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

作者:肖本东




  在一次回家的路上,笔者听到两位学生之间的议论:“语文课就像催眠曲,听着,听着,我只想睡觉。”“是啊,干巴巴的,我怎么也听不进去,简直是在云里雾里一般。”听了他们的对话后,引起了我的思考:祖国的语言无处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无处不充满活力,但为什么语文课会像一潭死水一样引起学生如此消极的反应呢?
  
  一、与老师能否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关。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与老师讲课时的语言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的语言与他的性格有关,有的老师较活泼,所以他的语言也较轻快;有的老师较严肃,所以他的语言也较沉重;有的老师较幽默,所以他的语言也就妙趣横生。不同性格的老师,语言也就有不同的风味。相对来说,学生喜欢听那种明快、幽默的语言,能在严肃的课堂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会心的微笑,能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愉快地接受知识,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语言还与他的知识的渊博、阅历的深浅、思想的深度有更为密切的联系,一位很有深度、语言幽默的老师,他的语言就如同涓涓清泉润入学生的心田,让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了。
  2、课文的朗读可以说是调动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分为:
  A、老师有表情地朗读。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能让学生如临其境,沉浸到美妙的意境之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与作者同喜同乐。如老师可以用抒情性的语调把《故都的秋》这篇优美散文朗读出来,让学生随着老师的朗读去领悟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
  B、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可以使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如学生在学习《雷雨》时,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扮演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角色进行朗读,这样既能让学生深入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
  C、学生齐声朗读。一般来说,气势磅礴宏伟的文章,如戏剧《屈原》中屈原的一段独白,可以分组朗读或全班齐读,这样,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气势和作者的感情。
  D、点同学单独读。让学生单独朗读,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与齐读相比较起来,更便于老师及时发现错误。
  以上四点虽然是谈朗读,但是它们却如同在一片水面上投下一块石子,能泛起层层涟漪,能使严肃的课堂增加一些活力。
  3、点同学回答问题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老师在点同学回答时,可以单独点同学;也可以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回答;还可以以辩论赛的方式,分正方、反方进行辩论。这样既能将问题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在教学中,除了一支粉笔,一张嘴外,是否想到过还有其他的辅助手段?
  
  上面所说的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但随着教学模式的转换,在我们的教学上,为什么不让课堂多姿多彩起来呢?
  笔者结合自己的方法略谈一谈:
  1.我在评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在上课前五分钟,放一段《杜十娘》的歌曲,让学生既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同时让学生通过歌曲对杜十娘的性格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在屏幕上放映标题和杜十娘的肖像,让学生通过她的肖像知道杜十娘是一个外表非常美的女子,再来评析课文,在评析课文的同时,插入两段电影片断,这样借用多媒体手段分析人物性格,了解文章主旨,归纳写作特点,让学生能图形并茂地掌握这篇课文,了解杜十娘不仅外表美而且内心更美。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内容,无形之中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积极性。
  2.在学习《智取生辰纲》这课时,我首先在班上放一段《水浒传》的主题曲,让学生沉浸在激昂、豪放、粗犷的氛围之中。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一边放《红楼梦》的主题曲,一边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学生就会认为上语文课不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而是一种乐趣;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可以得到一种美的熏陶。
  肖本东,教师,现居湖北大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