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校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作者:任晓红




  当然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也不是总体规划了就一成不变。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必要的、实时地调整。我在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设计时,总体规划为两周一个单元学习包,按文字主教材的章节顺序依次进行。单元学习包里,规定有文字教材学习的量、网上浏览课件的量、教师导学重难点的量、平时作业的量与各种实践性学习的量。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学习包需要学生完成的内容太多、层次太多,完全脱离了成人学习实际。我及时作了调整,调整为四周一个单元学习包,集中实践性环节为两个单元学习包一次。教师对学生学习进程的监控实行弹性监控,即在参加教师的重难点导学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前提下,两个单元学习包进程内允许学生自行安排文字主教材、网上浏览与平时作业自学的进度。经过不断调整与完善,文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规划愈来愈趋于客观、实用,利于学习者自学。
  5、强化实践教学的丰富多彩与发展变化
  文学千变万化的体裁、丰富多彩的题材为文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广袤的空间。应对文学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点的增加,文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大量地补充穿插影视欣赏、戏曲评论、小说分析、诗歌品味、文化考察等等实践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实践教学中增长文学知识,领略文学魅力,增强文化熏陶,在浓郁的文学气氛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常规的平时作业、网上答疑、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外,还设计了专题赏析,如:九叶诗人—朦胧诗讲析会; 曹禺剧作——样板戏片段分析;沈从文——汪曾祺创作风格比较;张爱玲——王安忆女性写作讨论;鲁迅——周作人杂文、小品文品味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开拓了视野,给文学课程的学习注入了新鲜养分与活力,提高了文学课程的学习质量。
  以上所谈是我近几年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粗浅体会。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变化着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现代远程教育中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亦无止境。
  
  参考文献:
  [1]柳海明,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张伟远,开放远程教育的现状和趋势——张伟远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3]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第7期
  任晓红,女,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亚盛集团分校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