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论陶渊明的审美风貌
作者:洪芙蓉
二、陶渊明审美风貌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陶诗会有这样的审美风貌呢?这除了跟陶渊明的人生观的转变有关,以及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外,更得益于诗人纯熟的表达方式、表现技法。
(一)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勒而不加色彩渲染。作为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即不加色彩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毕肖。”[7]陶渊明正是一个善用白描写意的高手。他的诗以自然取胜,他的诗不讲究辞藻的华美,但能粗粗几笔,勾勒出景物的神韵,还能于平淡中引发人丰富的联想。如《归田园五首》之三中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没有任何细腻冗长的描写,只用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热爱生活、躬耕陇亩的隐士兼农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读者面前。又如《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归,吾亦爱吾庐……。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完全是简洁的白描手法,语言毫无雕饰,平淡清晰自然,真情真意真我一起凸现在诗中。
(二)物与神游,意趣深远
如果说陶诗仅仅是平淡自然,也就不足以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了。陶诗的妙处在于平淡与瑰丽的统一,情趣与理趣的统一。陶渊明写田园诗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的情趣。因此,他的创作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景物,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使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意境。它潜移默化,使人感到亲切而又崇高。
陶诗不仅富有情趣,也富有理趣。诗人常常在写景抒情的同时,用朴素的语言阐释其对人生的感悟,给读者以心灵的启迪。如诗中那些自然景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鸟、只要经过诗人的点化,便能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8]“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9]它们已经不再是那种单纯的自然景物了,是作者从寻常农家景物中营造出来的一种诗意盎然、耐人寻味的高雅境界。
(三)独特的语言
在质朴中含有文采,貌似枯槁实则丰腴是陶渊明鲜明的语言特征,也是陶渊明审美风貌形成的重要因素。陶渊明所使用的语言不仅明白如画,而且诗情沉郁,他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如诗人常用“草屋”、“墟里”、“桑麻”、“井灶”等浅显古朴的“田家语”来传写农村的生活情调和气氛,描绘出一幅幅平淡无奇而又极有韵味的画面,把人们带入生气盎然的审美新天地,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10]的极高境界。陶渊明善于用精练准确的词句来体情状物,如《和郭主簿》其一中的“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写盛夏林木的清爽宜人,凉意本是无形无状的,但用一个极平常的“贮”字,就仿佛仲夏清幽凉爽的林荫下贮存了一瓮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又如“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其中的“弄”字很寻常,但却微妙地写出了那种悠然自得、逍遥无拘的乐趣,而又与上句“闲业”相应。联系全诗,从意象上看,那蔼蔼的林荫,清凉的凯风,悠悠的白云这些都象征着诗人纯真的品格,坦荡的襟怀,高洁的节操,这正是陶渊明审美风貌的奥妙之所在。
魏晋以来每代诗人均有建树,虽然他们的成就之高下有所区别:建安诗人以其锐意进取、慷慨悲歌而形成“建安风骨”,西晋诗人则以其绮糜之思、儿女之情而形成华丽的美学风格,东晋诗人复以醉情山水、言咏老庄而形成色彩清丽、以哲理见长的风格。然而建安诗人功名心太重,西晋诗人世俗气太浓,东晋诗人则超然味太强。陶渊明却于三者之外独辟蹊径,创造出独特的审美风貌。他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一是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容。他把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乡村、田园、日常生活,成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在此之前的诗歌,虽有表现农村、农民生活的,如《诗经·七月》,但那是民歌,文人创作始于陶渊明。只有在陶渊明的笔下,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加以表现,呈现出如此的新鲜和活力,由此为后人辟开一片开阔自如、情味独特的新天地。
二是“开千古平淡之宗”,[11]使中国诗歌从唐朝始确立以平淡、朴素、自然为上,反对刻意雕琢的最高艺术标准,并且被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共同遵守,直至今日。
陶渊明不愧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卓有成就的杰出诗人。他的诗里所表现出他那光明磊落的胸襟,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成为历代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榜样,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注释:
[1]《归去来兮辞并序》
[2]《归园田居》其一
[3]《连雨独饮》
[4]《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5]《饮酒二十首》之二十
[6]《归去来兮辞》)
[7]《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8]《饮酒》其五
[9]《归田园五首》之三
[10]元好问《论诗绝句》)
[11]胡应麟《诗薮 .内篇》卷三
参考文献:
[1]陈顺智.东晋玄言诗派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蒋孔阳主编. 哲学大词典[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4]刘济远. 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性[J]. 《船山学刊》,2002,1:68-69
[5]袁行霈. 陶渊明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洪芙蓉,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