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更多精彩:
由此右转
首页
本期封面
2007年第02期
往期浏览
·2009年
第01期
·2008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2007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期刊目录:《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02期
[学者]
美学:在学问与人生之间
乔东义
[淘金者]
山里的情话
陈幼民
穿透生命的物质
陈启文
美丽农事
江少宾
哑巴补鞋匠
谢志强
油灯
苏 北
[研究者]
政治对文学的挟持例析
程 锦
朦胧诗及其主体意识的体现
饶 洁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狂欢化理论
徐 芬
命制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研究
黄 霞
从三首风诗看《诗经》的典范意义
龚贤武
郁达夫早期小说的创作风格
邓明菁
由《荷花淀》散文化结构看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姚中旺
“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正解
周苇风
温庭筠与李商隐诗歌之比较
胡翠琴
文学作品中留白手法的艺术意义
谈兴东
古典诗歌中山水诗的美育作用
林 玲
《托起草原》课文指瑕
伍学明
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王重歌 徐海燕
文眼的训释与主题的理解
罗新芳
[探索者]
让语文教学回归到美的天堂
谭四成
语文教师教学用语艺术
张 瑞
幽默新闻的发掘与表现
李国英
中职校说话训练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回新岭
语文教学开发情商的意义与方法
乔 元
借课堂生成焕发教学活力
陆秋林
语言教学应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唐静靖
让我们的作业个性飞扬
郁建华
依据词汇属性有效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周艳丽 程 阳
语文课如何落实语言教学
全 富
语文教学有效性新探
哈尼克孜·买买提力 阿丽达
《我心归去》教学实录
徐 炜
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有效调控
朱国云
巧用教学资源丰富语文教学
李宗斌
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张培蕾 余红燕
古诗教学应抓住三个关键词
赵凤美
[反思者]
语文教学应突出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
潘家明
优质课应最大限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杨 瑛
当前语文教学的自我思考
吕 涛
语文教学中要合理使用读本
沈献毅
语文课中齐读的利与弊
沙春华
对当前教育的再审视
王秀达
关于语文教育的几点研讨
李 冰
[鉴赏者]
《雷雨》戏剧冲突的美学价值
郭 勇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及其意义
贾永新
《飘》中郝思嘉叛逆性格的表现方式
葛玮华
凄苦哀婉的《望江南》
向元茂
《变形记》主人公的人性矛盾悖谬
王 昕
《陌上桑》使君人物意蕴分析
余朝龙
欧阳修的《采桑子》及其旷达情怀
汪 艳
《促织》三笑声中的人情味
黄志斌
《登幽州台歌》艺术特征浅析
宋 晖
《狂人日记》里的狂人形象
陈光明
《项脊轩志》的选材艺术
杨中明
品析《书愤》的意、情、志
程 斌
《过故人庄》的景与情
谷明贵
《庄子·秋水》的审美特质
万秋娣
[读者]
文学阅读课学生自我缺失分析
苏宏伟
语文教材中的批判性阅读取向考察
毋小利
个性阅读中的三大悖谬现象
赵 成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三个途径
徐慧波
[导写者]
创新作文表现出的思维特质
王经军
作文教学要抓好六个环节
金左军
作文教学要重视审题与拟题
黄国和 张 武
作文教学新构想
徐中华
作文教学中教师角色应重新定位
周宏进
初中作文教学要重视三多
张 平
作文创新手法五种
陈向红
创意表达始于独特观察
陈 严
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
仲彩华
作文审题七法
张汉桥
议论文写作三步曲
曾照定
让阅读成为学生习作的第二源泉
许 军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吴 琼
[拾贝者]
想象使课堂别有情趣
徐宏寿
《当代文学审鉴卮言》读后
程晓毅
听课随感
黄乐猛
语文教学中怎样优化运用多媒体
胡爱琼
语言和思维训练之我见
李国才
语文教学应使读写有机结合
秦瑞红
语文教学改革小记
方志华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肖本东
大语文观下话创新
王家桂 牛凤云
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与设想
熊晓峰
[作者]
覃发高小小说三篇
覃发高
关于问题学生
莫金莲
民族地区的图书馆
何俊伟
幸福的绿木棒
郑 荣
让批评也美丽起来
石礼章 顾莹莹
中国古代的姓氏与名号
倪一清
莲的联想
郑大转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