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一题三写写作教学法探析

作者:廖承钢




  语文教师估计大都与笔者有一个同感:除了极少数爱好文学的同学,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甚至视为累赘、畏途。迫于师命,只得应付:要么拼合组装,撷裁某些美文的精彩段落连缀成文;或是生吞活剥,将别人的感人事迹收归己有,安上一个开头结尾;再不然就“记得有一次”,“还记得有一次”强凑字数。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呢?笔者经过多年探寻实验,发现“一题三写”有一定成效。
  接班伊始,我第一个学期上的写作课,必为“一题三写”:一为说话完毕记录写;二为重新组材自主写;三为转换人称个性写。
  首先是说话完毕记录写。每届的第一节作文课,教师直揭矛盾:“同学们,是不是很讨厌写作文哪?”在一片赞同声后,再点要害,勾引兴趣:“作文难写是不是因为无话可说呀?别怕,现在老师教你一招,包你随便就能写上五六百字!”
  学生胃口已吊得足足的,这时用《别针的作用》这一故事引出“会不会联想是是否有话说的关键”。如何联想呢?我们可随取一物,如教学必不可少的“粉笔”加以具体指导。
  边引导学生关联想象,口头叙说后,边让学生用笔记下所说的话。写话结束后,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战果——数数写下多少字。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欢呼雀跃。
  此举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
  (一)作文其实就是说话,即将口头语言转变成书面语言,“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二)要让作文有话可说,必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然后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要表达的内容。
  预期收到的效果是:(一)打消学生作文难写的心理,利用他们的成就感——我也能行、我也不赖,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二)训练学生联系想象能力,诱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将学生兴趣之帆鼓得满满的,不再视写作为畏途之际,我们趁势而进,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在学生兴奋之时,我们该泼一瓢冷水了。让学生自己认真阅读一下刚才所写作文,谈谈有何不足。许多同学读后都能切中弊端:中心不明,详略不当,缺乏情感……
  此时就可顺水推舟地进行二写:重新组材自主写。
  教师简要指导学生先确定中心:赞美粉笔的某种精神品质或批判其某种缺陷,然后根据中心取舍材料,确定详略,合理安排顺序后,即可让学生放手自由写作。
  这样,既锻炼了提炼中心,依据中心选材,“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写作要感情真挚,有自己喜恶爱憎的真切投入。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不仅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在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自主写作完毕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四人一组为宜,其中一名写作能力强的为组长,群策群力,合作互助,共同探讨,一同感悟,相互学习,沟通见解,取长补短。
  如此一来,两个课时的写作课已将告罄,这时,我们可布置三写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进行个性化课余写作。这次就让我们教师去聆听同学们思维清泉涓涓的叮咚,触摸语言之花的鲜活灵动,感同孩子们情感的细腻丰润吧!
  三写三改的循环交替,互相促进,即是新课标自主与合作学习方式的交融,也是过程与方法,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体现。三写,写出了兴趣,写出了情感,写出了创意;三改,改进了方法,改进了能力,改出了习惯。
  
  廖承钢,教师,现居江西吉水。