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艺术

作者:张 瑞




  如今,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讨论轰轰烈烈,有关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如火如荼,但是,不管方法怎么改变,如何革新,都要有人来操作,由人来组织实施。因此,人的素质高低也决定着方法改革的成败。语文学科对教师的素质有着多方面且高于其他学科的要求,如学识要渊博,普通话要标准,情感要丰富等,这些方面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有一条人们却忽视了,甚至就连有的语文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那就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语言表述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因此,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国外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重要保证。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神奇般的意义和作用。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规范准确,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它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一笑一频,也许只是一个细微的眼神……可是却能够使教学环节自然转换,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引导学生越过思维的障碍,点燃智慧的火花……
  下面我从教学口语(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无声语言)两主面论述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
  
  一、教学口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口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口语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按照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种预期效果而使用的语言,它存在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据统计,在传统的、比较正规的课堂教学中,平均有70%的时间是教师在讲话,教师在进行着讲授、提问、概述等教学活动。即使在一些学生活动较多的课堂上,教师的口语活动仍占重要位置,因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教学口语受教学内容、任务、对象、时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表现出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时空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口语的水平,因为教师口语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更重要的,还影响到学生思维、口语、审美等诸种能力的培养。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教学口语,就可探知到老师的思维过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良好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
  教师的教学口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而且还是榜样,教师给学生做出了运用口语的最直观、最有效、有形无形的榜样。教师良好的教学口语对学生口语习惯与能力的影响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教师长期熏陶下,学生会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灵活运用语言的本领。
  教育家马卡连柯主张教师应有美的语言表达,他说:“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们在我们的话里感受到我们的意志,感受到我们的修养,感觉到我们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则强调指出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他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的教学口语本身就可以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之从中获得审美感受,激发审美想象,丰富审美情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记得中小学时代,听有的教师讲课,的确是一种享受。一段精辟的阐述,让人终生难忘,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引得同学敞怀大笑,茅塞顿开;一句幽默的批评,使我们既放下包袱,又羞惭不已;一段声情并茂的讲解,常常激起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热烈向往。所以,人们常说:“教师全凭一张嘴。”此话在一定意义上是有道理的。
  
  2、教学口语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在职业技能上教师应把语言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那么,对语文教师教学口语的要求有哪些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这些都说明口语与内部修养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口语艺术水平,就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时代精神、法规观念、心理知识、专业知识、审美情趣和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修养,有了浓厚的内部修养作为基础,才会给人以充实之感,才有感人的魅力和审美价值。
  其次,还要使自己的教学口语做到规范、科学。规范就是教学口语必须语音正确,用词恰当,说话符合语法、逻辑。语音正确是指教师的教学口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对象、场地、内容、人数决定说话的响度、速度、清晰度。声音宏亮,但不过高;平直但要高低起伏,长短交错,抑扬顿挫,要做到字正腔圆,表意清楚,说话流畅。音节之间、句子之间承接连续,不断断续续,不说半截话,不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句与句、层与层之间有依存关系,给人完整的感觉,不掺杂口头禅。科学性表现在思想内容的正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上,同时,规范性本身也就体现了科学性。
  再次,要使自己的教学口语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生动活泼,循循善诱。教学口语在教学过程中常以一段话的形式出现,这时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口语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使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领,把握精神实质。另外,教学口语要使学生愿听、爱听,就要注意掌握口语的表达技巧,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象、场地等因素变换口语的表达方式,使其具有吸引力和诱发性,增强教学口语的表现力,俗语道:“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教师的口语要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力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中错落有致,能以声引人,以情感人,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切忌故弄玄虚,矫揉造作,语调呆板。
  最后要使自己的口语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语言又表现为多种方言。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如果不以普通话作为统一的标准口语,要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实在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普通话是我国汉语言的标准口语,而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能熟练地说普通话,善于辨别同音字、音近字和多音字,注意掌握各种复杂的音变现象,说得通顺,流畅,完整,清楚,切忌半土半洋或用方言土语授课。
  学习语言固然要学好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但更应当在怎样使用语言方面下功夫,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实践,加强训练,在训练中加强知识的运用,熟练地掌握规律和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教学的能力。
  
  二、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口语虽然是教师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它也有言不尽情,辞不达意的时候。据研究,口头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只能表达人的思想的30一35%的内容,而体态语言却能直到很好的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作用,对口语表达起到了重要的补充或辅助作用。因此,在强调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应注意研究并培养老师的体态语表达能力,以提高教师体态语表达的艺术水平。
  教师体态语表达艺术是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体态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并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塑造教师的自身形象,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甚至端庄大方的穿着打扮都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受。有人比喻说,知识好比种子,老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学生的愉快心情好比土壤——只有在阳光的照耀下,知识的幼苗才能茁壮成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