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关于问题学生

作者:莫金莲




  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经过普高扩招后层层筛选,剩下的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初中时在班级让老师头疼的“刺儿头”,动不动就与老师顶撞,搞对抗,毛病一大堆。而此时又恰逢他(她)们的“青春叛逆期”,几乎每天都会有违纪的情况发生。一旦教育失误,很可能会给社会增加不良分子。
  
  一、当前中职问题学生的表现形式
  
  1、与社会人员联系密切。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已放弃了升学甚至放弃了学习,空闲的时间则使他们更多机会接触社会,偶尔抽烟、酗酒的习惯已经养成。
  2、班级活动不参与。在义务教育阶段他们往往是受冷落的群体,学校的强化教育与他们无缘,教师的表扬目光也照不到他们身上;信心失落,性格自卑。
  3、暴力行为。因敲诈不成而殴打同学;跟社会上混荡人员结队;因为一些小事而打架。
  4、沉溺于上网。
  5、厌学逃课,行为的张扬。成绩很差,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习惯是一种持续的养成,以前的信心失落使学生不敢面对失败,学习上知难而退;而平衡心理会促使他们日常行为“冒尖”:爱穿奇装异服、金毛狮黄的爆炸头型、佩戴挂饰。
  6、离家出走。单人或与同学结伴离家出走。
  7、观看黄色书籍、VCD片。
  8、出入于酒吧、歌舞厅等场所。
  9、早恋。从已经发生的学生早恋的事例看来,早恋者,绝大部分是问题学生。
  10、偷窃。
  针对这样一群信心不足而又抱有最后读书机会的学生,班级管理更需要的是“理”而非“管”,需要的是真正触摸到心坎上的教育措施。
  
  二、中职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
  
  1、单亲家庭、不健全家庭比例增加。问题学生,有些来自单亲或破裂的家庭。他(她)们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馨,因而产生了孤僻的性格,往往会做出反常的举动和叛逆的行为。
  2、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父母教育的不一致,父母工作繁忙,或居住外地;父母或祖辈的过分溺爱,父母教育方法的错误;家庭成员有某种恶习;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家庭成员的默许甚至唆使;家庭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
  3、家长不与学校配合。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孩子的教育就全交给学校了。
  4、教育工作上的错误。如少数教育工作者由于教育观点上的错误,教育方法上的不当,也可能给学生不良品德的蔓延与恶化提供条件。
  5、社会对网吧管理不严。上网游戏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并由此而引起学生偷窃、说谎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6、公安机关对问题学生缺少有效的管教措施。
  7、社会上不良闲散青年对在校学生的影响。
  8、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心理需要。
  9、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导致青春期的困惑。
  10、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11、社会环境影响。现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对学生的影响特大,善于模仿,自制力又差。
  
  三、中职问题学生教育对策
  
  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或刚进入成年的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因此需要对问题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一)加强学校教育
  毋庸讳言,“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历来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棘手的工作,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难点。作为班主任,没遇到过问题学生是不可能的,为问题学生苦恼着,花在问题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计算。但是,假如真的没有问题学生(这不可能),优秀班主任也就不会产生了。换句话说,真正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善于转化问题学生的班主任。班主任对于问题学生的问题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为此,班主任应着重做到:
  1、抓住“需要点”,以感化促转化。
  中职生犯了错误,出现的不良行为,当然应该受到批评或处分,但这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关心和帮助更是当事人所需要的,特别是来自单亲或破裂家庭的学生。所以,在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时,也得要把集体的希望、班主任和同学们的关心带给他(她)们,使他(她)们在思想上、生活上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老师的用心是真心实意地让其改好。悦纳而不是被冷落,在满足问题学生这些需要的基础上,促使其产生悔过自新的动力。
  2、抓住“闪光点”,扬其长改其短。
  任何人身上总是有闪光的地方。再“坏”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优点。中职生特别喜欢别人把自己当成人看待,有很强的自尊心,也希望在众人面前得到赞扬。教师关键在于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的优点得到发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更何况是年轻的学生。我们必须谨记:“好言规劝胜过厉声责备。”
  3、抓住“共鸣点”,追求心理认同。
  魏书生说过:“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我们班主任的助手。”班主任只有在与问题学生取得心理认同的情况下,道理才能为对方所接受。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帮教过程中,必定要抓住学生思想上的具体矛盾,从其实际情况出发,以通俗易懂的道理,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教育。帮教中要尽最大努力追求双方产生“心理共鸣”,使得班主任的思想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在思想、情感、行动上获得转变,取得进步。
  4、抓住“反复点”,坚持常帮不懈。
  科学归因,树立“反复抓,抓反复”的转化原则。一种正确的观点,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一种错误行为也要经过多次的批评教育才能得以纠正。问题学生是一而再,再而三;其实,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也可以一而再,再而三。转化问题学生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的育人原则,树立和问题学生“打持久战”的思想。
  
  (二)改善家庭教育
  问题学生源于问题家庭,因此,要进一步转化问题学生,就需要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须关心子女,严格要求。问题家庭的孩子或缺少父母关心的孩子容易发生品德不良的现象。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上出现的苗头,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孩子。这样,孩子和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才能主动与父母讲出自己的需求与愿望,并听从父母的教导。
  2、注意适当的教育方法。不少的家长,在孩子未出问题的时候,放任自流,不能防患未然。一旦发现问题,或惊惶失措,束手无策;或姑息迁就,放纵溺爱;或打骂交加,粗暴对待。这些都是极为错误的做法。应分析孩子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积极疏导。
  3、健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科学教子理念、方法的培训,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家校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4、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通过亲子关系干预,改善亲子关系,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实施干预,达到对问题学生实现有效教育的目的。
  
  (三)强化社会教育
  1、在制度上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明确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严格执行关于网吧管理的法规,对违规网吧坚决给予处罚,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2、建立联防共治网络,中学与小学联手,学校与家长合作,学校与社区联手,关工委、综治办联手,学校与公安民警联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要通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培养中职生的道德品质。如果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便往往是被动应付,顾此失彼,很难有什么效果。因此强化社会教育,倡导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提高健康、健全家庭的比例,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教育好学生。
  后 记
  有这样一个说法,建一所职业学校,就少一间监狱。且不论其说法准确与否,身为教师,所尽的能力毕竟有限。由此笔者联想到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那个大人对小男孩说:“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是捡不完的。”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我知道。”(不想多解释,免得浪费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能救活几条就几条。)那个大人又问:“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进大海。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应像海边捡起小鱼的小男孩,问题学生就像是浅洼上的“小鱼”,我们能扔回大海一条“鱼”,就尽其所能的多扔一条。
  “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开展得如何,势必影响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家庭的安康、社会的安定。问题学生是生病的花朵,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精心“护理”和“治疗”,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关爱,尊重其人格,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尽心尽力使他(她)们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莫金莲,女,广东东莞塘厦理工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