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沉没之鱼》中的两性主题

作者:朱 颂




  在旅行团其他成员之间所发生的情爱故事,也是引人入胜的。海蒂在开始的时候给读者留下的是挑剔和傲慢:年轻可爱,但是有点神经兮兮,她总是太挑剔——这个不干净吧,那个不安全吧?如果她要找毛病,那铁定能找到。不难想象,像她这样百般挑剔的女子,要找到一个自己中意的男友,是多么困难!可是,随着旅行生活的展开,美好的性爱在她和莫非中间萌芽了。当他们被困在“无名之地”,有一天海蒂和莫非带上弯刀和木棍,一头扎入雨林寻找食物。突然,他们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植物——“蛇菰”。当他们发现这种植物的时候,海蒂立刻为她找到的东西感到尴尬---“这植物像极了男人的孽根。”(《沉没之鱼》243)她转过脸,假装在寻找别的东西。莫非朝她眨眼睛,而她勉强地笑了一下;他忽然发现,此时不仅被她吸引,而且也开始喜欢上了她,甚至是她的种种怪癖。此时,海蒂也心有灵犀:“她喜欢他那粗糙又温和的性格。他过去一直很自信,但这些天自从儿子生病后,他似乎变得更温柔,更会体贴别人,而且也学会了自省。总而言之,她觉得他很有魅力。”(《沉没之鱼》243)这神秘的“蛇菰”唤醒了两人生命中的原始本能,让他们突然对对方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感。莫非把她的脸拉向自己,温柔地吻了她。此时此地,莫非终于鼓起勇气,正式向海蒂发出求婚的请求,“他慢慢地抱住她,她也激动地在他怀中。”(《沉没之鱼》246)他们在一起度过了十分幸福的时光。在被救出“无名之地”回到旧金山后不久,莫非和海蒂结婚了,在他们之间,爱以光的速度飞奔,直抵内心。后来,这种植物被官方命名为“莫非夫妇蛇菰”,“蛇菰”成了他们之间美好和谐之性爱的见证。旅行结束回到旧金山之后,马塞夫妇终于有了一个孩子。但是旅行的经历使马塞夫人的孤独感更强烈了,她难以忍受丈夫那一种自负的性格,觉得难以继续共同生活下去,因此与他离了婚。可是在儿子出生之后,马塞夫人患了恐惧症,于是马塞先生搬回来,夜以继日地照顾她们母子。自从有了自信的马塞先生的存在,她的焦虑慢慢消退了,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她深受感动,他们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他从未减少过对她的思念。”(《沉没之鱼》316)而马塞夫人对马塞先生的感觉是什么?他们能否再在一起?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说过,“对人类来讲,最伟大的关系不外乎就是男女间的关系了。至于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则是次要的。而男女间的关系永远是变化着的,永远是通往人类生活的新的中心线索。”(《劳伦斯文艺随笔》233)美好的性爱是人类具有蓬勃生命活力的表现之一。从性爱的困惑到性爱的和谐,是贯穿《沉没之鱼》始终的重要主题之一。当他们来到“无名之地”这片原始丛林时,他们拥有了一种与在西方文明社会中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以性爱意象“蛇菰”为代表的原始非理性力量,唤醒了他们生命中的原始本能,开始不再用原有的理性原则思考问题,而凭直觉和本能来感觉生活。与小说开头的时候相比较,在小说结束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的爱情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朦朦胧胧的初恋感觉甚至也在两个孩子鲁伯特和埃斯米之间产生了。就连作为幽灵的陈璧璧,也从其他人身上感受到了这完美和谐的性爱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她说:“当生命中所有遗失的碎片都找到后,你可以用记忆小心地黏合起来,但还会有更多的碎片等待发现。”(《沉没之鱼》328)只有拥有了完美和谐的两性关系,才能拥有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才能进而获得和谐美好的母女关系、父子关系和朋友关系。
  《沉没之鱼》是到目前为止谭恩美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作家关注东西方文化冲突的问题、政治与战争的问题、世界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的宗教信仰问题,并由此构成了多重性的复杂主题;但是,两性之间的关系却成为作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构成此部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作家从主人公陈璧璧的视角,不仅讲述了自己的感情生活与两性理想,也对旅行团成员们之间的两性关系作了具体而独到的艺术描写,不仅表现了他们对于性生活的缺失,也表现了他们对于性快乐的寻找。可以这样说,在小说开始的时候或者说在从前的日子里,他们的性生活多半是不满足的、不快乐的,可是当他们回到旧金山的时候,他们多半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从小说中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而言,《沉没之鱼》充分体现了谭恩美关于两性关系的伦理思想:和谐的两性关系是人类群体之间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只有精神和肉体的有机统一,人们的婚姻生活才能得以健康地维持,人类社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恩美:《沉没之鱼》,蔡骏译写,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2、劳伦斯:《劳伦斯文艺随笔》,黑马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
  朱颂,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访问学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