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说明文课程内容的构建探析

作者:邓娓娓




  六、小结
  以上教学过程,教学中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很多地方背离了此文“科学文本”的本质特征,把它当作“文学文本”来处理。列出本文的提纲及对第二部分的分析,实际上类同于“概括段意”,当然这种处理也有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效用,但是,科学文本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其着眼点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其内在的逻辑性,而不是概括段意。接下来对第一部分的分析及理解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实际上是文学文本中的“语言鉴赏”,文学文本的语言,通过鉴赏、感悟,达到领会文本思想感情的目的,对科学文本的语言进行分析,应着眼于语言背后隐含的逻辑与事理关系。对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原因的分析,是贴标签式的空洞的政治教育,除了给学生造成虚假的错觉以外,别无价值。对说明方法的分析,是说明文教学中很大的一个误区,通过上边那样的分析是为了达到了什么目的呢,也许是想以此教会学生如何写作说明文,没有对客观事理的准确认识,说明方法掌握得再好,也没有任何价值。客观实际是,说明方法所蕴涵的是被说明事物的本来事相,我们应引导学生去认识被说明事物的实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说明方法的所谓准确、生动上。如此教法,无疑是南辕北辙、公牛挤奶,怎会有收获?再说“纳新”。我们应该引入的是“一是构成人文素养确切所指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及其对它们的阐释;二是包括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在内的‘语文知识’[4]。”以上表述,在课程标准里是没有明确表达的。没有具体课程内容,是造成说明文阅读教学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以上两点,特别是后一点,更多的适应于科学文本。我们把以上内容具体化,结合课程目标,构建合宜的说明文课程内容。王荣生教授针对对“选文”处理混乱的现状,鉴别出了“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选文类型,它们各有其发挥功能的方式。“掌握以‘定篇’身份进入语文教材的世界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其本身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大项目;而‘例文’则是为相对外在于它的关于文本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服务的,它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给知识的学习填补进经验性的感知;‘样本’的含义,指从学生现在在读或将来要读的现实情景中的真实取样;‘用件’类的选文,关心的主要是它的‘内容’方面[5]。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目标,结合以上两点及说明文“科学文本”的特点,我们可以进行较合理的说明文课程内容构建。
  
  四
  
  由以上的教学反思与构建,我们可以概括出如下的说明文课程内容构建思路:以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为课程目标,以“人文素养”和“语文知识”为构成课程内容的两个着力点,结合说明文“科学文本”的特点,以选文的四种类型作为处理文本的方法,进行说明文课程内容的构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上表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人文素养是说明文(特别是科学小品文)本身蕴涵的课程内容之一,语文知识包括了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已不再是过去单纯的概念,而是涵盖了过程和方法以及对自己阅读行为的反思的能力;韩雪屏教授把语文知识概括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⑥,进而提出了理念先进的“策略阅读教学”,并区分出了相关的策略⑦。换言之就是,教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事实、概念、原理等去阅读说明文,并对自己的阅读过程有理性的反思,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初中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里面有如下一些概念:段、中心句、逻辑顺序(因果、表里、现象与本质……)、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说明方法等,我们利用以上概念,结合具体文章,从不同角度、侧面去授学生以“渔”。当然,对说明文相关概念、相关阅读程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此方面就是说明文课程内容构建的主方向。
  课程内容构建是当前语文教学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说明文的角度谈了构建的思路。对其它类型文本的课程内容构建也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只要我们理清了头绪,找准了方向,抓住科学课程内容的构建这一关键问题,一定会开辟出语文教学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2][3]李维鼎:《阅读理论的分歧阅读理解的弹性与阅读教学策略》(《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13页)
  [4]王荣生:《“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讨论?》(《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第4期8页)
  [5][7]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258页,29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韩雪屏:《语文课程的知识性质》(《语文学习》2003年第7、8期合刊21页)
  邓娓娓,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中学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