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信息17则
作者:王 玲等
列入国家出版“十一五”工程计划的项目——《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1977-2000,共30卷)的编撰于5月23日正式启动,此举标志着这项编撰长达50年之久、凝聚了几代出版人心血的文化工程终于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由赵家璧主编,蔡元培撰写总序,胡适、郑振铎、茅盾、鲁迅、郑伯奇、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洪深、阿英等参与编选。赵家璧在前言中说:“这一件工作,自信不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供给十年百年后研究初期新文学运动史者一点系统的参考资料,也是我们所应尽的责任。”事实证明,《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后来成为研究新文学早期资料最有价值的选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文艺出版社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邀请国内著名的作家和学者,编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二辑(1927—1937,共20卷)、第三辑(1937—1949,共20卷)、第四辑(1949—1976,共20卷),赢得了学术界广泛的好评,认为这不仅是文化的薪火相传,更是文化的积累。上海文艺出版社自2000年起开始酝酿出版第五辑,第五辑编选的时间范围是1977—2000年,按照《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传统,收入的作品文本,以初次公开发表的文本为准。计划出版30卷,分为十三个门类。香港、澳门、台湾的作品也将收辑在各分卷内。《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总主编王元化建议,对于有争议的作家和作品,大系要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编选,以确保大系提供的史料的完整性。(王玲摘编)
●中国原创小说2006年度排行榜颁奖
由《文汇报》、《文学报》、《嘉兴日报》、《作家》等国内12家媒体联合发起的“中国原创小说月月推荐榜暨年度排行榜”5月中旬在嘉兴颁奖,来自国内各地的著名作家、文学批评家共计5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原创小说月月推荐榜暨年度排行榜”经过一年的努力,共有全国各地的41位作家和评论家参与推荐的63部优秀文学作品先后登上月度排行榜,其中短篇小说23部,中篇小说25部,长篇小说15部。月度上榜小说经评委投票评选后,产生了“2006名家推荐年度排行榜”,青年小说家乔叶以中篇小说《打火机》、《锈锄头》两部作品,荣获“2006名家推荐中国原创小说年度大奖”。青年作家徐则臣此次以中篇小说《跑步穿过中关村》登上年度榜,在作为代表发言时他充满激情地说:排行榜对自己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个目标和方向。在他看来,当前的文学应该面对现实,小说不应该是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也不应该功利地迎合某种潮流而过分煽情,“小说没有那么复杂,文学只是一种真诚而纯粹的表达。”(小墨摘编)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奠基
我国首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奠基仪式5月31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隆重举行。这座文学馆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代表着55个少数民族。主要建筑包括少数民族作家文库、作品展厅、500平方米的少数民族文学历史长廊1个、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展厅5个及学术报告厅等。 据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建成后,将珍藏、展示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收集到的55个少数民族的几千名少数民族作家和他们的著作、手稿、书信、照片及有关资料实物,包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三大史诗,还有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蒙古族的《蒙古秘史》、壮族的《布洛陀》、瑶族的《密洛陀》、纳西族的《东巴经》、彝族的《贝叶经》、六世达赖喇嘛的爱情诗、曹雪芹的《红楼梦》、尹湛纳希的《一层楼》及《泣红亭》等各少数民族古典名著的各种版本和翻译本,供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研究、交流、教学之用,成为全国首家专门研究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的基地。(舒坦摘编)
●东西《后悔录》在台湾出繁体版
台湾馥林文化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东西的长篇小说《后悔录》繁体版,该小说前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已被大陆读者叫好,曾获2005年《新京报》文学类好书奖,作家东西也因该小说获“第四届华语传媒盛典年度小说家”称号。台湾书评人银色快手说:“该小说从情欲的角度切入,我们可以看见大陆在文革后以及改革开放后,思想变化或是情感生活上的差异性。任何事的发生绝不是船过水无痕的,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作者巨细无遗展现出生活上的细节,读来淋漓畅快,欲罢不能,让人一窥那个时代和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究竟经历多少次板块运动,才造就了今日的文明社会。能读到这本小说的读者是幸福的,因为你们拥有通行证自由进出‘东西’的记忆仓库,可以任意取用里面摆放的物品,哪怕是脏了旧了,用肥皂抹一抹洗一洗还可以重复利用,这个属于人性展演的活动空间,从集体时代的象征,一跃变成了娱乐场所,说荒谬真是荒谬至极。”(林雪摘编)
●残雪作品入选《世界文学全集》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河出书房新社将陆续推出《世界文学全集》,该集共分24卷,所选作品由芥川奖得主、作家和翻译家池泽夏树以20世纪后半叶面世的文学名作为中心进行遴选。首卷为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在路上》,此后,还将有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等等。引人注目的是,该全集还收录了不少第三世界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就包括中国作家残雪的《暗夜》。池泽夏树说,选编这套全集犹如与文学名作的一场“格斗”,那种感觉比恋爱更为美妙。全球各地文学的水准都在上升,鲜活地表现各自国家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的第三世界的文学佳作令我尤为心动。(王夫摘编)
●南帆认为虚构是作家的特权
4月27日,著名批评家作家南帆在“东方讲坛·城市文学讲坛”作了题为“文学:虚构与真实”的演讲。南帆表示,虚构是作家的特权,作家不应辜负这一特权。南帆认为,虚构其实是一种真实感,这也是文学要处理的基本问题。虚构对真实的显现往往通过想象和叙事来完成。作家所虚构的人物或事件,可能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但只要与生活有关,就会获得真实感。对当代文学来说,虚构并非从零开始,已有很多成规。文学史、文学理论上的诸多概念,如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都是虚构的经验凝聚,是作家跟世界对话的模式。而这些概念背后的文学感觉,对我们理解虚构和真实、处理眼前的世界和文学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应该成为创新的起点。(闻雪摘编)
●张炜称高质量的小说不需赢得太多共鸣
近日,山东作家张炜应邀在沪发表了题为《假设与展望——当下写作的可能性》的讲座。在讲座中,张炜认为好的作品不仅魅力十足,更诱人的是“一旦被击中就终身难忘的魔力”。而这种魔力的来源就是作品蕴藏的灵魂。当谈到自己的创作时,张炜表示是在两种“平庸”的夹缝中坚持理想。他批判了简单的、传声筒式的作品,以及为了刺激与热卖而对于一个时期艺术的主题趣味的顺从写作,他把这两者视为“平庸之作”,而只有受它们挤压的“中间地带”才有可能产生优秀的作品。由于网络、电视等媒介对文学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张炜对文学的前途也有些担忧。他说,“一本高质量的小说,阅读起来是有门槛的,不需要赢得太多的共鸣。”(李凤兰摘编)
●苏童说不好读的书也不放弃
著名作家苏童日前做客中华读书报,在谈到当前大中学生的阅读时,他说:我的阅读观点是,不能为了阅读而阅读,总要给你帮助,从世界观、人生观的角度上给你某种帮助。不要觉得不好读就放弃,不要惧怕这些作品。好读的作品是一种类型,福克纳、卡夫卡的作品是另一种类型,需要细细存下来静下心读,还是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在随后的谈话中,苏童还给大中学生推荐了几本书,他说,首先要推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因为《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也是东方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次是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我们传统汉字文学最精华的一部分,是真正的文学遗产。第三是要读一本托尔斯泰的书。《战争与和平》未必读得下来,但是《安娜·卡列尼娜》一定要读。经典作品首先不排斥你的阅读,不设置障碍。20岁之前也许只是读故事,30岁时再回头读,会读出作品叙述的好,细节的好。第四是《喧哗与骚动》。这是福克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是比较复杂的文本,开拓了好多以前未被人开拓过的领地,比如怎样用文字表达情感和心理,比如时间和空间的交错的利用,在艺术上福克纳受弗洛伊德影响,采用意识流手法、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心理,作品风格千姿百态,得下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苏童说:既然是读文学作品,就要树立一个文学的标高。因为没有流行因素,卡夫卡和福克纳不是那么好读,接受起来有难度,但可以帮助人思考。(洪鸣摘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