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民族地区的图书馆

作者:何俊伟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真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使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INTERNET的全球化,极大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在INTERNET中图书信息机构成为了网络中的一个个信息点,不断为INTERNET提供信息,并从INTERNET中获取所需信息。知识经济的到来,成为了21世纪经济的主流,知识、信息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图书情报业作为主要信息知识的收集、加工和提供机构,必将在信息时代对社会的信息需求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地域大、民族众多、交通极不方便。
  我国已建立5个自治区、31个自治州、82个自治县(旗),其区域面积达到6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3%,民族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7.9%。交通极不方便,有的自治区如西藏自治区现有56个县,有的县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而人口只有1—2万人,且居住比较分散;有的民族地区基本属于高寒、半高寒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烈,只能靠马作为交通工具。这些客观条件给各级图书情报业开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图书情报职能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1.2.文化素质低,扫盲任务艰巨。
  民族自治地区民族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7.9%,大部分民族不懂汉语,相当一部分民族只会讲本民族语言,而不识本民族文字(也有民族没有文字)。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宁夏、贵州、云南、甘肃、西藏等地区少数民族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低为22.06%,最高的则达到44.43%,因此,民族地区教育部门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任务相当艰巨。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3.图书馆经费紧张。
  近年来由于书刊价格的上涨,再加之民族地区经济较落后,财政收入少,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也相对较少。如:西藏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仅为12万元,我校年经费投入也仅为10万元,除购中外文期刊外,实际购书经费不到2万元。由于经费的紧张,使图书馆难以购到更多更好的新书和设备,造成图书馆的图书和设备比较陈旧,而且未建馆的民族自治县尚有157个。
  
  1.4.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信息化社会的图书馆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及信息素质的人才。而民族地区图书馆的人才更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学习过图书情报专业或受过图书情报专业培训的人极少,更缺乏一些掌握现代化技术的人才。
  
  2.信息环境下民族地区图书馆如何发展
  
  2.1.职能定位。
  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的滞后和图书情报传统服务模式及图书、设备的陈旧,无疑增加了民族地区图书馆开展工作的难度。因此,当前应首先抓好图书馆的职能定位,既要正视民族地区环境对图书馆工作的制约因素;又要把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工作摆到信息社会对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下考虑。首先树立提高读者群的科学文化素质的职能,经济要发展,首先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也是使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工作内涵与时代对图书馆的要求相一致;其次树立从读者、用户的实际出发,构建文献资源并多途径、多渠道地提供信息服务、强化社会的信息意识的职能;再次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为读者营造健康舒适的气氛,树立社会的图书馆新形象的职能。
  
  2.2.为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服务,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民族地区图书馆也应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为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服务。谢拉说过“对图书馆需要的增加是社会成熟的证明。社会越文明、社会结构越复杂,就越需要图书馆”。在目前情况下,民族地区图书馆还比较落后,作用不明显,但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推动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也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工作,为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服务。
  2.2.1.依靠社会,积极参与文化扶贫工程。
  国家和各地区近年来陆续推出了“知识工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等多项文化工程,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的素质。民族地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这些社会工程,这是发挥图书馆职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极好机会。也是以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素质为根本目的。参与“知识工程”建设。“知识工程”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传播知识,提高民族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推动社会进步为目的。民族地区图书馆应依靠当地政府,以行政手段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图书馆也应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使图书馆的重要性为更多的人所知。通过参与既可提高民族地区群体文化素质,又可推动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参与“扶贫工程”建设。“扶贫工程”是我国最早开展的一项脱贫工程,民族地区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广大农村开展服务,建立“科技兴农服务中心”、图书馆图书流动网点、送书下乡及搞好万村书库建设等。为各民族提供各种科技书刊和致富信息,给他们充实更广泛的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参与“希望工程”建设。在“希望工程”建设中,民族地区图书馆应积极帮助和指导被资助的中小学建立图书馆(室),通过帮辅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素质。
  2.2.2.加强对民族文献的研究,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民族文献的多少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也是研究一个民族文化历史的主要依据。而民族地区图书馆在收集、研究民族文献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首先,长期以来图书馆和民族研究机构已收集或存储了大量民族文献,履行了信息源的职能;其次,民族文献研究拥有大量的研究者、研究活动已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当前民族图书馆还要不断加强对民族文献的搜集、开发、研究,抢救和保护好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为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宣传本民族文化,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2.3.围绕经济发展,开展需要服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民族地区图书馆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专题服务:1.为地方领导层提供决策信息,这既有效地展示图书馆信息库的作用,又使领导层在对图书馆的利用中重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2.为民族地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把馆藏资料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观念,为图书馆工作服务农业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3.利用现代化手段积极与外界联系,收集各类信息,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最新动态信息。
  
  3.对策
  
  3.1.接收现代图书馆思想。
  民族地区图书馆由于经济较落后,信息获取较困难,服务手段落后,极大的制约着图书馆业的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图书馆,并能提供LIBRARY AND INFORMAAATION SERVIES(图书馆与情报服务),信息中心、咨讯、知识经济等新名词不断出现;图书馆被业内人士称为“图书情报机构”、“图书情报学”,使图书馆的内涵得到了扩展。民族地区图书馆应接受现代图书馆思想,根据本馆性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兼顾电子出版物和书本出版物;兼顾传统文献传递方式和电子信息传递方式,最大范围内满足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和建设。
  
  3.2.加强信息人才的培养。
  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人,民族地区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即馆员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巨大变革,必然对图书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民族地区图书馆在人员队伍建设上,一是积极引进信息人才;二是坚持对现有人员的不断培训,使其具有现代化观念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3.3.加强自动化建设。
  民族地区图书馆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要自身现代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运用,实现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管理手段,使各种信息的存储、检索达到自动化、网络化,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对信息的需求,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当前,各民族地区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由小到大,科学地选择现代化技术设备。靠国家政策导向的引导,用好国家给予的专项财政补贴,以保障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启动社会力量,争取各方捐赠。
  
  参考文献
  1.吴秋鸾.论西部开发中的公共图书馆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1)
  2.瞿学惠.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M].云南图书馆季刊.1999(2)
  何俊伟,云南大理学院图书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