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作者:秦宇霞




  同时孔子也是一个尚美之人。
  孔子很喜欢唱歌,而且善于吹埙,因此他喜欢美好的音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他喜欢美好的体制,因此对于古代体制之典范,不由惊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他喜欢君子,因为君子是具有美德的人。《论语》有很多关于君子的阐述,概而言之,即是“惠而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三、坚定灵活
  
  孔子的坚定主要表现在对于理想的执著追求,虽百折而不悔。他一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奔波于鲁、陈、蔡、卫、曹、宋等国之间,纵然一时之间受到重视,并取得相当可观的政绩,但是,最终还是不容于人,只有回鲁国以教授学生为业。特别是受困陈国之时,几乎丧命。在去郑国的时候,与弟子相失,独立东门之时,被人形容为“丧家之狗”。
  尽管如此,他依然相信自己的学说,并且激励学生坚信儒家之学。《史记》记载,当发现学生开始动摇时,孔子提了一个问题:“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分别召子路、子贡和颜回回答。子路和子贡的答案均是认为夫子之道虽好,但却不合时适,期望孔子能修正学说,这令孔子很恼怒。惟有颜回的回答:“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其意却是虽然孔子学说现在没人接受,但这不是孔子学说的问题,而是世人的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夫子之道”坚持下去。此言甚合孔子之意,故欣然而笑。
  《论语》当中类似的记载也很多,当孔子面对隐者的诘问和嘲笑时,他的回答是“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认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是归隐于田,而应是积极参与社会,提供治世良方,拯救世人于水火之中。
  孔子的坚定并非一意孤行,其实在很多的时候他是非常灵活的。比如“孝”,很多人对它的理解是听任父母处置,《韩诗外传》记载“曾子有过,曾皙引杖击之。仆地,有间乃苏,起曰:‘先生得无病乎?’鲁人贤曾子,以告夫子,夫子告门人:‘参,来!汝不闻昔舜为人子乎?小箠则待笞,大杖则逃。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非王者之民,其罪何如?”[7]这个故事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孝”的灵活处理。
  同样的,孔子对于实现政治理想也是很灵活,以不涉险为第一原则,《论语》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如“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通过对两个人不同的处事方式给予了不同的评价,孔子是赞赏君子,因此可知他是同意蘧伯玉的行为。更为明白无误的是,“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其意即是不管是什么时候,一定要行为正直,但是在政治不清明的时候,一定要慎言,以防惹来事端。
  他的灵活还表现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上,对于同样的问题,针对不同性格的人给予不同的回答,比如对“孝”、“仁”、“礼”的回答,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他是针对具体情况,和具体的人给予的不同回答。
  除此之外,他谦逊、自信、有教无类、好学。应该说孔子的形象是立体的,丰富的,一时之间难以尽述,正如子贡所言:“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因此,颜回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参考文献:
  1、何晏 皇侃等注《论语注疏》 中华书局 1998
  2、李泽厚 《论语今读》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年
  3、孟庆祥 孟繁红《孔子集语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
  4、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5、刘勰著 周振甫注 《文心雕龙》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6、[日]诸桥辙次著《三圣会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
  7、佘斯大主编 《先秦两汉散文史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8、李长之著《孔子的故事》北京出版社 2002年
  
  注释:
  [1]刘勰著 周振甫注 《文心雕龙》第11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李泽厚 《论语今读·前言》第14页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年
  [3]文中所引原文均出自何晏 皇侃等注《论语注疏》 中华书局 1998
  [4]李泽厚 《论语今读》第58页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年
  [5]司马迁《史记》第1926页中华书局 1959年
  [6]李泽厚 《论语今读》第409页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年
  [7]孟庆祥 孟繁红 《孔子集语译注》 第22页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秦宇霞,女,湖北经济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