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问题意识与阅读教学
作者:申桂香
尽管教学模式很容易招致非议,但如果不带任何偏见地理性思考,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工作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处于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它既能促进理论的提高,又能促进实践的发展。在现有的条件下,如果不以教学模式作为保障机制来谈“问题意识”的培养,那么,所有实践上的探索,只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而所有理论上的研究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笔者在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尝试“问题导向、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模式的内涵
问题导向、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主张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在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了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即教学要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和启发,促使学生自主解决原有问题,并不断产生新问题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而教师也主要用相关的“问题”(而不是直接的结果)来激发、诱导学生。学生的问题源于其自学中产生的困惑,而教师的发问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地解决困惑。所以,“问题导向、自主探究”中的“问题”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有着不同的含义。问题导向、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直接指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培养学生自学文本的习惯和能力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模式下的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
在问题导向、自主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与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没有区别。但是,在教学策略上强调以下四点:①教学行为要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即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再有教师的“教”。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中,首先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强调教师主要用“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不轻易告诉学生答案,问题的解决最好靠学生自己或同学帮助。用问题“解决”问题与用答案解决问题,二者是不同的,前者的着眼点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后者则在于问题解决。③要进行系统的学法指导。本模式强调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自主建构,但是,学生自学水平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离不开教师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授之以渔远比授之以鱼重要。④运用元认知监控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反思能力,提高学生元认知的水平。
三、具体做法
一般的课堂阅读教学可分为自学文本、组内讨论、全班讨论、总结迁移四个环节。下面以表格形式分别说明在各个环节教师和学生的任务。
1、自学文本
实例:《边城》学生自学文本提出的问题:
a.翠翠为什么看到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凄凉?
b.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到底缺少了什么?
c.翠翠真的想逃走吗?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d.“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觉得悲伤”的原因吗?
说明:对学生自学课文有两点要求:①自读课文原则上不少于四遍。一遍解决字词,文化、文学常识,疏通文句。二三遍分析理解课文。分析理解课文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文本思路、结构和特色。这种阅读是以作者和作品为中心的“还原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力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四遍思考鉴赏课文。这是以读者为中心的鉴赏性阅读,读者可以就作品内容、语言、艺术特色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中学生阅读的最高境界,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②自读之始不借助任何资料和任何信息,读过一二遍后要反思读书所得,随后借助课文提示、课后思考题、相关资料(包括辅导书和网络)深入钻研课文,学生在钻研过程中,可能会形成自己一定的独特感受,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2、组内讨论
实例:小组讨论高中第六册课文《宝玉挨打》中宝玉该不该打,讨论的过程是:
生1:宝玉该打:因为贾政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宝玉要的是情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观。相对贾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这些事儿,换了其他的事儿,他也会挨打的。
生2:宝玉该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历来是中国家长传统而美好的愿望,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考取功名是封建社会的唯一出路。因此,贾政的做法是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也是个人发展前途的最佳选择。
生3:宝玉不该打:贾政的做法是家长专制的一种表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子,不尊重儿子的个人理想追求。冷酷无情,缺少人文关怀。(学生有时略显幼稚,只要言之有理,凭借他们仅有的阅历、知识面等阐发自己的观点想法即可)
说明: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意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论,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碰撞,加深其对课文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对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适当启发与点拨。也就是说,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对不做,教师只在学生学习进入困境时,搭建一个"脚手架"。
3、全班讨论
实例:《信陵君窃符救赵》自主探究课上某小组代表的发言:
我们小组觉得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义勇行为。首先,信陵君杀死晋鄙并非出自个人情感、个人道义,而是以大局为重,拔兵救赵实际上是救六国,从另一种意义上是救魏国,这里更能体现出他的政治远见。而杀死晋鄙是不得已而为之,从文中“于是公子泣”“晋鄙嚯者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说明信陵君在杀晋鄙之前已经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而杀晋鄙是别无选择的做法。
全班讨论:
学生甲:信陵君为了怜“姊”而牺牲魏国的利益不是义勇行为,他是一个叛徒。首先,他不应该背叛魏王私调魏国大军去做一件无益于本国的事情;其次,为人臣子,不能报效祖国反而做了违背国君之事,事后他就不应该留在赵国苟且偷生,而应该以死来向国君谢罪。
学生乙:信陵君“窃符救赵”不是义勇行为。我们不应将信陵君神化,信陵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有远见。如果他有远见,那么在出发前他就应当在窃符之前对魏王阐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其次,信陵君是热血男儿,他的举动仅在特定的条件下成功了;如果信陵君失败了,我们会说他有远见吗?
学生丙: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义勇行为。他在“说王万端”的情况下,他欲率门客与赵国共存亡,在偶然中得窃符救赵之计,虽说这是违背魏王命令,但这也是救赵的最好方法。他能养门客3000人,并能推贤任士,这也是他的领导才能。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来要求古人。
说明:这个环节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教师有代表性地选取一些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设置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再如,当学生不能理解《登泰山记》这篇文章是如何宣传儒家思想时,教师设置的“泰山仅仅是一处风景名胜吗?”这一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脚手架,为学生自主解决困惑提供了思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