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有效调控

作者:朱国云




  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均蕴涵着应有的节奏。课堂节奏调控的适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课堂节奏如何调控?
  首先,根据施教的主体(即示教的客体)——教师来调控。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输出频率与速度及其规律性,有着较强的可控性。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创造,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而课堂教学节奏所体现的张弛得当,波澜起伏,更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和享受。它应该是每个施教者课堂教学中高层次的艺术追求。欲实现这一追求,施教者应采用行之有效的多种方法施教,诸如:讲读法、讲练法、导学法、讨论法、质疑法等等。讲练法、讨论法等可使教学节奏缓慢舒松一些;讲读法、质疑法等,则可使教学节奏快速急促一些。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并及时合理地调控频率与速度。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提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的六步教学法,使课堂教学节奏高低起伏,张弛有度,形式不拘一格,错落有致,学生活泼轻松,精神振奋。仔细研究魏老师的教学艺术,发现其六步法的频率与速度都不是恒定的,而是富于变化的,这一变化都取决于魏老师不断调控节奏。由于方法得当,语文教学的整个进程始终处于低负高效高质的状态。
  教学方法是调控节奏的重要手段,而教学内容是调控课堂节奏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缓慢地讲,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理解、接收,但应注意做到缓而不松,疏而不散。教材中浅易的内容,教师可以略讲,节奏宜快,让学生不觉得拖沓,不感到厌烦,但也不能使其吃不了而“胀腹”;对长课文应精讲短教,而对短课文应适当补充有关内容,速度放慢,讲深讲透,做到短文长教。如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虽然不长,但要理解词中作者的感情,必须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及该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对评古部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历史有所了解,方能理解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旨。而这些均需作准确客观的介绍,放慢节奏显得很有必要,真正体现短文长教的原则。另外,不同的文体教学节奏也各有讲究。例如散文教学,特别是名家散文,讲授时节奏要相对慢些,通过课堂节奏的调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有时间去品味散文的意境美、形式美和语言美,其他方面的知识则可讲得快些。而说明文,就应该把弄清事物的特征、说明的语言作为重点,这些内容教学节奏一定要放慢,而说明顺序、方法等内容宜快讲,使课堂气氛抑扬有致、波澜起伏,有时像淡然而逝的云彩,有时如飞流直下的山泉。
  其次,应根据求教的主体(即受教的客体)——学生来调控。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求教的主体,同时也是受教的客体,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学生主客体角色不断在转换,教学节奏是影响转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节奏的快慢,应根据学生处于求教或受教不同主客体状态而定。如低年级学生常常偏于受教的客体状态,不宜长时间处于快节奏的学习状态中,而应缓急多变,张弛交替;而高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备多、智力发展好、思维活跃、求教心切、主体性强,则应以快节奏为宜,不必频繁变化节奏。
  第三,应根据课堂主客体——师生双方来调控。教师是“训”的主体、“练”的客体,学生是“练”的主体、“训”的客体,只有师生协同,才是完整的“训练”;而教师作为“训”的主体,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学生“练”这一主体主动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节奏往往是主导强于主动,“训”快于“练”。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训”与“练”的协同关系。当学生表现出对“训”已处于饱和状态时,就应通过“练”来放慢节奏,调节紧张的气氛,巩固已学内容;如发现因“练”的节奏过慢而效率低下时,教师应及时以“训”促“练”,这样就会使课堂节奏得到有效调控。
  当然,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并不局限于以上几方面。语文教学中,只要调控好课堂节奏,就一定能奏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妙音,使学生在低负高效地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朱国云,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