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语言和思维训练之我见

作者:李国才




  思维是依靠语言来进行的,它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和固定下来。同时,思维是在各种各样的联系及关系中进行的,每种联系都需要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现。所以说,语言和思维具有特殊的辩证关系。我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可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在听话训练中培养。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听知注意力。一要学生正确感知语言,听清每个音节,听清近音字和同音字,按上下句语意、说话场合,准确判断和识别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是否准确,并体会说话者的感情色彩。二要学生听清说话的内容。叙事性的说话,应注意把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分清叙述的事实与说话者的评论。议论性的说话,要能听清说话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事例,能够判断说话者的观点和材料之间有无逻辑联系。抒情性的说话,要能够听出说话者喜欢、厌恶、肯定等基本感情,了解说话者的基本态度。其次,在听话中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善于感知外界的语言信息,并进一步理解外界语言信息含义。如理解话语中心,说话目的,说话人的感情,话语的深刻含意,有无通过一定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表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等等。例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开头一段,写清国留学生除下帽来,盘成的辫子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是“标致”极了。通过听这一段,理解鲁迅先生通过反语的修辞手法,达到讽刺满清留学生不学无术的情感流露。这一切既要依靠对语言的听知理解力,又要有思维敏捷性。再次让学生独立思考,训练听话的鉴别力。如“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一般的学生很容易理解“笨鸟先飞”就能取胜的道理,但也有个别学生理解为第一次兔子输了,但第二次兔子总结了上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再也不睡觉了,比赛一开始就跑到了目的地,轻巧地胜了乌龟,把这个故事理解为有才能的人只要按一定的目的去做,就一定会轻易地取胜。对这两种鉴赏,教师不能说哪种理解不正确,只能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罢了。
  
  二、在说话训练中培养。说话的过程是学生用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语文教材各册都具体列出了说话的内容,这些训练的内容由表及里,由低到高,是一个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思维体系。其说话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依训练内容,全盘考虑,制定长计划、短安排,以期达到训练目的。
  
  三、在阅读训练中培养。阅读分为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价三个过程。阅读感知是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基本内容、结构、作者的情感摄入大脑,对语言材料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阅读理解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感知的新东西,通过联想、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把握其内在的联系与本质意义。阅读评价是在阅读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正误、优劣、美丑、善恶作出鉴别与判断,具有独立性与批判性,表现出更高的阅读思维水平。要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应抓住以下环节:第一,学生在阅读前要提出需要思考或评价的问题,在感知材料的同时运用思维,展开想象与联想,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及判断评价。第二,学生阅读时要有时间与质量的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阅读量,读完后要能复述基本内容,抓住要点。对学生的阅读评价不求统一答案,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写作是学生把自己的思维通过语言文字系统表达的过程。从材料搜集、主题的提炼、内容安排到遣词造句,都离不开思维。如何在写作中训练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平凡的客观世界进行缜密严谨的思考,确立不平凡的旨意。老舍先生曾仔细观察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写出其反抗的细节,表达自己对弱小者的同情。第二,引导学生会从一个材料中提炼主题,从一组材料中提炼主题,从相同材料中提炼不同的主题,在不同材料中提炼相同或相近的主题等等。第三,指导学生谋篇布局,理清写作思路。可根据不同的文体,借鉴名家名篇,给学生各式各样的范式,让学生在范式中创新,在创新中表现自己的特色。
  总之,听、说、读、写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四种基本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都渗透着语言思维的内涵。
  李国才,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