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信息17则

作者:王 玲等




  
  ●帕慕克小说《雪》中文版问世
  
  曾列《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之一的帕慕克小说《雪》中文版问世。《雪》是帕慕克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政治小说。这部小说显露出“西方化”力量与伊斯兰势力间的冲突。尽管故事发生在1990年代、“9·11”之前,《雪》在对原教旨主义观点的分析,对压迫、愤怒、阴谋和暴力的属性分析上依旧具有奇异的预见性。命运的曲折、往复的情节、小把戏、每每接近便退得更远的谜团、阴冷的城市、潜行的夜、身份的缺失、被流放的主角——这些便是成熟期的帕慕克,但它们同时也是现代文学图景的一部分。(张宝珍摘编)
  
  ●《飘》第二部续集年内出版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不朽名著《飘》的第二部续集将于今年11月出版,书名为《白瑞德周围的人》。这部新书只有400多页,作者唐纳德·麦凯格原从事广告业,后经营农场,因撰写一系列美国内战题材小说受到好评。不过,在圣马丁出版社和他联系前,麦凯格对《飘》没有什么了解。此后,他花了6年时间调研和笔耕,亲自乘坐小帆船体验白瑞德偷越海上封锁线的经历,险些撞上防波堤。《白瑞德周围的人》以1843年至1874年这段时间为背景,比《飘》涉及的时间长了近20年。书中描写了白瑞德在种植园度过的童年、成年后和情人的关系以及在内战期间偷越封锁线的经历。《纽约时报》的报道说,读者可从这本书中充分了解白瑞德是怎样爱上郝思嘉的。圣马丁出版社对《白瑞德周围的人》一书的销售前景寄予厚望,预计第一版将发行100万册以上。米切尔于1949年去世,生前拒绝写作《飘》的续集。亚历山德拉·里普利为《飘》撰写的第一部续集《斯佳丽》1991年出版时引起轰动,但也遭到不少批评。(秦晓燕摘编)
  
  ●《相约星期二》作者推出新作
  
  继数年前推出畅销书《相约星期二》之后,该书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日前再度完成新作《一日重生》,该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一日重生》讲述了主人公查尔斯在挫折与酒精的消磨中,徘徊在死亡边缘,此时,却被多年前意外去世的母亲引领着,走进昨天。《一日重生》以奇巧动人的构思和轻盈感性的文字征服了全球读者。迄今为止,这本书在美国的各大排行榜上长踞前五位,成为去冬今春销售业绩与读者口碑极好的全球畅销书。米奇·阿尔博姆特别善于在死亡中发掘人生的本质,他的三本代表作《相约星期二》、《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和《一日重生》,无一不是在死或生的无常中,凸现生命、理想、爱的价值。(郑利玲摘编)
  
  ●英国选出最难读完的畅销书
  
  英国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英国人投票选出的最难读完的畅销书当中,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贝克汉姆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榜上有名。共有4000名英国人参与了此次最“难啃”书籍的评选。在小说类书籍名单中,居于首位的是皮埃尔的《维农少年》,该书曾获得2003年度的布克奖,但35%的受访者说自己无法读完它;排名第二的是罗琳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32%);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28%排在第三位。非小说类书籍名单中,英国前内阁大臣戴维·布伦基特的回忆录《白文杰录音带》居于榜首(35%);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次之(30%);在英国极其畅销的球星贝克汉姆自传《我的立场》排在第三位(27%)。同时,调查还显示,尽管普通读者一生在书本上的花费超过4000英镑,但55%的人承认,他们买书只是为了装饰,并不是因为真正想看书。此外,仅24%的人每天抽出时间阅读,而48%的人说他们因为太累而无法阅读。(老猛摘编)
  
  ●美国老兵赢得世界第一个博客文学奖
  
  近日,世界第一个博客文学奖,由DIY电子书出版商露露出版社赞助的露露——布鲁克奖揭晓,美国大兵科比·布泽尔的伊拉克日记《我的战争:在伊拉克打发时光》获得了5000美金的大奖。巧的是,正当美国大兵通过博客扬名立万的同时,美国军队通过了一项规定,禁止士兵写博客。现年30岁的布泽尔于2003年11月被送往伊拉克参战,偶然一次在读报纸时发现了博客这么回事,于是开始了博客生涯,将自己和战友们在伊拉克的日常生活点滴写在博客上,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朋友分享。写博客一来可以打发时间,二来可以记录点经验,表达点思想。很快他的博客点击率就直线上扬,被多家媒体报道,甚至有十家出版社争着要出他的书。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了一项上级命令——必须关闭博客,并且没有解释任何理由。布泽尔认为这项新的禁令会伤害战场上的士兵和他们的家庭。“本来我们已经够难的了,现在就更加难了。这会降低那些多次参战的队伍的士气。”当然这对个人发展也不利,如果没有这个博客,布泽尔退伍后大概只能洗洗盘子,而现在他的书被翻译成七种语言,他本人还是Esquire杂志的自由撰稿人。他认为颁布这项禁令是因为当局害怕无法控制形势。(秦蕾摘编)
  
  ●何其芳评职称
  
  何其芳终其一生都是一个真诚的诗人,在他当年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文学所,一直流传着“何其芳评职称”的故事。那是“文革”以前文学所唯一的一次职称评定。那年的评职称文学所就是何其芳一个人说了算。何其芳对钱钟书说:你是一级研究员。钱钟书点点头。何其芳又对某某人说:你是二级研究员。某某人说:知道了。文学所没有人对何其芳拟定的评职称决议持有异议,因为,没有人不信赖何其芳的学术判断力,也没有人怀疑何其芳会不公正。何其芳给所有的研究人员定了职称,唯独没有给自己定职称,他认为自己是所长,做的是行政工作,不应该再享受职称的待遇。在文学所的传说中,那一次是文学所历史上最没有争议也没有留下任何遗憾的一次职称评定。(曹燕摘编)
  
  ●老舍的独特读书方式
  
  当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读书的方式极为独特,他自谦“读书没有系统”,他说,“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同时,他说自己读书常常“读得很快,而不记住。”对此,他曾幽默地说:“书要我都记住,还要书干吗?读得快,因为我时常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另外他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激不尽了。”老舍先生正是这样从传统的阅读模式中跳了出来,用他那支生花之笔刻画出多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多么斑斓纷纭的社会风情。这,不能不赖于他的独特的读书方式。(覃少平摘编)
  
  ●王蒙送自传给铁凝作参考
  
  作家王蒙5月19日带着他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大块文章》到沪,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西方有卢梭的《忏悔录》,中国作家写的自传不少,像我这样真正检讨过失的,却没有第二个。在第四次作代会上,我对一些老作家的得罪以及一些年轻作家说我已过时,诸如此类负面的东西,我没回避。所有的回忆都是我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生活。我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在我当文化部长的时候,就身陷过对营业性舞厅的争论以及是否引进音乐剧《猫》的争论。我的这些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我有义务告诉读者真相。这书极具信息性,但是料多未必猛,我只是善意地提出一些我的建议。当记者问及王蒙是否将自传当贺礼送给刚结婚的铁凝时,王蒙说:喜酒铁凝没请我,但我却有幸同她和她的先生见过一面。华生是个很善言、很精神、很阳光的一个人。两个人站在一起很般配。华生是个证券专家,你们上海如果想请他来讲座,我愿意搭桥。我的自传确实送了,但是我送给铁凝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她就要结婚。我当时的想法是,书里写了许多我知道的事情,包括文坛、文化界的事情,送给铁凝,是希望给她作一个参考。(黄碧斋摘编)
  
  ●汪曾祺是曹乃谦的“伯乐”
  
  因为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评价为有获“诺奖”的希望,山西作家曹乃谦暴得大名。然而关于其成名作《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一文的最初发表,报道却不一致。5月18日,《北京文学》原副主编陈世崇称,该文最初发表于《北京文学》,而且是汪曾祺亲自撰文推荐的。陈世崇说,1986年4月,汪老和《北京文学》副主编李陀、编辑季恩寿到山西授课,大同业余作者曹乃谦把自己的作品《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拿给他们看,三人看了之后都叫好。后来,曹乃谦的稿子连同汪老为其写的几千字的评介文章,一起发表在1988年6月号《北京文学》的头条上。陈世崇称,此前北京两家报纸的相关报道都不准确。一篇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是在《山西文学》发的,汪老看了之后叫好;另一篇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在《北京文学》发表后才引起了汪老的注意。“这两种说法对汪老似乎有失公平。”(老左摘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