕不辍。(郑焱摘编)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