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柳永笔下歌妓形象所体现的人文情怀

作者:沈凤飞




  3.表达词人对她们的爱及思念之情
  政治上的失意,更拉近了他与妓女们的距离,有时柳永还表达了他和她们之间在长期接触中和共同具有的文艺旨趣基础上所建立的真正爱恋。这类词的名篇当首推《雨霖铃》,从内容来看,似乎是写他离开汴京时,与情人话别的真实记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念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阙写离别,情、景交织成一片词境;下阙写居人在游子离别后的内心活动。其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乃千古名句。此词可谓既来自生活、出自肺腑,又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与那些“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玩弄妓女之人形成了鲜明对比。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她们不仅外貌美丽,而且性格温柔善良,所以他在词中常以“芳心”、“好花”、“美音容”、“蕙质兰心”、“雅态妍姿”等词来赞美她们,丝毫不掩饰他与妓女的亲密关系。而妓女们对他的爱慕,可从当时流传的一首顺口溜中得到证实:“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七是不幸的,也是有幸的!相传柳永死后,还是由“群妓合金葬之”的。此后,每逢清明她们都去祭奠这位词人,人谓“吊柳会”。在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中,就有一篇描述这一情景的,题为《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后来有人在柳永墓前题诗,诗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惟本色英雄方能到此,是飘零儿女莫问人家。”这一联赠柳七正好。他是真性情的好男儿。他的词大多是为妓女作的,他用词来歌颂她们,把她们比作梅花,芙蓉,海棠。女子都是娇媚的,都需要有人怜惜与疼爱。不是柳郎才高,而是柳郎心低,他肯低下身来俯就这些女子,他肯看她们心上的伤痕,对她们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纯洁而不染烟尘的;他肯用一阕清词,一句温言博红颜一笑,甚至于将妓女从娼与文人出仕相提并论。他对女子的感情稀贵而真诚,即使隔了千年看去,仍是脉脉动人。在今天,当我们从封建文人的故作清高中跳出来,来看柳永的歌妓词,以人性的关怀和对下层人们同情的角度出发,或许会发现,柳永具有封建文人少有的对下层尤其是所谓“下贱”人们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M].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P:26-38.
  [2]刘熙载著.《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P:53-65.
  [3]姚学贤著.《柳永词详注及集评》[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P30-50.
  [4](清)上彊村民选编,梁海明译注.《宋词三百首》[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P:19-27.
  [5]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P:33-48.
  
  沈凤飞,女,浙江电大海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心理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