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水浒传》中林冲人物形象赏析

作者:胡三如




  造反、革命,是林冲唯一的选择。可是革命之后呢?
  
  三
  
  上了梁山后,林冲就卷入了起义军内部权力斗争的漩涡。不过这次,是他主动卷入的。
  林冲是《水浒传》里少数几个从不滥杀无辜的好汉之一。即使在杀大仇人陆谦时,也要发表一通“正义”宣言:“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林冲在火并王伦时,也发表了一大通言论。书中这一段描述甚为精彩。看到王伦将晁盖等人拒之门外,林冲翻脸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王伦斥责林冲:“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林冲没有正面回答王伦,等于承认了自己犯上作乱,只好转而指责王伦无领导才能和威望:“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后来林冲在晁盖、吴用等人的配合下,得以有足够的时间宣布了王伦的罪状:“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给盘缠,兴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这还不够,林冲后来“即时拿住王伦,又骂了一顿”,才一刀结果了王伦。林冲火并王伦的事件告诉我们,革命队伍内部的矛盾冲突,其残酷程度,有时会比敌我矛盾还要严重。自古以来,无论是山贼、流寇还是黑道势力,其组成成员对集体拿命博来的有限资源享有共同占有的权利。而王伦却试图拒绝这种共享。显然,王伦违背了这条“大秤分金”、“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江湖道义原则。火并王伦之前的林冲,处处委屈求全,隐忍不发。此时猛然爆发,令众人刮目相看。金圣叹在对林冲的评价里提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金圣叹还说过“林冲之毒”之类的话。这里的“做得彻”,“毒”等字眼不是指林冲的性格,大概是指林冲身处绝境时的强大反击力,往往远超常人之所能。
  然而林冲并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当众宣告:“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晁盖半推半就,林冲当时发话:“今日事已到头,不必推却;若有不从,即以王伦为例!”此话实际上是在为晁盖立威,晁盖自然是有心之人,因而两人之间立即确立了牢固的政治盟友关系。林冲进而让吴用和公孙胜坐第二把和第三把交椅,自己只坐了第四把交椅。就这样,梁山确立了以晁盖为核心的第一届领导班子。这届班子的人员构成和职责分工均十分合理,晁盖是第一把手,统管全局并负责最高决策。吴用担任军师,公孙胜同掌军权。自林冲以下众好汉共管山寨。林冲排名第四,但参与管理前后山寨,已是最高领导小组的成员之一。林冲对于梁山领导体制的建立居功至伟。林冲倡导建立的领导体制,实际上并未因后来宋江的加盟有所改变。然而当时晁盖所说的“共管山寨”四字,在权力分配上过于模糊,为林冲日后出局埋下了祸根。随着宋江的加盟,林冲淡出最高领导小组已是必然。
  林冲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未参与梁山泊好汉劫法场救宋江一役。虽然晁盖人称托塔天王,“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但比起真正的江湖民意领袖宋江来,无论是人脉,影响力,还是心机,晁盖都略负一筹。由于未能参与此次劫法场的行动,林冲很难被归入宋江系。宋江刚上山后用一句话就彻底改组了梁山泊早先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原来,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之后,对众人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头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众人齐道:“此这极当。”这一招实在是高。梁山旧人,晁盖系加上王伦系,一共只有晁盖、公孙胜、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等十一人(吴用是动摇分子)。而宋江系,自宋江、花荣、秦明以下共有二十七位好汉。双方力量对比,梁山旧人已经完全占了下风。宋江还把自己上梁山前就已归附晁盖的秦明、金大坚、萧让等人列入右边客位,把他们算在新头领行列中,可谓别有用心。宋江这次对山寨首领的分化,使自己成为梁山泊的真正领袖。而我们的主人公林冲,早先还算梁山最高领导小组的成员,被宋江一句话现在变成了无“位次”众人中的一员。从此,林冲退出了领导小组。在三打祝家庄之后,林冲更是从山顶大寨搬出,与宋江系戴宗共管梁山右寨,彻底转变为冲锋陷阵的一员战将。林冲参与了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战呼延灼、战关胜、救华州、攻打大名府等役,几乎次次都是主将。可见,林冲为扭转战局立下了大功。林冲与晁盖的交情远胜过与宋江的交情,也许林冲与宋江略有小隙。自上梁山,大小历经三五十阵的林冲,斩将数、立功数等多项指标在梁山诸多悍将中排名第一,最终交椅却位于关胜之后。这也许是宋江为了避免个别军头势力坐大而刻意做的安排。
  到了起义军发展后期,水泊梁山的队伍不断壮大。不断有好汉隔三差五的,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迫的加入起义军阵营。随着众多好汉的加盟,想必各派系之间的角逐争斗是少不了的。一直以来,梁山好汉们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座位次序有前后高下之分,但相互之间并无上下级之间的那种从属关系。这虽然带来一定程度的民主,但也导致了地位和权力分配的混乱。于是,到了第七十回,为了平衡梁山各派系、各山头,宋江和吴用合谋搞出了一个石碣天书,左有“替天行道”四字,右有“忠义两全”四字,正文刻有天罡星三十六员好汉,地煞星七十二员好汉。林冲在天书上为天雄星,排名第六。果然,这个名单一出来,众人就说:“天地之意,理数所定,谁敢违拗!”立刻平息了众多首领的不同意见。既然这个名单众人都无异议,那么日后基于这个名单的权力和工作分配也就顺理成章了。从陈涉吴广到太平天国,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要借助天道鬼神相助。众人分封之后,天天饮酒作乐,笙歌不断。且说宋江一日大醉后,作了首蹩脚的《满江红》一词。写毕,令乐和单唱这首词,当唱道最后一句“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时,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宋江的死党黑旋风李逵更是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武松的置疑,有很大的代表性。很难想象武松、林冲这样身负血海深仇、与官府水火不容的人会主动招安。他们的置疑并不能动摇宋江招安的决心,因为此时宋江的领导权威是不可动摇的。
  自从晁盖死后,梁山领导层越来越呈现出极权化、独裁化的倾向,任何人都不可以挑战宋江的权威。很多次重大行动事实上都是由宋江一人发起,并没有广泛征求弟兄们的意见。宋江虽然只有“梁山泊总兵都头领”的封号,但隐隐然与众人之间已有了君与臣的关系走向。如果起义成功,如果革命胜利,起义军必然会有一次本质的转型,以前的“兄弟会”最终将变成一个新的利益和特权集团,宋江会成为一个新的封建独裁皇帝。这是中国农民起义发展的必然。
  假如梁山好汉们造反成功,且不说他们能推翻皇帝老儿,如果他们能建立独立的梁山国,我们的主人公林冲会有怎样的命运?然而在“皇帝”宋江的眼里,这样的人或许最有威胁。这种威胁就来自于他的至高威望。梁山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发生过王晁之争、宋晁之争,以及宋卢之争。如果起义斗争进展顺利,各头领之间的权争也必会愈演愈烈。身为元勋的林冲很难置身于权力斗争之外。因而,以林冲的性格,最终结局不容乐观,要保全自己实属万难。
  梁山上虽人才济济,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这一点来说,宋江和他的弟兄们与历史上的刘邦、朱元璋,甚至李自成、洪秀全们,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把农民起义分为三级跳,即先是官逼民反;然后星火燎原,起义首领们随即产生对血酬回报的强烈渴望;最后在合适的时机转型为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军事集团(包括利益集团)。而梁山好汉们实际上只是完成了第一级跳跃。由于起义的性质无法实现进一步的飞跃,又因为人口急剧膨胀,水泊梁山的生存环境便日益恶化。宋江选择了招安这条路也是无奈之举。宋江以梁山泊的集体投诚为代价与大宋朝廷做了笔交易。然而这笔交易中,自宋江以下,梁山好汉们没有得到任何官爵赏赐,反而为大宋皇帝南北奔波,四处讨逆,班师后最终只剩得十之二三,可以说是大输家。
  招安后林冲与众好汉一起跟随宋江四处征战,从未折损过梁山的威风,百战余生,终于平定方腊。然而,在回京途中染患风瘫不能痊愈,留在杭州六和寺中教武松看视,半年后不治而亡。
  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当时中风后的林冲很可能口不能言。一个人如果不能说,必然每天都在思考,回忆也会特别多。最后的半年里,林冲在杭州六合寺想过什么,不得而知。也许是无法手刃仇人高俅而留下的毕生遗憾,也许是阵前斩将的百战威风,也许是草莽世界的兄弟友情。但我想,林冲回想最多的,应该是当年在汴梁城里,与林娘子一起走过的那一段平静日子。
  这位《水浒传》中的悲情一号人物,前半生陷入以高俅为代表的官府的重重阴谋陷阱中。后半生虽上山做起了起义军首领,也并未享受多少胜利的快乐。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林冲逼上梁山的全过程,使读者了解了林冲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而写这些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及深化林冲这一人物浓重的悲剧意义。这种悲剧意义充分而深刻地揭露了北宋王朝对人民深重的迫害,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促使人们去积极探求造成林冲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作者利用林冲的这种悲剧意义将抨击的矛头愤怒地直指整个旧社会。
  胡三如,湖北黄石理工学院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