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语言意识与文学批评给文学教育的启示
作者:刘 健
三、语言批评的方法对文学教育的启示
1.把对文学作品的语言体验和品味看成是理解作品的核心内容。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唯一媒介。作家借助语言传达自己的人生体验,读者也必须依赖语言理解作家的体验,并通过语言所构成的艺术世界认识现实的世界。所以,在文学教育中,就必须首先确立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必须是语言本身。但是,我们必须注意,以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要切忌对语言做生物学的分析和解剖,而要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品味。因为文学语言本身就是充满了情感的,因此,我们也必须以情感体验的方式来品味语言,这才有可能避免抽象的说教在课堂中出现。
2.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文学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区别。文学作品不是现实内容的简单反映,也不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作家的创作,特别是成熟的作家的创作,他会采取如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陌生化”的写法。“所谓陌生化,就是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4]”在具体的作品中,陌生化既涉及到内容,也涉及到形式,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区分文学语言和生活语言,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认识文学作品的独特风貌。
3.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理解作品写了什么过渡到理解作家怎样写,也就是作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独特手法在哪里。这个转变可以说是一个欣赏水平的飞跃。要让学生实现这种超越,除了让学生认识生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作家运用这种表述方式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实际上是通过“情景还原法”品味作家创作的初衷。这个“情景”主要指作家和描述对象的关系及作家对该对象的态度和情感,这些关系、态度和情感制约着作家对语言的选择和表达方式。所以品味这个情景,无疑有利于认识作品蕴涵的丰富内容。
参考文献:
[1]詹姆逊:《语言的牢笼》[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孙文宪:《话语分析:文学言说中的文化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4]转引自王先霈主编《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刘健,女,广西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艺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